APP下载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2009-07-02

新课程·上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尝试语文

杨 玲

摘 要: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必将给语文教育界带来全新的气象和崭新的面貌。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中的创造因素,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寓创新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 创新教育探索 尝试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课程标准》鲜明的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搭建一个创新思维的平台。在教学中,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教师的教法与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

人常言“教无定法”“教无定式”。教师应充当不同的角色,让学生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在教学中不断注入新“血液” ,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创新素质的熏陶。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由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能力的培养 ;学生要转变学习观念,由接受学习转变为发现学习,由“听中学”转变为“做中学”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有创新的活力,才能有创新的教师,才能有创新的学生。

语文老师更不能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实施教学,大凡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总是随着教学实践、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的。教学模式的运用是否合理,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而语文老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设置开放型的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

如我在讲《孔乙己》一文时,让学生表演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钱”时的表情和动作,通过表演让学生把握了人物的迂腐清高、拮据而又穷酸的性格特征。我还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给学生播放一些构思精巧的小说佳作,去掉结尾,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猜测、续写,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我还给学生推荐一些名篇名著,让他们去阅读,再谈谈自己读后的心得,学习作者优秀的写作方法。

二、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的气氛,诱发创新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与创新的火花。为了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教学,把现代化带进课堂,创设各种有效的诱因和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创设过程产生积极情感,从而畅所欲言、跃跃欲试。如教学《陈太丘与友期》一课,学习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人观点。这时,一位同学说:“他认为元方对友人失礼,他说友人毕竟是父亲的客人、元方的长辈,顿时全般引起一片争议” 。教师因势利导,全班同学各抒己见,说出了很多新的见解,学生们的思维得到扩展。可见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创新思维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产生、发展。

三、肯定学生的奇思妙想,鼓励培养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互相鉴赏活动成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特别重视对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鼓励他们做出有个性的表述,有创意的表述。即使他们提出的问题或所做出的解答有悖“常理”也要肯定其价值,切不可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和探究之心。

四、质疑问难,巧借问题,激发学生创新动力

质疑问难是发现问题的必由之路,是开启创造性思维的一把金钥匙。因为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起点,一个人没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就不可能有创造思维和创造活动。

为此,首先要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宣传古今中外一些名人善于质疑的事迹,树立榜样,引导质疑。譬如,哥白尼对“地心说”的质疑,才提出日心说;爱因斯坦对经典物理的质疑,才提出相对论;沈括对古人采药方法的质疑,才写下了《采草药》这篇富有科学精神的文章……通过这些典型事例的宣传,使学生明白质疑对创新的重要作用,大大激发他们质疑的主动性。

其次,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敢于置疑、敢于提问的环境氛围,对学生的质疑问题,即使不尽合理甚至明显偏差,也不能采用一棍子打死的压制方法,要给予耐心而正确的引导。然后,要充分利用教材,开展质疑研讨活动。如教《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时,我就引导学生质疑:题目有什么含义?通过质疑──析疑──解疑,学生对文章就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又如教《孔乙己》时,我说鲁迅先生在自己创作的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为什么呢?接着我又问《孔乙己》描绘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究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潮,兴趣油然而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求知者,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改变教法和教学模式,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要善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为他们营造创新氛围,引导他们养成创新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跨世纪人才,努力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张子泉.《语文教学创新之路》.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崔相录.《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山东教育出版社.

3.黄孟轲.《人生平台上的语文 中学语文教学创新》.科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抚宁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尝试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