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来户”子女生存状态堪忧

2009-06-30

环球时报 2009-06-30
关键词:台当局辅导子女

本报特约记者 施 为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张 良

暑假将至,不少台湾家长正忙着给孩子找夏令营,安排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然而,一群被称为新住民子女的孩子却没那么幸运,他们正陷入“外配+单亲+无援”的三重困境,急需关怀。不少舆论呼吁,在少子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每个孩子都是台湾的未来”,岛内社会必须对新住民子女的生活成长给予更多的关怀。

据台湾《中国时报》29日报道,在台湾,大陆新娘以及来自东南亚等地的非台湾籍配偶被统称为新住民,他们生育的孩子被称为新住民子女。根据台当局的统计数据,从2004年起,台湾大约每8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新住民子女,在目前的台湾中小学中,新住民子女已接近13万,占学生总数的5%。在少子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的台湾社会,新住民子女已经成为重要的“新鲜血液”。不过,与台湾本地的孩子相比,作为“外来户”的新住民子女,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存在着“天然劣势”,生存状态令人担忧。

据《中国时报》报道,台湾目前有将近41万名外籍和大陆配偶,其中许多都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而接纳她(他)们的台湾家庭也大多处于社会底层,再加上台当局对外籍及大陆配偶工作的限制,因此许多新住民家庭的生活并不宽裕。生活艰辛加上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差异,使得新住民家庭成为台湾离婚率最高的群体。在这些破碎的婚姻中,孩子显然是最大的受害者,原本就生活困苦,现在又沦为单亲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台北有一户姓王的人家,儿子在越南工作期间娶了一位越南籍的妻子。回台后,由于没有工作,生活陷入困境,妻子因为没钱寄回老家,于是丢下两个不满10岁孩子离家出走。现在,两个孩子全靠70多岁的老两口卖菜养活,生活十分艰难。

除了生活贫困和父母离异外,新住民子女所要面对的还有文化教育背景的差异和台湾社会对外来人群固有的偏见。一些来自东南亚地区的新住民,自身汉语水平有限,再加上许多人因为经济原因无法让孩子如期接受学龄前教育,使得新住民子女在语言学习上,尤其在阅读理解、口语理解、基本读写等方面与台湾本地孩子差距明显。台北县教育局曾进行过电话调查,发现新住民子女在进入幼儿园后,常因语言发展较慢、表达能力欠佳而发生学习困难,或因信心不足而缺乏安全感。基隆市有个姓许的新住民小女孩,父母离婚后随越南籍母亲生活,现在上小学二年级。她妈妈不认识汉字,工作时间又在晚上,完全没办法辅导她学习,小姑娘遇到不会写的字,只好乱写。如果说文化差异还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加以克服的话,台湾社会对新住民等外来人群固有的偏见就有点让人觉得无奈了。台北县有个叫小伟的男孩,母亲来自大陆福建,他第一天到幼儿园就被喊“大陆妹”。

对于新住民子女的生活困难,岛内一些企业和慈善机构此前也给予了关注,并制订了一些援助计划。但随着金融海啸的袭击,许多援助项目和资金眼下都在大大缩水,新住民子女的生存状况也因此而更加令人担忧。台“国泰基金会”今年对新住民子女的资助金额比去年减少了一半以上。对单亲新住民子女提供课后辅导的“世界和平会”,今年赞助金额减少了200万元,原本全台7个活动点中,有3个已无法正常运作,可援助的孩子一下子少了60个。台湾一所大学原计划找心理师对新住民子女进行团体辅导,以帮助其“自我认同、自我探求”,眼下也因为经费被砍而不得不暂停实施。▲

猜你喜欢

台当局辅导子女
登鹳雀楼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Tomb-sweeping Day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教育子女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