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津巴布韦的自然之叹

2009-07-01

旅游 2009年6期
关键词:岩画津巴布韦维多利亚

大 木

非洲大象的震撼

津巴布韦地处非洲南部高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非洲各类野生动物的生存。现全国有26个国家公园。万基国家公园是观看野生动物最好的津巴布韦国家公园之一。

我们从布拉瓦约出来,到万基国家公园内的万基度假酒店时已经中午时分了。酒店位于万基公园茂密的丛林所包围的个狭长达数十千米低洼草原的结合部。三星级的度假酒店设计成一个由中间圆型大堂向两边依次展开的二层西式建筑,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鸟。酒店门前花坛内有一棵巨大的凤凰树,火红的凤凰花开得正旺,为这处于旱季丛林中的度假村增加了不少姿色。带有天井的圆型大堂像一个热带植物园,喷泉池花草,芭蕉棕榈树充斥其间。一走进大厅我们就被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吸引了,抬头只见巨大的棕榈树的叶枝上挂满了圆圆的鸟巢。有干黄的,也有刚刚编织好的嫩绿色的。用树叶编织的鸟巢精巧玲珑,像一个个倒挂着的小渔篓,真是巧夺天工,就是人用手也很难编织出来。几十只黄腹、绿翅,棕尾的漂亮小鸟可能正忙着结巢产卵,喳喳叫着在鸟巢飞进飞出,使大堂内充满了生机。

大堂旁边是酒吧、咖啡厅和西餐厅,落地窗使厅内外景色浑然一体充满自然的气息。在咖啡厅石块砌成的墙上挂着一个非洲大象头部的标本,大象的鼻子高高翘起直抵天花板,占据了半个空间,那两只巨大的扇风耳平铺在墙面上,使得两只白色的象牙更显突出。看那双微微张开眯缝着仍显怒视着的眼睛,不禁使人心头紧紧地一缩,真有一种揪心的感觉。

西餐厅更显宽敞明亮。这里的西餐还算正宗,可以边吃饭边透过落地窗观赏外面的风景。窗外是平整的草地,草地上有十几个供人室外休息的草亭,旁边就是露天游泳池,一对大胆的狒狒竟溜到池边翘着尾巴喝起水来。狒狒可是这里的半个主人,在这里可见它们满草地跑,谁拿它们也没有办法。要是有食物可以喂喂它们,可就是注意别让它们抢食伤了自己。

游泳池外侧不远处有一道防动物的壕沟,沟内侧有栏杆,告诫游人不要越过。在沟内边沿也设有一道电网。这壕沟是防止大型野生动物万一进入到度假区内的隔离带。沟外就是绵延几十千米的低洼草原带。靠壕沟的近处是一个人工开挖,吸引野生动物的饮水池。远处草地中央是两个天然的大水塘。听说我们来的前几天有几千头野水牛来这里,几乎把这两个水塘的水都喝光了,现在比原来浅了不少。现在是正中午,池塘边没有动物喝水,只有十几只鹈鹕一字排开张着翅膀在晒太阳。

由于天热见没有什么动物,餐后就进屋休息了。冲凉后正在朦胧之中,忽听隔壁有人惊喜地喊:“大象来了。”拉开窗帘,只见已有几十头大象走到了水塘,后边还有一长溜大象排着队从丛林中缓缓走出来,尘土飞扬,看不到队尾。

跑上壕沟边上用木架搭建的观景草棚,看到远处两个大水塘内站满了大象。那些先到的大象可能已经喝饱了水,卧在水塘中洗起澡来,好好的一塘水,让它们搅成了黑泥汤。还好,这些大象好像很懂规矩,先来的大象喝饱了玩够了,看到后面又家族大象来了,它们就自觉地走上岸,向另一个方向的丛林中走去把水塘让给了后来的大象群。后来的大象群走进池塘也开始洗澡,可能觉得泥汤子水不好喝,一只黑色的领头大象围着池塘转了半圈,就向我们所处的观景棚前人工水塘走来。这只大象非常警觉地走走停停,眼睛直视着我们在池塘前停了下来。它不去喝水,而是瞪着我们,吓得我们大气也不敢出。可能觉得我们对它没有威胁,过了会儿才转过身先一声嘶鸣,晃着鼻子看它的伙伴。它的伙伴看到没有危险的信号,才从泥塘向这里走来。这群大象在池塘边围成个弧形,像抽水机样把长长的鼻子伸到水里吸水,然后抬起头把鼻子弯起来将水慢慢送入口内。有两只一米高矮的小象,在母象腿下钻来钻去,非常可爱。直到最后一队大象离去,我们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激动地议论着刚才的情景,真是太过瘾了,这一百多头大象都这么壮观,要是前几天那一千多头野水牛又该是什么情景呢?

