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薪休假不应再是奢侈
2009-06-29
谁不喜欢在炎炎烈日中,跳进清凉的海水,钻进静谧的山林,享受一下假日的欢乐与舒适呢?可这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依然是一种奢侈。
尽管国务院《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实行已经一年半,但休假依然是中国人最容易忽视的个人权利之一,据统计,将近60%城市受访者表示自己没有享受带薪休假。
国民享受到节假日制度的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和社会成熟程度,也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中国国民享受节假日权利的缺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下一步发展的方向。
目前,多数中国老百姓还没有形成休假的习惯,还缺少现代休假观。许多人平时日夜操劳,希望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在生活水准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休假被视为对时间和金钱的浪费。不少人更愿意用舍弃休假去换取更多的经济收入和个人发展的机会。
更为严重的是,限制甚至取消员工的带薪休假,成了一些企业减少成本的重要手段。“带薪休假”在不少企业,如同一个形同虚设的制度。在休假问题上,企业员工似乎没有更多讨价还价的筹码,“保饭碗”的意识使他们根本不愿在这个问题上较真儿。因此,很少有人会因此向劳动保障部门投诉。
这种“不愿休假”和“不敢休假”的现状,恰恰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还处于相对比较落后的水平。在欧洲国家,休假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剥夺的生活价值。享受休假带来的生活乐趣,是人生的基本需求。
中国社会要步入发达的水平,也要国民改变休假观。让休假逐步成为劳动者最珍惜的权利之一,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所有劳动者都能充分享受到这一权利,体验到休假的幸福。
过去30年,中国人艰苦奋斗、辛勤工作,使“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今天,应当是劳动者享受生活的时候了,“中国制造”的价廉物美不能再靠牺牲包括休假在内的劳动者权利来换取。
政府有责任保护每一位劳动者的休假权利不受损害。各级政府部门需要自上而下地用行政监督的力量,采取行政干预、经济处罚等手段,推动带薪休假的实现,真正做到执法必严。
只有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才能达到“双赢”,既能调节工作压力,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有利于雇主、雇员的和谐相处,又能在宏观上刺激消费需求,释放更多的旅游潜力。
丰富多彩的休假方式,观光、度假、教育、培训、保健、装潢、参观、娱乐、运动、购物、聚会等,将有效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中国发展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