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元帅”罗荣桓
2009-06-30于干
于 干
1963年12月16日,岁荣桓兀帅辞世。40多年后,再次回眸元帅的一生,仍然觉得别有意味。他用自己的方式在人民军队的建设与发展中书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作出了一番伟大的事业。
毛泽东这样评价他
1902年,罗荣桓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一个乡绅家庭。1919年,人长沙协均中学,后入青岛大学,受“五四”运动影响曾参加社会上的反帝爱国活动。1926年秋,罗荣桓从青岛大学预科毕业,回乡后组织农民协会,斗争土豪劣绅。1927年4月,又进入武昌中山大学读书。同年夏,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加入共产党。
入党后,罗荣桓被派往鄂南搞农运,随即率农军参加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途中,毛泽东在三湾村将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缩编为两个营和一个特务连,实行了“党的支部建立在连队上”的全新制度。三湾改编是建军的重要起点,也是罗荣桓人生的重要起点。在这次改编中,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的罗荣桓被任命为特务连党代表,成为最早的七个连党代表之一,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由此起步,罗荣桓逐步成长为优秀的军队政工领导人,直至共和国元帅。
从1928年起,罗荣桓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营、纵队党代表,红四军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武装动员部部长,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获红星奖章。
在1929年底的古田会议上。罗荣桓以基层政工干部的身份当选为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委员,并得到毛泽东如此评价:罗荣桓是个人才,是一位很好的领导干部,对这个同志我们发现晚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罗荣桓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翌年末,他率部挺进山东,领导山东军民创建、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先后任115师政委、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对于罗荣桓在山东的功绩,毛泽东在1962年亦如此评价: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北占东北,南下长江。
在山东留下光辉的一笔
1937年12月,日军侵入山东。为挽救山东危局,1938年4月中央决定派兵入鲁。根据此决定,同年9月,罗荣桓开始组织115师。1939年3月,罗荣桓作为八路军第115师政治委员同代师长陈光一道率115师主力开进山东。
到达山东后,罗荣桓提出“依(泰)山伴(东平)湖,向四周发展,建立泰(山)西根据地”。并在5月的陆房战斗和8月的梁山战斗中歼灭日军1200人和300余人,创造了在山东消灭白军数量的记录,大大鼓舞了山东抗日军民的士气,巩固和发展了鲁西抗日根据地。
在抗日的同时,根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罗荣桓结合山东实际,着重阐述了关于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针对国民党反动派,提出进一步肃清在统一战线中只讲联合不讲斗争和所谓“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右倾错误影响。
1939年底,罗荣桓、陈光率115师继续东进,进入抱犊崮山区,开始创建鲁南根据地。罗荣桓按照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方针,结合鲁南地区的实际,贯彻他后来总结为“插、争、挤、打、统、反”的六字方针。插,就是插入日伪军之间、日伪军和国民党军队之间的空隙地带,隐蔽地由边缘深入腹地;争,就是广泛发动群众,争取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挤,就是挤掉消极抗日甚至不抗日反而积极反共反人民的顽固势力;打,就是打击日军和汉奸武装;统,就是同国民党军队,特别是驻鲁南的东北军疏通团结,共同对敌;反,就是反“扫荡”、反磨擦。
依据这一方针,罗荣桓一面团结当地进步人士,一面保持同东北军特别是驻鲁南的112师疏通团结,巩固和发展抗日武装力量。在很短时间内建立了峄县、郯城、费县、临沂、临沭和临郯费峄四县边联等县政权。至1940年9月115师在桃峪召开高干会议时,人鲁部队已发展到19个团,约4万余人。
