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婚礼摄像漫谈 设计考验智慧

2009-06-29夏正达

数码影像时代 2009年5期
关键词:新郎新娘摄像师来宾

夏正达

如今有些摄像师不太瞧得起拍婚庆片,往往显出不屑的神情,认为这太简单,太容易了。其实真正要拍好婚庆片很有些难度的,不信你试试?说它有些难度是因为真正好的婚礼影像绝不是单纯记录,必不可少要设计,无论故事情节、镜头表现及组接都需要设计,况且这些设计必须得有创意,有“想法”。而这一切需要看你的知识和能力,真正考验你的智慧!

哪些需要设计故事情节的设计

有人可能会说,婚礼题材已经确定了,还要设计故事情节吗?是的,没叫你另编一个什么张三李四的“故事”,而是要求在他们俩婚礼这个“故事”中设计某些具体的情节或细节。这些设计得根据各人实际情况作出安排,有所发挥有所创新,不落俗套。

就拿“接新娘”来说,如今上海时兴有人“堵门”,不让新郎倌进,需得交出小红包(开门钱)才放进门,有的能一堵就十几二十分钟。接下来就是向新娘献花,给父母亲敬茶(顺手接过大红包)然后新人吃喜茶再然后往沙发上坐,没事了……这一套几乎已经成为全上海拍婚礼片统一的“模式”。怎么就不能来点新的?让爸妈讲几句话不行吗?有人说老人怕讲不好不愿讲,这有可能。但是你是干什么的?摄像。我早说过一个优秀的摄像应当至少是“半个编导”你得给人家设计呀!得“有戏”给人家呀!得“说戏”,“导戏”、引导他们“进戏”呀!

比如:父亲抓起女儿手放到女婿手中说:“我女儿托付给你了,希望你们小夫妻和和美美白头到老。”母亲接着说:“你到了婆家要孝敬公婆,姑嫂妯娌要和睦相处。”父:“家和万事兴嘛!”母:“有空常回家看看,工作再忙也要记得给爸妈打电话……”(特别声明,以上随便举例,不是讲稿!)这些非常煽情的话可能催人泪下。这是喜悦的泪,带着些微依依惜别的凄楚,属于非常真切的情感流露。(当然不应该也不可能拍成“生离死别”似的嚎啕大哭)到这里,可以叫“停”完成。

这段“家长祝福”无非是让家长“亮相”,至于家长具体说什么,怎么说,越平常越真实越生活化越好。其实家长很容易“进戏”,可能说得比你预先设计的还要好,情到深处,打动人心要看你怎么“导”,千万别照抄让老人背台词。这一切都体现出你设计和临场处置的能力,考验你的智慧!

把情节化作影像镜头

镜头表现包括外在样式和内在的语言,诸如景别、角度、摄录对象都得到位,画面要拍得漂亮,镜头的语言形式要运用得当。就拿“献花”这场戏来说,你若一言不发任由他们怎么做,用一个镜头也能记录下全过程。这样画面好看吗?不好看!你得想办法设计镜头,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切分”着拍,然后接起来效果就好多啦。(拍的时候接缝处可以留点“重叠”的余量,后期剪接就比较宽裕)这场“戏”你得多花点时间,多用点心思,关键在于要动脑筋设计出若干个“分镜头”来形成一组镜头,组合起来表现这件事。不妨这样设计试试:

镜头01特写-近景鲜花(由虚转实)拉——手捧鲜花的新郎6”-8”

这个镜头虽只数秒,“信息量”却不小,它至少回答了两个问题:这是什么?是鲜花。谁捧着鲜花?新郎。(交代主体人物)

镜头02近景身着婚纱礼服的新娘(神情妩媚)4”(主体人物)

镜头03中景新郎走来5”

这是新娘的“主观镜头”,即新郎向“我”走来。(拍摄时新郎朝着摄像机走,摄像机代表新娘的眼睛)

镜头04移摄中景-近景新娘的手在礼服上“下意识”地抓了一下(面部表情含情脉脉)5”

这是新郎的“主观镜头”,走向面前美丽的新娘。(机位逐渐移近新娘)

镜头05全景新郎手捧鲜花走向新娘献花(新娘双手接花)4”

镜头06特写新人的手和鲜花微动2”

镜头07中景新娘与新郎拥抱4”

镜头08特写新娘脸部表情2”

镜头09中景拥抱换位(新郎脸部换到外侧)4”

镜头10特写新郎脸部表情2”

镜头11近景新郎背后新娘手中的鲜花轻微晃动2”

镜头12中景两人相视深情微笑4”

以上12个“分镜头”合为一个“镜头组”来表现这场献花的“戏”,你觉得是否好些?其效果不是“一个镜头直通到底”所能比的吧?这样细节表现比较丰富,虽说拍摄过程比较费事,但是出来的片子画面总体感觉完全不同,重要的是你得想出办法来把它(情节、细节)变成你的“分镜头”。人家正式拍戏都得事先编写“分镜头剧本”,照本子拍。婚礼影像片的本子应当在你心里,这岂不正考验你的智慧?

