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教学
2009-06-30王文刚
王文刚
化学新课改更明确了“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及思想素质”的教学理念。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如何才能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更好的完成化学教学。下面就谈谈本人几点看法。
一、分析学生学习兴趣
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的兴趣对认识和探究事物有着积极的影响,能使在学习过程中热情高涨,并自愿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但不同的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准备各种教学资料,将化学学习置于整个社会环境中,如经济环境、生存环境、发展环境等,利用化学课程的自身特点如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化学发展史的讲解,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过程介绍,生活中常见化学现象的解释,现代高科技成果中化学知识的应用等,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并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
二、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差异
不同学生对前面知识的掌握不一样,即使同一学生对不同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要通过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作业批改,单元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模糊不清的等,只有对学生的初始知识有充分了解后,才能制定恰当的教学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顺利地掌握新知识。不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不一样,他们在观察、理解、记忆、分析、思维、迁移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会看书、预习,在上课中能否与老师很好配合,课后能否及时通过作业,练习等方式及时巩固课堂所学内容。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了解,把握学生学习能力的缺陷,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寻找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熟悉教材,认清目标和重点、难点
对教材的编排内容要有一个全局了解,弄清学生过去学了些什么,今后还要学习什么,以增强教学的预见性,避免在教学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钻研大纲的基础上确定每一课题内容的教学目标,使得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前后联系,将每一课题连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课题都有着不同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所谓重点应该是具有概括性、能举一反三、有迁移性的知识。难点应该是那些学生难于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知识与复杂技能,但针
对不同的学生难点也是有所不同的。
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学生常犯孤陋寡闻、浅尝辄止、畏难而退等毛病,这是因为不同学生个性有差异,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即使同
一个知识点,教法不同,往往教学效果也不一样。传统启发法是传授知识的最好方法,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的主体作用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现代启发式虽有利于训练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培养探索精神,但教学耗时多,进度慢。应结合两者的的优点,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
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培养
教师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来实施。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备不同的学习方法。对新课而言,教师一般要备学生听课方法,笔记方法,练习方法,解题方法等;对复习课则采用“点→线→网络”法;实验课采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五步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这些学法交给学生。
六、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现在每年的考试说明都增加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这些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在对实验教学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一般而言根据实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实验教学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种:
(1)演示讲授:演示主题 典型现象 得出结论;
(2)实验归纳:实验主题 特定现象 印证结论;
(3)实验探究:实验探究主题、正确或错误的现象、结论。
不同实验应采取不同的模式,如制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制备可采用演示讲授法,教师可首先提出实验目的,反应原理,装置的选择原则,操作注意事项等,然后进行演示,实验结束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气体制备的基本规律。
在上述实验教学法中探究法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探究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原理,操作等都可成为探究对象。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中我们可以探究:(1)为什么水会倒流入集气瓶中,并且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2)为什么红磷要足量;(3)为什么要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甚至可以做出失败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错误操作带来的影响。
以上三种实验教学形式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实验内容来灵活掌握运用。
七、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介
化学教学中有些知识点是难以在课堂中进行演示的,如:
(1)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的氧气的方法;石油炼制的原理。
(2)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的分解、原子的重新组合。
利用现代教学媒介(如幻灯片、录象、计算机多媒体等)能将理论知识感性化,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为学生领会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创造条件,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但也不是每一节课都需要使用现代教学媒介,应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因素,并由这些因素来决定是否选择现代教学媒介或选择哪些教学媒介等。
(河北省大名县沙圪塔乡沙圪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