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2009-07-01朱颖岚
朱颖岚
[摘要]《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但是由于该课程理论性较强,涉及知识广,因此,很多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为此,针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210190-01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涉及到的知识面非常广,几乎涵盖了通信专业的全部课程,如通信网、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交换理论、电路分析、电子线路、移动通信等相关课程。所以,《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是决定通信专业教学是否会成功的非常重要的条件之一,也是本专业学生们进一步深造必须掌握的敲门砖,但是通信工程又是一门比较抽象难懂的课程,故大部分学生都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首先分析了现阶段通信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几个问题,然后提出了提高该课程教学效率的一些措施。
一、《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为了提高通信课程这门课的教学效果,我国相关专业的教育工作者都进行了不断的摸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面临着一系列难已解决的问题。
1.学习目的不明确
随着我国教育政策的不断革新,各学校的招生人数不断扩大,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显著,大部分老师都感觉到很多学生目的不明确,积极性低下,提不起信心,有的甚至因此而产生厌学情绪,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选择了各学校通信专业的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统计结果如下图示:
图1学生学习《通信原理》目的调查
从上图可知,学生厌学或者无所谓的占到了大部分。
2.师生交流很少
由于《通信原理》这门课理论性较强,抽象,难学,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老师及时给予答疑,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是现在由于学校教学规模的扩大,老师学生们可能在两个不同的校区,所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生沟通。
3.学生创新意识缺乏
由于从小学开始,大部分同学们都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而学习,很少思考,遇到困难问老师或者家长,因此,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同学们思想的开扩。
二、提高《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有所取舍,突出重点,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利用各种新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课程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其他已经学过的课程,如傅立叶变换、信息论初步、随机信号分析、概率论等内容,可以在上节课上的时候提醒学生们去温习,或者课上直接给出将要用到的主要公式,定理,结论等,当然如果老师觉得相关公式或定理等有难度的时候可以适当予以解释,这样不但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还可以节约课时。另外,老师应当积累新的素材,课上适当介绍一些新的比较前沿的通信技术如:OFDM,MIMO以及CDMA和GSM等,可以增加学生们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
2.注重理论结合实践
通信原理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可以采用软件仿真和硬件设计两种方法相结合进行实验。软件仿真一般可以用Simulink开发平台和SystemView系统进行,它们可以避免学习过程中繁琐的演算和编程步骤,因而可以专注于实验原理。比软件仿真平台,硬件平台更能培养学生们分析为题解决问题与实际操作的能力。所以,如果学校条件允许,可以为学生们配齐这两方面的平台,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加强学生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3.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加强师生互动
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学校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加强学校网络建设速度,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这个平台,建立一个老师和学生门之间可以沟通的桥梁,充分实现交流互动。通过网络,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自身教学方法中的不足,从而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或者教学进度等。同时,学生也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释疑。总之,通过学校网站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学生可以针对自身查漏补缺,从而全面的掌握课程知识以及和该课程相关的知识,当然,教师也能通过查看同学们的各种反馈信息,可以不断总结并改进。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教学中融入现代教学手段
《通信原理》课程是一门公式与推论比较多的科学,如果,教师仍只利用黑板书写的传统教学方式,会因为板书而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使教学效果低下,信息含量不高。如果教师能够首先利用SIMULINK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演示各种模拟调幅的仿真框图与结果,然后适量结合多媒体教学进行理论讲解,这样,不但教师讲课会变的更轻松,学生们也更容易理解。
三、结语
总之,为了提高《通信原理》教学的效果,需要教师不断摸索与探究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注重实验环节,结合现代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常波,“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8(9):228.
[2]赵英杰等,如何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科技信息,2008(1):165.
[3]陶亚雄,现代通信原理[M].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刘可彬,以学生为本培养自主学习能力[J].山西教育,2006(2):43.
[5]束锋、邱文教、孙锦涛,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