为了统一山东抗日斗争的指挥,1941年8月中共中央指示:组成新的山东军政委员会,由罗荣桓同志任书记,山东纵队归115师首长指挥。1942年,罗荣桓同志率领115师在山东滨海、鲁中、鲁南、冀鲁边地区坚持敌后游击战,不断打击敌人,壮大自己。并在斗争中不断总结敌后游击战争的经验,撰写了《坚持我们的边沿游击区》、《准备打破敌人紧缩包围封锁我们的根据地》、《克服在执行游击战中认识上的一些偏差》、《反对敌人,“五次治强运动”与“东亚新国民运动”》、《分散性游击战争与对敌政治攻势问题》等一系列军事论文。他认为,在抗日战争的整个相持阶段,山东敌后均应坚持游击战的方针。“在敌人后方,我们还是游击战,不可能过早地转为正规战。这是由于敌人还强大,占领着城市及交通运输便利。而我们则是处于被分割、封锁之农村中……”
面对日伪军在后方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1942年:罗荣桓正式提出“翻边战术”,在日伪军合围鲁中根据地之际,“翻”到滨海南部,组织海陵、郯城战役,连克海陵、郯城、码头,粉碎了敌人1942年冬季对我军的蚕食计划。
1943年,根据《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中共中央决定组建新的山东军区,罗荣桓被任命为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八路军第115师政治委员兼代师长。在与原山东军区(即山东纵队)领导机关合并中,罗荣桓提倡任人唯贤、保留骨干。为了统一思想,提高部队的军事和政治素质,罗荣桓先后主持召开了军事工作会议、政治工作会议和连队工作会议,领导大家总结抗战以来的军事、政治和连队工作的经验,统一编制,统一连队军事建设、党的支部建设和行政管理的各项制度。加强了部队军事、政治建设,提高了部队战斗力,为即将来临的反攻准备了条件。
1944年,在我军力量得到发展的基础上,罗荣桓同志又提出了扩大攻势作战的任务。总的战略部署是:完全控制沂鲁山区,扩大诸日莒山区根据地,夺取解放区中孤立的日伪据点,扩大解放区,使胶济路南的鲁中、鲁南、滨海3个战略区完全连成一片;向胶济路东段两侧地区发展,以打通和加强胶济路南北各战略区的联系;在胶济路北彻底改变渤海区(由冀鲁边和清河区合并而成)被敌伪封锁分割局面,变游击区为根据地;进一步肃清胶东腹心地区日伪军,创造更有利的局面。根据这一部署,罗荣桓同志指挥了1944年春、夏、秋、冬和1945年春季共5次攻势,连续讨伐伪军吴化文、荣子恒、李永平等部,攻克沂水、莒县等县城,进行了歼灭日军1个大队的葛庄追歼战,争取了王道、莫正民、张希贤、韩寿
臣等四大股伪军共1.1万人反正。经1年多的作战,歼灭日军近5000人,伪军5.4万人,解放县城1l座,拔除据点1000多处,解放人口1000万,山东军区部队发展到15万人,民兵和游击队发展到37万人。1944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上说:“这几个月我们的作战,特别是山东有很大发展。”
1945年,经过对日伪军作战的春季攻势和5、6、7三个月的攻势作战,山东形势又有了飞速发展。山东五大解放区已完全打通联系在一起,包括20万八路军的正规军和游击队,50万基千民兵和数百万人民自卫武装,组成了一支坚持独立自主准备反攻的雄厚力量。
1945年8月10日,日本侵略者乞降。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罗荣桓同志决定立即将山东第一线部队编成8个主力师、12个警备旅、1个滨海支队、1个海军支队和52个独立团,部队总人数发展到27万余人。此时,由于日伪军接受蒋介石的无理命令,拒绝向山东八路军投降。罗荣桓同志立即将山东军区部队统一组成5路大军,向山东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北的日伪军展开大反攻。经过1个多月的作战,共解放县城46座,攻克烟台、威海等6个重要港口,占领火车站35处,歼灭拒绝投降的日伪军6万余人。津浦、胶济和陇海3条铁路被切断,青岛、济南、徐州、连云港成为孤岛,处于解放区汪洋大海的包围之中。
山东解放区大反攻的胜利,直接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共谈判中的地位。由于罗荣桓指挥山东八路军把山东所有的战略点线,该占领的占领了,暂时不能占领的实施包围,使山东成为了我党我军重要的战略基地。抗战胜利后,罗荣桓同志率领7万大军由这里进军东北,同时留下了20万部队,使山东成为华中解放区和新四军的战略后方,解放战争的一个重要战场。
《吊罗荣桓》
新中国成立后。罗荣桓又历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总干部管理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等职。组织实施了全军授衔、授勋工作,领导制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制定和完善了干部工作的制度,为军队政治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由于长期抱病坚持工作,罗荣桓的健康情况也日益恶化。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在北京病逝,享年61岁。为纪念这位功勋卓著的战友,十分悲恸的毛泽东亲笔题诗《吊罗荣桓》: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鹦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其中,“国有疑难可问谁”一句饱含了深切的革命友情,也对罗荣桓的革命生涯给予了崇高的评价,为其一生最终画上了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