大象走后,这里就恢复了平静,再等也没有动物来了。工作人员说动物爱到水塘的时间应该是清晨和傍晚。动物不来,我们就乘车去找。乘车去观赏动物是这里的特色项目,虽然有定的危险性,但也更刺激。能找到什么动物,那就要看自己的运气了。应该说我们的运气还不错,沿着狭长的草地和丛林的边缘开车找了一圈,看到了成群的斑马、羚羊珍珠鸡野猪,还有在丛林中吃树叶的大象群。草地的土非常肥沃,这可以从枯黄草丛中不时出现的高1米到2米,呈灰黑色的白蚁穴土堆看出。往回走时天都黑了,车灯在黑暗中显得特别耀眼。司机说经常有狮子、豹子从车灯前蹿过,有时还挡着车不让走。我们瞪着十几只眼睛搜寻着,多么希望有几只狮子、豹子出来呀!可希望落空了,从车前鱼贯而过的只是几十只受惊吓的羚羊。

晚上10点多了,我们还守候在度假村的壕沟边,看着水塘的方向,总希望白天看到了那么多大象,晚上更应该有奇迹出现。等了一会儿可除了几只羚羊和大象外什么也没有。刚刚要往回走,狮吼声又传了过来,这样反反复复我们听了几次狮吼,就是不见狮子过来,看看都晚上12点了,躺在床上听着狮子的叫声仍久久不能入睡,白天看到了那么令人震撼的大象群,还有什么遗憾呢?

万基国家公园资讯:

1、由于观察的是野生动物,所以一般都离动物较远,注意带长焦距的照相机或望远镜,便于对野生动物的观察和拍摄:

2、旱季是观察野生动物的最好时机,是林木稀疏,二是野生动物要到水源地饮水,这便于在水塘、河流周边找到野生动物,

3、万基公园野狗保护区内有野狗展览馆,普及野狗保护知识,也供游人参观:

4、狮子救护所有被救助的狮子供人参观,同时开展了“与狮子漫步”旅游项目,让游人与狮子亲密接触,并可与狮子照相:

5、注意自身安全,在无当地工作人员指导时,不要盲目和野生动物亲近。

惊愕维多利亚瀑布

维多利亚瀑布位于津巴布韦西北面与赞比亚交界的赞比西河上,又称“莫西奥图尼亚瀑布”,意思是“声响如雷鸣的雨雾”,这是对大瀑布富有诗意的描述。维多利亚瀑布是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大瀑布,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尼亚加拉大瀑布。1855年英国探险家利文斯通在非洲探险找寻航道的过程中来到了这里,目睹了壮阔的瀑布景观,就以当时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名字为之命名。

我们由万基公园出来,约二个小时就到了瀑布城。虽然还是早季,但这里却空气潮湿闷热,树木葱绿,是热带雨林般的气候,根本不像想象中干旱的非洲。这是由瀑布形成的小气候。小城干净繁华,卖纪念品的商店一家接家,游客接踵,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旅游之城。

从瀑布城到维多利亚瀑布很近。寻着雷鸣般的声音走就能找到瀑布。进入景区入口,沿着小路首先看到的就是屹立在丛林中的利文斯通的青铜雕塑,雕塑前的铭文上简单地记述了利文斯通探险的一生。这位探险者手执拐杖,身着探险时代所穿的服装,眼睛正视的前方,就是他所发现的维多利亚大瀑布。

