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

2009-06-30陈云莉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17期
关键词:创新

陈云莉

提要大学文化作为社会大文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具有创造文化的特殊功能,并对社会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因此,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突出创新主题,突出富有个性的学校自身特色。

关键词:大学先进文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大学文化是大学师生员工在教学过程、科研活动、服务社会、生活娱乐等实践活动中共同创造的,既受社会大文化系统的影响,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大学教育因其传承、适应、批判、选择的社会活动而具有创造文化的特殊功能,因此,它不仅反映出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方针、专业特色和独特的精神、文化氛围,更反映出大学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大学文化作为社会大文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从其产生并形成相对独立的一种文化样式开始,就在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每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大学文化,并经过时间的积淀和一批批步入社会的学子的传播,被社会所认同。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文化建设是为了创造一个保证总体目标能够实现的环境和氛围。因此,大学文化建设,就成了大学管理者和师生員工有目的的行为。抓好大学文化建设,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及学校的正确定位;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对师生加强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大力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强校风建设,使大学精神文化体现在大学的使命和校风、校训方面,体现大学的信念和追求目标,并激励广大师生沿着这一信念和目标前进。

大学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保障。大学制度文化,是维系大学内部运行以及维系大学与外部关系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条例、规定、管理制度等。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必须把制度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根据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办学理念,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制订,共同维护和执行制度文化,把学校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师生员工自觉的行为规范和习惯,并用制度文化保障大学的发展,促进大学的发展。

环境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外部形象。大学环境文化主要指校园整体布局、校园绿化、清洁卫生、学术环境等。校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师生员工的情绪和心理。整洁、优雅、绿色的环境可以激发师生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建立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学校领导为师生员工服务的具体体现,是把大学精神文化落到实处的体现,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推动力。

二、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大学文化建设是大学师生的文化创新活动。大学文化的创造主体——知识分子是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是科学文化知识的最主要的载体,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代表,是劳动人民文化创造活动的总结者和提高者。大学文化是发展社会先进文化的枢纽,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思想来源和重要内容。因此,大学实施文化建设,必然要以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发展方向,以建设先进文化为目标,遵循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原则,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展示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使校园文化在思想内涵上鲜明地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不断积淀先进文化的品质特征。

三、大学文化建设必须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它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八荣八耻”中包含的热爱祖国、服务人民、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等观念都是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确立要求我们在继承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树立起现代思想道德理念,如诚信理念、合作理念、竞争理念、科学理念、法制理念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是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思想支撑。

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课、基础课的课堂教学是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主渠道,校园文化也具有独特的育人作用。要营造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校园物化环境和大学精神氛围,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让师生在浓厚、高雅、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要开展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特别要抓住重要纪念日等时机,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让广大师生在参与活动中领悟荣辱观的真正含义,并积极地进行自我充实、提高和完善。

四、大学文化建设必须突出创新主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胡锦涛2006年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要大力倡导和弘扬崇尚创新、鼓励创新的精神,为造就一支浩浩荡荡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大学文化不但是社会文化变化的晴雨表,更是先进文化的风向标,很多新的思想文化潮流都往往发端于大学。因此,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学文化建设必须突出创新的主题,并通过各种渠道把创新精神辐射到社会,推动社会文化发展。

我国当前的大学文化在精神理念与价值判断上重物质轻精神、重共性轻个性;在教育理念上重教育的社会功能,轻教育的本体功能,即重视教育为短期的社会政治、经济需求服务,忽视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与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功能,重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轻学生精神生命的主动发展;在大学评价体系上重物化指标,轻精神文化因素;存在官本位思想残余、平均主义、急功近利、因循守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平庸思想,这些观念意识在大学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方面的种种反映,制约着广大师生员工内在创造性的发挥,阻碍着教育教学、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研究、社会服务和学校管理的进一步创新,影响着学生的创新性培养和创造潜能的充分滋长。因此,在大学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树立与创新相适应的一系列思想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尊重个人、尊重人的首创精神;树立自强不息、人文日新的奋斗意识,弘扬崇尚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培育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观念,提倡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与宽容失败的精神;牢固确立以创新为荣的价值观,大力培育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为推进教育思想、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方法的创新,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促进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五、大学文化建设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

大学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是学校风貌和个性的总和,也是社会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在学校的反映,它既要遵循文化建设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着眼大学负担的任务,突出大学文化应有的鲜明特色。

1、把大学文化体现在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上。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浓缩的精华,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是大学不断适应时代要求的产物。当今社会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期,机遇与诱惑并存,这就需要大学根据自身的文化秉性不断调整及准确定位自己的办学理念、强化自己的办学特色。

2、把大学文化体现在凝聚人才上。大学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是教师,要牢固树立办学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改变教育教学观念陈旧、与社会创新实践严重脱节的缺陷。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科研平台建设和科研项目中,加大在人才资源开发上的投入,关心教师的思想和生活,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给青年人才以成就事业的舞台。

3、把大学文化体现在学校制度设计上。校风、教风、学风是表现学校风格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大学制度规范的结果。因此,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和激励制度,在制度上体现对教师和学生的正确价值和行为导向。把发扬民主放在管理制度的首位,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严格遵循民主程序,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

4、把大学文化体现在富有品位的校园风貌上。每一所高校的建筑、绿化、雕塑、纪念碑等,都是这所学校文化的展示。高校校园建设中要把凝练文化底蕴的设施置于重要的位置,既要注重学校的形态,更要注重形态中所蕴含的文化,体现学校文脉的延续性,体现学校与时俱进的文化精神。

(作者单位:宁夏师范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德广.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作用[J].高校教育管理,2007.2.

[2]顾秉林.建设创新文化造就创新人才[J].高等教育研究,2008.1.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