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版权贸易需要有的放矢

2009-06-29

出版参考 2009年4期
关键词:出版界书展集团化

吕 娜

2007年华夏出版社以版税、买断等方式引进外版图书达95种,其中不乏彼得·德鲁克、迈克尔·波特等这样重量级大师的既具有学术价值又具有经济效益的经典作品。

2007年应法兰克福组委会的邀请,我作为中国出版界的唯一代表,与来自美国、英国等18个国家的代表到德国进行了为期20天的交流和学习。以前我在书展期间,只是利用展会时间,约见客户,购买版权,只能说是一名“旁观者”。但这次是积极参与,在法兰克福书展组委会的安排下,对当地出版社Eichborn AG,Fischer,德国最著大的经管类图书出版社Campus,google(德国)、有着200多年历史的Hoffman undCampe等13家出版机构和德国最大的图书发行商LIBRI公司总部参观和访问。参观期间,仔细聆听了外方各出版社社长及版权负责人介绍各自的经营方向、经营模式、销售队伍管理、译者队伍管理、版权管理和编辑的管理和考核,并且相互介绍了自己的出版方向,并针对感兴趣的领域进行交流互动和提问。国外先进的管理、从业人员对图书的热爱和激情、完善的图书销售网络和周到的读者服务,以及德国书业的激烈竞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是震撼,不得不说,中国的出版业如今还处于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出版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出版业相比,要想迈向世界,还需要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这次的参观学习引起了我的几点思索,作为中国出版界的一名代表,在出版业变革和竞争加剧的环境下,我们出版社的前途将会如何?作为一名版权经理人,又该如何积极拓展自己的业务,更好服务于自己的企业和社会呢?

一,随着图书市场的激烈竞争,国际和国内大型出版机构为增强自己的竞争力,纷纷走向集团化,强化竞争优势,实现规模效益。以德国为例,在参观过程中,我得知一些小型的独立出版社,因为有限的生产能力和利润,无法承受LIBRI这样的大型批发商所提取的高额折扣(通常为50-70折),并且为提高与批发商和图书销售商的谈判竞争力,因此各独立出版社拟成立独立出版社联合,成立自己的销售联合体,对外谈判中以整体出现,以达到保持其独立性,避免被大型出版社兼并或挤垮的目的。集团化是出版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前国内各大出版社也纷纷走向集团化的道路,而对于像我社这种既无行业优势又无规模优势的中型出版社而言,未来如何与这些国内外的大型出版机构相抗衡,值得每一个人思索。

二,要积极开展版权贸易的输出,寻找合适的作品,合适的渠道,了解国外市场需求,让中国出版“走出去”。近年来,党中央和新闻出版总署号召中国出版社要向国外,尤其是向欧美国家,积极推荐中国图书,并推出了“金水桥计划”,为国外翻译中国图书提供翻译费用方面的资助。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文化差异、翻译难度,对欧美地区的输出远不及对东南亚国家的输出。在与外方出版社的交流中,我发现,国外出版社或普通读者对中国文化了解并不多,但他们对这个古老的国度充满了好奇,渴望了解中国,国外出版社也希望能够出版一些真正反映中国现代人生活和风貌的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

在参观德国出版社时,在与其总裁讨论该社出版的中国作者卫慧的《上海宝贝》时,外方坦承,德国读者渴望了解中国,但苦于有限的信息来源,只能通过一些版权代理机构,选择一些中国作品,一些在国外出版的作品如《上海宝贝》等。德国认为这些作品趣味低下,并不代表中国的年青一代和当今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但同时也抱怨,中国出版社与国外同行之间的交流相比西方国家如欧美之间出版社而言,交流太少。国内出版社只要了解国外市场需求,提供英文信息,只要肯投入财力和精力,相信中国的图书走出去并不是件难事。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出版界尤其是我们这些版权工作者可谓任重而道远。

三,建议社领导招募和培养一批懂外语,又具有良好专业背景的复合型管理和编辑人才。每年的书展,对于每位版权经理人而言,是一件艰巨的工作,从社领导到普通编辑,能够熟练掌握外语的人少之又少,版权经理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服务到每一位参展人员,如果每位编辑能够阅读,势必会增加书展的效果,而不至于走马观花,仅仅是到此一游。英语如今已成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掌握良好的外语,对日后的管理和编辑工作至关重要。

四,书展期间不能走马观花,要坚持到底,要精挑细选,要深入挖掘,要熟悉和了解国际图书资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积极洽谈,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猜你喜欢

出版界书展集团化
“空场”书展
国际畅销书作家及其作品在中国的出版及传播分析
出版界与图书馆界阅读推广合作研究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出版家、理想主义及其他——读《邵洵美:出版界的堂吉诃德》随感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出版界与图书馆界阅读推广合作方略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