发源于安哥拉的赞比西河,经赞比亚到津巴布韦,在到达维多利亚瀑布前是一般水流平缓的河流。由于地壳运动在这个地方出现了一个横在河流前的深达100多米的大裂谷,河水流到这里,就像收不住缰绳的野马,咆哮着突然从崖壁上跌落下来,被摔得粉身碎骨,哀声如雷。破碎的雨雾由崖底冲起,阳光下化作靓丽的彩虹飘浮在空中,仿佛要在悬崖两岸架起一座空中桥梁。

维多利亚瀑布由东瀑布,彩虹瀑布、魔鬼瀑布,马蹄瀑布和主瀑布等五段组成。落差深达120米,宽达1800米。水的流量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变化。瀑布的宽窄和颜色也随着水的流量而变化。雨季水的流量可达5000立方米每秒,混黄色的1800米宽的瀑布流入狭窄的深谷,就如同黄河壶口瀑布的龙槽那样壮观。升腾的水雾高达200多米,人如同在雨中根本看不清谷底。还好我们去时是旱季,水很清,这是最好的观光季节。彩虹瀑布最具神秘感,在这里除可欣赏巨帘似的大瀑布外,还可以经常看到出现在裂谷间条条色彩缤纷的彩虹。游人至此,恍如置身于仙境。据说,当赞比西河涨水而逢满月时,人们可以看到月光下的彩虹,这就是神奇的“月虹”。现在虽然主瀑布无水,但魔鬼瀑布的轰鸣声还是慑人心魄。探头向谷底张望,使人倒吸一口凉气,那颗心怦怦地就跳到嗓子眼上来了,两腿发软,颤巍巍不敢向前。虽然瀑布水清,没那么大水雾,我仍看不见底。

马蹄瀑布右侧河道之中有一处突起的山石(这也是赞比亚与津巴布韦的国界线),一群游客正站在水中山石上往瀑布上的河里跳,这要是被水冲下悬崖可就像瀑布一样粉身碎骨了,使人见了不寒而栗。那些人真的不要命了吗?当然不是,原来在水下有一水潭(应叫马蹄潭吧),在水流不大不急时,这里就成为一个天然游泳池,是一个吸引游客的景点。跳水时在靠近悬崖的水潭边上也会有人保护,以防万一有人被冲下那可就惨了。一些大胆的游客正趴在水潭的边缘,探着身子往瀑布底看,看着身下的流水变成瀑布跌入无底深渊,可真够刺激的。我们大声向对岸呼喊,不知他们是否真的听到了,挥手向我们示意着。这里虽然不是虹瀑布,可我们在水雾中也看到了美丽的彩虹。一阵轻风吹过,雨雾飘失,彩虹也没了踪影。对岸那边赞比亚的美景却越发清晰了。

顺着裂谷继续往前走就是地势较高的主瀑布了。由于是旱季,几百米长的主瀑布河道里没有水,只有一缕细流从对岸的崖缝中飘洒而下,未到谷底水就化作轻雾没了踪迹。裸露的峡谷更显深邃险恶。斧劈般的峭壁上点缀着或黄或绿的苔藓。这里没有护栏,一个大胆的游客就坐在悬崖边突起的石头上托着下巴休息,或许他正在想象着洪水季节这里翻江倒海的样子吧。裂谷底都是碎石块,看不到河流,那上流瀑布流下的水都哪去了呢?是在石块下变成暗河了吗7峡谷在尽头向右转了一个90度的弯,不远处有一座钢铁大桥把津巴布韦和肯尼亚连接了起来。据说这里是玩蹦极的好地方,不少世界爱好者都要到此一显身手。

看维多利亚瀑布的全景,最好的办法是乘直升飞机了。直升飞机票价80美元,有车到宾馆接送。直升机虽小,却也能乘坐6人。当飞机在维多利亚瀑布上空盘旋时,更能真切地体会到这非洲大地的奇妙与伟大。原本平整的大地就像谁用刀做了手术一样,硬生生地给开出了一道深槽,将美丽温柔的赞比西河拦腰切断,蓝蓝的河水变成了白花花的瀑布由裂谷的一边狂泄而下。这个裂谷像一只贪婪的大嘴,亿万年来不休止地吞噬着赞比西河的河水。在飞机上虽听不到河水跌下时的哀怨的轰鸣声(已被直升机的轰鸣所掩盖),却见由峡谷底腾起的雨雾和阳光下的彩虹。蓝色的河水、白色的瀑布,绿色的树木和七色的彩虹这应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

