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首次上庐山
2009-07-01柳秋荣
柳秋荣
1926年冬,正当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时,身为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首次来到庐山。除主持召开了一次会议外,蒋介石还踏访了庐山的主要景点和名刹古寺,对庐山的秀美风光赞不绝口,叹为“奇绝”。不仅如此,蒋介石还对恬淡宁静的庐山萌发“异日退老林泉,此其地欤”的感慨。
“庐山会议”之始
1926年11月8日,北伐军攻克南昌。第二天,蒋介石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迁入南昌,江西战役胜利结束。
早在北伐军攻克武汉(10月10日)之后,由于国民革命重心转移,迁都问题就提上了议事日程,直到11月16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决议迁都武汉。17日,广州国民政府派遣孙科(交通部长)、宋子文(财政部长)、陈友仁(外交部长)、徐谦(司法部长)、宋庆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中央委员及苏联顾问鲍罗廷等自广州启程北上,经江西赴武汉调查各省党务、政务,筹备迁都。当时,粤汉铁路尚未通车,孙科一行由韶关入赣州经吉安等地,于12月2日到达南昌。蒋介石在总司令部设宴招待,席间决定到庐山召开会议,解决政治军事问题。
12月4日,蒋介石与中央各委员由南昌乘火车到九江,下午换轿从莲花洞经好汉坡,到达被外国人称为“清凉世界”的牯岭,第一次登上了庐山。参加庐山会议的政府要员一起下榻庐山的仙岩旅馆。这是一座公寓式别墅,位于庐山东谷,1910年由英国传教士都约翰修建。仙岩旅馆是庐山当时最豪华的旅馆,因此房价不菲,是中外达官贵人重要的社交和活动场所,后来成为国共两党谈判和会议的主要地点。
到庐山的最初两天里,蒋介石与各委员游览了当时还是外国租借地的牯岭。在国内众多的名山中,庐山是惟一成为列强租借地的,直到1936年元旦,中国政府才完全收回庐山租借地。
1926年12月6日晚,庐山会议正式召开,地点是仙岩旅馆。参加会议的除上述人员外,还有部分驻赣的北伐军将领,他们是第三军军长朱培德、第六军军长程潜、第七军军长李宗仁。湖北省总监蒋作宾也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自然谈到迁都问题,这时的蒋介石还是积极主张迁都武汉。会议就整理军事、政治建设、整理财政以及对湘鄂赣闽各省的建设问题,都进行了详细讨论。至于下一步的军事计划,会议决定要召集全体北伐军将领到南昌召开“军事会议”后,再作决定。
这次会议虽然没有作出大的决策,其政治地位和影响也不大,但在民国的历史上,却是蒋介石在庐山召开的第一次会议,它拉开了蒋介石在庐山开展政治活动的序幕,因此被称为首次“庐山会议”。吴宗慈主编的《庐山续志稿》中记载:“‘庐山会议之事,始于民国十五年,由是一而再,再而三,而至若干次,……夫以‘庐山会议名者,据其特殊之事言也。”
从1926年至1948年,除抗日战争八年外,蒋介石一生共18次上庐山,主持召开了11次重要会议。后来人们把蒋介石驻庐山期间,因军事、政治、外交等特殊之事而召开的会议,统称为“庐山会议”。1936年暑期,国民政府行政院因在山上办公,所召开的会议除外。
“庐山会议”这个后来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名词便由此而始。
为北伐阵亡将士建墓
