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文言文注释指瑕纠谬

2009-07-02

新课程·上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蔡桓公清波风烟

覃 杰

语文版新编初中语文教材里的文言文注释简明扼要,对教学很有帮助。然而白璧微瑕亦复难免,或不符合文情语境,或不符合语言规律,或不符合逻辑事理。兹举数例以献疑,亦以就教于大家。

七年级上册《三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课本注释:“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显然,这里采用的是直译和对译。从字面上看,似乎并无不妥。但略加推敲便会发现问题:按此种译法,极易被认为“白色的急流”和“碧绿的潭水”都“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事实上,“白色的急流”奔腾汹涌,可以“回旋着清波”,却难以“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而潭水较为平静时方可现出其“碧绿”,也才可“倒映着”岸边的“各种景物的影子”。因此,译文应变更为“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课本注释:“空乏,穷困缺乏。”“空乏其身”译为“使他受到贫困之苦”,“行拂乱其所为,意思是使他做事受到阻挠干扰。”显然不妥,注者就添加“穷困缺乏”二字强释。笔者每每读到此处,总有点感觉不通畅。“空乏其身”,译为“使他受到贫困之苦”,难以窥测“身”的具体意义,因为“身”在句中乃是“自身、本身”的意思。“行”乃“行为”之意。其实,只须将句子的停顿画在“行”的后面,便迎刃而解其意。因此,应该这样注释:“使他本身受到贫困之苦,使他行为受到阻挠干扰。”

九年级上册《扁鹊见蔡桓公》:“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课本注:“请,询问。”“请”在文言中它没有“问、询问”的意思。一般“请”为“请求”的意思,并通常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请求别人怎样;另一种是请求别人允许自己怎样。从课文内容看,此处“请”字的用法属于第二种,全句意思应该是“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因为据前面所述,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曾主动请求为他治病,然而蔡桓公都没有批准,直至桓公病入膏肓,扁鹊才“望桓侯而还走”,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不请求为他治病,当然可以“不再询问”或“不问”,但将“请”解释为“询问”纯粹错误。又如此册中的《捕蛇者说》:“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课本注:“专其利,独自享有这种好处。”“专”的本义是“纺锤”,借用为“专一”、“专独”、“专擅”之“专”。在当代诸家辞书中,“专”没有享有的意思。“专”由其“专独”义可以引申为“独占”、“独享”义,其意思也重在“独”而不在“享”。因此,课文中 “专其利” 应解释为“独占这种好处”。因为当初听说捕蛇可以免税,“永之人争奔走焉”,但后来不畏生命危险坚持到最后的只有蒋氏。因此才“专其利”。再则,这样解释能与下文“而吾以捕蛇独存”句相照应。课本注释忽略了代表“专”的核心义素“独”,而仅仅取其临时性附加义素“享”,所以导致错误。

九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课本注:“风烟,指烟雾。”从课文前后两分句的关系看,分明是对偶句,而且对仗极为工整。“风烟”对“天山”,“俱”对“共”,“净”对“色”。 “天山”既然是“天”和“山”两种事物,“风烟”当然也不能只是“烟雾”而已。因此,“风烟”应该正确解释为“风和云烟”。之所以不解释为“风和烟雾”,是因为“烟雾”含义太宽,“火烟”也可以叫“烟雾”,而文中所属,指的是江上景观,只可能是“云烟”而已。

在文言文教学中,词义注释是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关键,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因此,我们教师在使用现行语文课本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责任是指瑕纠谬。只有这样,我们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文言文,汲取古代文化的精髓。

作者单位:贵州省凤冈县凤凰中学

猜你喜欢

蔡桓公清波风烟
田公平
中秋夜吟怀
莲 藕
河南:用法治的力量保卫碧水清波
风烟俱净,兼致Y
讳疾忌医
从“讳疾忌医”说起
风烟拂过容华褪,美是负累
民国风烟,尺素缠绵
讳疾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