探秘马托波山

马托波国家公园,位于津巴布韦第二大城市布拉瓦约的南面。在33亿年前,这里的地壳运动,由熔岩形成的花岗岩发生破裂,开始以大石板状分离,这些破裂的花岗岩经亿万年的风吹雨打的侵蚀,逐步风化成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塔,平衡岩、天然洞穴、鲸鱼状山脉等等奇特的花岗岩山地地貌,所以称为“花岗岩公园”。

到布拉瓦约如果时间允许,一定要到马托波国家公园看看,不仅是看奇特的花岗岩地貌构造,更主要的是看古老的土著布须曼人的赭石绘画和体验他们的丛林生活。布须曼人意即丛林人,是非洲古老的民族科伊桑人的一个支系。科伊桑人发源于西南非卡拉哈里沙漠北部与赞比西河之间的地带。他们猎取大象、羚羊、兔子等野生动物,采集蜂蜜、野果和一些植物的根茎、叶。他们有高超的狩猎本领,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动物发出的任何信息。男人以氏族为单位进行狩猎,妇女们从事采集,这是他们食物的主要来源。他们有着突出的艺术才能。他们的石雕,赭石绘画雕蛋艺术十分有名。这些作品反映了他们的狩猎生活和社会生活,有的与他们信奉的自然神有关。

我们乘一辆面包车出发,有公路由布拉瓦约到马托波国家公园。一座座花岗岩山岗上的怪石变幻着形状在车的两侧闪过。汽车下了柏油路进了山谷,在颠簸曲折的土路上慢慢爬行。路很窄,不时有树枝梆梆地刮到车身上,

导游告诉我们来看白犀牛。导游说白犀牛在山上不太远了。我们来了精神,冲进茅草丛,沿着将将依稀可辨的小径爬上了半山腰,在一个用铁丝网拦起的岩壁下停了下来。导游说这就是白犀牛洞,岩壁上有布须曼人画的白犀牛岩画,所以叫它白犀牛洞。原来如此!糊涂的我刚刚有些清醒。生活在这里的布须曼人一定在这里住过,那时这里有很多白犀牛,那岩画上奔跑、欢呼的人群和白犀牛,是他们当时群体狩猎的情景了。只可惜岩画不多,而且也风蚀得斑驳不清了。隔着铁丝网费了很大劲才找到那传说中著名的白犀牛。我们是很幸运的,可能过不了多久,后人就看不到了。

看了这么一个洞,不免使人有些失望,以至到第二个洞时许多人都不想下车了。这次没有爬山,穿进约100米密密的树林,来到山崖下,一个硕大的山洞呈现在眼前。哇,太漂亮了。山洞是半圆形,有60米进深,顶高有30米,这么大的天然花岗岩洞是怎么形成的呢7洞内很凉爽,一千来人在这里集会是没有问题的。这里的赭石岩画比较多,但由于画的比较低矮,也由于洞壁上渗水和人为抚摸,也不是很清晰了,但这个奇特的山洞

是很值得观看和研究的。

到第三个岩洞的路更是难行。途中经过一个小湖,湖边有农场和度假村。不少的狒狒在路旁林中窜来窜去。路两旁有被大火烧毁的枯草地和树丛。看着成片的枯树和灰烬,导游说这里的树不十自烧,雨季到马上就恢复生机。真正的探险可能刚刚开始,这里的路比刚才还要难行,我们不时下车搬开树枝车才能通过。在一座山前向导说前面没有路,我们要徒步3千米才能到景点。早上出来,现在已经正中午了,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带来的水也喝得差不多了。