作为北伐军的总司令,此时的蒋介石可谓日理万机。这次上庐山,他特别留意为北伐阵亡将士寻觅可葬千余棺的墓地。蒋介石对北洋军阀孙传芳虐杀北伐军战俘的事,很是痛心疾首,加以斥责。他曾对部下说,孙传芳在江西“德安俘虏我军将士300余名,缴枪后,皆以刺刀刺死。逆贼惨狠,诚无天理”。将北伐阵亡将士安葬于庐山,也许能给蒋介石的心里留下一点安慰。
12月11日下午,蒋介石亲自“往小天池,插阵亡将士墓基标”。小天池位于庐山剪刀峡巨壑之东北,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是秀美而又相对平缓的一处山崖,作为北伐阵亡将士的墓地很合适。蒋介石当日给在南昌的白崇禧(国民革命军副总参谋长)的电报里,明确要求“限明年(即1927年)5月墓成”。遗憾的是,蒋介石到南京以后,此事被搁置并慢慢地淡忘了,北伐阵亡将士墓最终还是没有建成。
直到20年后的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在当年蒋介石提出修“阵亡将士墓”的小天池,“陆军第九十九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得以建成。在入口处的石牌坊两侧,有对联一幅:“灵归庐岳,气壮山河。”总算对死去的英灵有所告慰。
“退老林泉,此其地欤”
蒋介石第一次上庐山,前后将近10天时间。《蒋介石年谱初编》对这些天的活动有详细的记载。
12月8日,参加庐山会议的国民党中央委员恋恋不舍地下山,蒋介石也专程护送国母宋庆龄到九江,与其他委员一起乘船去武汉。
这一天,蒋介石下山来到九江还有一件私事要办,那就是迎接他当时的太太陈洁如。蒋介石先后有四位夫人,前两位分别是毛福梅和姚冶诚,这位比蒋介石小18岁的第三位夫人是接到蒋介石的电报从上海赶到九江来的。这一夜,他们住在九江一个叫方栋的富商家里。
9日,蒋介石偕陈洁如再登庐山,仍下榻仙岩旅馆。中午起床后,蒋介石夫妇游长冲河东南的女儿城,传说这里是朱元璋练兵的地方。游女儿城时,蒋介石对朱元璋的练兵方法产生好奇:“此乃一山谷,并无城廓,亦无平地”,“甚诧明太祖何以能练兵于此”。
10日,蒋介石夫妇分乘两顶轿子,在12名卫士和两名家仆的陪同下,经含鄱口下山,转五老峰脚下,傍晚来到“规模隘陋”的古刹海会寺,夜宿于此。
11日,蒋介石一行从海会寺出发,经白鹿洞、观音桥、秀峰寺、归宗寺游玩后,下午回到牯岭。
陈洁如在她的回忆录中对此次游玩记忆深刻:“我们爬山登高,饱览远处长江峡谷的风情。我们参观了各具情趣的寺庙,每到一处佛坛,都向佛像鞠躬行礼,并叫阿顺(蒋的仆从)付给‘香油钱,作为我们的奉献。”
第一次上庐山,蒋介石没有留下任何影像和照片,只有陈洁如的庐山留影还保留至今。照片上的陈洁如神清气爽,只是她怎么也没想到,不到半年,蒋介石身边就另有佳人。
12月初的庐山,寒冬已至。刚刚平定两湖、攻占江西的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却是春风得意。蒋介石也在日记中记下了他对庐山的赞美:
“至大天池,雾气弥漫,山岩全隐,偶露峭崖,可仰可敬。”
“至含鄱口,望汉阳峰、五老峰及鄱阳湖,雾中不易辨认,偶见其一角,则叹奇绝。”
“观音桥下金井”,“水声入耳,机心陡息”。“水之声与色,皆令人流连不已”。
庐山的清山秀水、名胜古迹以及“清凉世界”适宜度假的气候,深深吸引着蒋介石,他甚至作出了“异日退老林泉,此其地欤”的选择。虽然蒋介石最终没有退老庐山,但随后庐山几十年的政治风云却与蒋介石有着重要的关联。
从蒋介石第一次踏上牯岭小镇起,庐山的平静就被打破了。在以后20多年的时间里,庐山逐渐成为国民党的另一个政治中心,著名的“夏都”,是蒋介石把庐山变成了一座政治名山。庐山成为政治名山应该是始于1926年冬。○
责任编辑 刘金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