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艺术品受市场追捧?
2009-06-30李攀
李 攀
由香奈儿发起的流动艺术展预计两年的全球巡展,在结束于纽约市中央公园巡回展出的第三站后,近日被证实由于经济衰退,被迫中断接下来其他城市的展览。这场饕餮艺术盛宴的悲伤落幂,不禁让人毛骨徕然,难道作为高附加值的艺术品市场也将被金融海啸“小刀剜肉”?
危机下的亚洲契机
受经济危机影响,亚洲艺术品市场也在产生着变化。此前亚洲地区的现当代艺术品市场的价格主要是以佳士得和苏富比国际拍卖价格来决定,买家主要是海外华人和国际买家,也就是说中国现当代艺术品的市场是在境外形成的。
海外华人出于对本土艺术的推荐和自己购买力的表达,进行了大肆的购买并不断的推高价格,带有一定的操控性。国际的买家们则是根据股市中的SP指数(标准普尔指数)和梅墨指数来投资艺术品,这中间必然存在一定的泡沫。他们自2003年进入艺术品市场并获得了丰富的收益。中国这几年来当代艺术市场增长很大程度上是海外购买力和华人购买力的合力作用的结果。但当金融危机到来后,这些主要靠国际购买力的地区的购买力明显下降,而这样正给亚洲本土的市场资源带来了契机。
市场呈现规模化
正是因为经济危机的压力,亚洲当代艺术品市场泡沫逐渐缩小,艺术品价格降低,尤其是100~1000万美元价格区间的艺术品,产生了很大的波动,这正是艺术作品价值体现出来的过程。此外,2007年Artprice的数据显示全球的艺术家中亚州艺术家所占的比率为60%,而市场上所占比率仅为10%,可以看出亚洲艺术品市场的资源已经存在,欠缺的只是市场占有率。此次危机,正好可以使亚洲艺术品市场变得更具规模,未尝不是一种机遇。
亚洲艺术品市场资源开始变得更具规模化的首要表现,是艺术资源的扩张。表现出来则是:印度、印尼、越南等泛亚洲地区的一些有实力的艺术家作品在拍卖市场上保持坚挺,因为这些作品有足够的收藏意义。毕竟喜欢艺术品的人大有存在。例如2008年11月底的佳士得拍卖会上,高价当代艺术作品大部分流标,而那些性价比高的作品则出现了增长。
其次,亚洲有前途的青年艺术家的作品登场,特别是韩、日一些青年艺术家过去少有机会登上国际舞台,现在随着市场的扩大,进入到拍卖市场上的机会增多了。此外,随着这次的市场冷静,艺术家们将更多地开始考虑艺术的自身形式、风格的创作问题,将会推动新艺术门类的发展,特别是将出现更多具本土特色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艺术来吸引收藏者的关注。像去年11月印度的摄影艺术就开始大量出现,并转战柏林争夺国际市场。
就这几点来看,亚洲艺术市场的整体范围事实上是在扩大中,中国、印度、菲律宾、印尼等地新艺术家的作品会占领更多的国际市场,也会在国际上更具挑战实力,更具本土特色。
多元化的购买力
而当艺术资源有了丰富的保障后,亚洲地区的购买群体和收藏家的格局也会形成了相应的规模和多元化的模式。
包括本土一些有远见的投资商们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好的市场环境纷纷进场,经济危机带来的“逆市”中,存在有艺术品投资、收藏的更大空间;一些有雄厚资本的国有艺术机构进入市场,艺术品价格泡沫缩小、价格降低,正是这些重要收藏机构进场的好时机;一直有收藏喜好或纯为装饰的购买群体也不甘落寞;专门购买新艺术家的作品的收藏家;因为价格的降低,出现对中等价格而价值高的作品的购买新人群。
据Artpice的数据统计报告说:现在刚开始购买艺术作品的新购买力达到了40%。新的收藏群体达到了20%,买5幅作品左右的购买力达到了20%。在这种经济情况下,这40%的购买群体会影响到市场新的变化,以前以具有投资意向的购买者为主体的市场会让位于新的购买力的变化。最近在ebay等网上销售交易额增加反映了这一新市场购买力和方式的变化。而针对这些新购买群的调研上又显示,80%以上的购买群都有很高的期待感,换句话说,也就是艺术品市场将迎来新的春天。
艺术品的虚与实
《艺术财经》出版人于天宏表示:从宏观角度看,现在这场危机正在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过渡。比如金融市场的泡沫破裂后,银行的资金供给下降,然后影响到房地产市场,然后导致对汽车行业等领域的影响,这是能够很清晰的一步一步推导出来的。
但是,就艺术品市场而言,我们很难给它如此清晰的界定。现在好像正牌的经济界、金融界人士也没有很关注这个领域。对于宏观上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变化会对艺术市场产生什么影响,他们也不是很关注,我们艺术圈很关注这个问题。
和讯网副总编辑李列则表示:艺术品收藏这个行业是虚拟经济还是实体经济?艺术品既有消费功能,又有投资功能。我个人认为,从投资功能的角度看,它更偏向于虚拟经济。它直接由市场的周期和流动性来决定。而从消费功能的角度看。随着人们财富的积累,他们也不仅满足于吃饱穿好,他们对文化的需求也开始提高,比如在家里摆设艺术品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品又具备了实体经济的因素。所以,我感觉艺术品包含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两方面的因素。
总体来说,危机下亚洲艺术品市场将会走上艺术资源多元化、收藏家阶层多元化、艺术社会细分化的格局,从而带来亚洲艺术市场规模化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