其实我很喜欢这样荒凉险恶的环境,感觉这样才能有点非洲探险的味道。向导在前,旅游局的人在后,排成一队钻进了山谷中的丛林。这样的安排,是为了我们的安全吧。现在是旱季,丛林的树叶和杂草还没有长起来,但双眼还是紧张地在丛林中搜寻,恐惧哪块岩石后面或树丛中藏着豹子。没有路,更没有人,我们在野火烧毁的丛林中,闻着草木灰呛人的味道向前探行着。在密林中穿行了一个多小时,一座巨大的光秃秃的花岗岩山脉挡在了前面。我们手脚并用,顺着斜坡爬了上去。群峰尽在脚下,眼前顿然豁朗。这真是一座神山,像澳大利亚的艾尔斯巨石,只不过是灰色的。整座山峰就是一块圆滑的巨石,成片的黄色苔藓依附在巨石之上,踩上去软软的,阳光下像铺开的金色的地毯,迎接着远方的稀客。这里是马托波山的最高峰了吧?

在山顶巨岩的褶皱处,也有一个刚刚看过的第二个岩画洞一样,在地壳刚刚变化时熔岩气泡形成的巨大的半圆形的岩洞,洞里画满了岩画。可能由于这里来的人少和地势较高的原因,这里的岩画保存的非常完好。岩画是布须曼人站在架子上画的,整个岩洞的一圈画着几百个人物和几十种动物。最奇特的是画有一组像古城堡一样的蜂巢,反映了当时生活在这个地区的布须曼人的采蜜生活。这些生活在山区的丛林人,在西方殖民统治者占领时,被强行赶下了山,唯有这些岩画保留下来,使得后人从岩画中考察当时布须曼人的丛林生活和历史。马托波山是世界上史前岩画艺术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通过这种形式记录了史前文化以及大约距今2500年前的非洲历史。岩画细致地记录了史前人类如何在该地区生活、打猎,以及有些什么动物。同时让人们对他们怎么认识周围事物有一个模糊的了解。

从岩洞里往外看,弯弯的岩洞口像个月亮,非常漂亮。岩洞里没有蚊子苍蝇,只是在巨大光秃的花岗岩上有一些干黄的块状粪便。向导说这是豹子屎。猛然想起,在车里待着的二位女同胞,她们没事吧7赶紧往回撤。这二位女同胞打开车门等着我们,说闷二热三害怕。看我们兴奋无比的样子,那个后悔呀!谁让没跟我们上山呀!

维多利亚瀑布旅游资讯:

1、维多利亚瀑布在雨季和旱季的景观是不同的,在旱季最优美,雨季最壮观,在雨季乘直升机看瀑布全景会更好一些。

2、瀑布城是一个旅游城镇,有完美的旅游接待设施,有不同档次的宾馆、度假村可供游人选择,晚间生活也很丰富,可食当地特色的宝马(BOHA)餐。

3、可到“大象营地”骑非洲大象,更可住“峡谷酒店”,在赞比西河上游的峡谷漂流:乘船看赞比西河落日也是很有诗情画意的,这里还有津巴布韦最大的“猴子面包树”。

4、赞比西河内有数量众多的非洲鳄鱼和河马,注意不要下水。

5、瀑布城有众多的工艺品店和工艺品市场,有石雕、木雕等非洲工艺品,很有特色。

马托波山旅游资讯

1、马托波山是自然保护区也是自然和文化遗产。这里还有卡米遗址和大津巴布韦遗址,这二个遗址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可更好地了解津巴布韦的文化和历史。

2、保护区的面积很大,一定要有当地向导,不要单独行动。我们去时是旱季,山林中视线较好,如果是雨季在茂密的丛林山岗中,要注意自身安全,防范和保护好野生动植物。

3、无论是岩画遗址,卡米遗址,还是大津巴布韦遗址都是人类的共同遗产,那边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条件很脆弱,要倍加珍惜。

猜你喜欢

岩画津巴布韦维多利亚
津巴布韦学生中的汉语热
观岩画
维多利亚风
换新币
伦敦塔桥:维多利亚女王和男侍卫的“证婚人"
岩画诗
“二货”拍照欢乐多
阴山岩画
津巴布韦的绍纳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