设计镜头的组接

要讲究一个镜头接下一个什么镜头,按组接“规矩”来,别只顾故事内容“连续”,还得考虑视觉效果“顺畅”。(不合规则的组接笔者在上讲举过例子)然后还应特别重视“镜头组”之间的组接,也就是说每一场“戏”末尾与下一场“戏”开头应当设计“过渡”(也称“转场”)要不然观众会感觉“突兀、冒失、别扭”。

“过渡”通常多用空镜头,这样做最简便。就说“献花”这场戏结束,赶紧安排一个空镜头——大红喜字或者床头的喜娃娃(好在办喜事这些空镜头多的是)后面接“吃喜茶”,桂圆红枣(圆圆满满早生贵子)就十分“顺当”合情合理。

再比如“接新娘”整个版块完成后面要安排新娘子上花车,这之间必须设计一个“过渡”,否则前面内容全部在室内,后面一下子到了室外,感觉有点“跳跃”。怎么办呢?我们试试这样玩一次“过渡镜头”如何:

镜头A特写果盘里的糖果五颜六色(变焦)虚化成为模糊的圆泡(或六边形色块)

镜头B特写模糊的色块(变焦)焦点聚实五彩续纷的鲜花(拉摄)出现花车全貌

这后面再接室外的戏可不就顺啦l要点在于首先要找出合适的“相似物”,这是玩“虚化”过渡的必要条件,其次操作技法得非常娴熟,用长焦距大光圈,手动聚焦,(最好用三脚架以确保不晃)画面虚得“透”,变焦效果显著,接出来才漂亮。

抓牢三个环节

从摄制过程来看婚礼片有三个环节必须抓牢,前期、现场和后期。

前期

前期工作十分重要,拍摄婚礼片事先应当安排说戏这项工作要与被摄对象(不单是新郎新娘,最好包括家长、傧相和司仪)见面沟通,了解具体的活动程序,因人而异商定拍摄方案。作好充分准备,有周密的计划,做到“胸中有丘壑”。切忌临时仓促上阵马虎应付,那还谈何设计!

听说如今不怎么重视前期工作,“说戏”竟十分罕见,多为摄像师到钟点上门,直接就动手拍将起来……

现场

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周详,在拍摄现场按预定计划行事。一个一个版块,一场一场“戏”摄像师心里应当早有底啦!然后一个一个镜头怎么切分组接形成“镜头组”都有条不紊地进行。

不过要注意“计划”往往不及“变化”快,因而要求你头脑冷静反应敏捷能预见现场“局势”的发展并具备很强的应变能力,处置各种猝不及防的

突发“事变”,以确保“拿下”重要镜头,否则稍纵即逝恐怕不可能再现。

后期

后期是“二度创作”的过程,后期编辑可调整结构顺序,改变镜头时间长度,插入相关资料,随作者意图制作快慢动作定格或其它特技,还可以叠加文字、解说、音乐等等,任由你怎么“玩”。现在科技发展进步了视频编辑已经数字化,可以作电脑“非编”、又不损失图像质量,而且各种编辑软件设计人性化,操作十分隽便,真是太好啦!

笔者多年前应朋友邀请拍摄婚礼片,那时用模拟机VHS带拍摄+没条件编再说经过编辑图像清晰度会下降许多因此逼着自己玩“现场编辑法”,(也就是所谓“无编辑拍摄法”)在拍摄的第时间完成镜头切换组接,拍出来的素材就是“成品” ,回去仅在原带上做“音频复制”添加音乐。每个镜头怎么安排谁接谁每版块总共该有多长,这一块贴什么音乐大体正好,都得事先设计到位,交出去的都是原版录像带。“玩”到这份上确实有相当的难度,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今回头想想也不由地要“夸奖”自己几句。现在倒反变“懒”了,有点儿“依赖”后期编辑拍摄时对镜头的顺序、长度等已不再太在意,只管拍到,“有”就行。那时候拍的片子假如今天再“非编”一下,只需稍稍修整(行里俗话称“修毛边”)想必更锦上添花!

结构和主题

要明白设计哪些具体内容,必须了解婚庆片本身怎样结构,并切实把握住拍摄主题。

婚礼庆典影像片的结构般为三大部分,接新娘,婚礼宴,闹新房。(在我看来外景也可算一块,这一块最有看头,也最需要动脑筋设计)这几大版块似乎大家都知道,可是对于摄像师来说重要的是在于明白每版块的主题,也就是说应当抓住每块要表达的主要精神。

“接新娘”要突出“隆重”二字。新娘子是新郎倌“明媒正娶八抬大轿”抬走的,可不是跟人“私奔”(说句笑话,诘别介意)理应隆重。“婚礼宴”要抓住“热烈”这个精神。环境气氛热烈,人们的情绪热烈,整个感觉喜气洋洋。“闹新房应在“精彩”上下功夫。节目尽可能“雅”一点,不要过分地“俗”,“俗”也无妨,要通俗,莫庸俗,更不能粗俗。综上所述,这三大版块的拍摄主题“隆重、热烈、精彩”加在一起,岂不就是“圆满”吗?

具体怎样设计

把握婚礼片上述拍摄主题接下来我们按其结构顺序详细谈谈有哪些具体内容可设计:

接新娘

上海拍婚庆片接新娘这一块已经形成“套路”,所以本文前面说到不妨“设计”一些情节,比如说“家长祝福”。其实在这块里可作设计的还有许多要看你现场的决策能力因地制宜即刻反应。

比如,这家房间里放着钢琴何不叫他们弹上一曲?假如说弹得不好,不碍事,弹!后期另外配音;或者说不会弹,也不怕,摆摆功架就行。(这里正好用得上“摆Pose”)或安排他俩一人坐弹、一人站听,设计一些动作表情如“作欣赏状”,时不时手还伸向键盘,或安排他们四手联弹……最重要的是“切分”镜头,切得巧妙才是。人家不会弹,手指呆板板的,而你偏去拍他的手,不是出人洋相吗?各种景别错开安排,人与琴交替出现,新郎新娘眼神表情相互交流,动作姿态不时有所“响应”,侧面与背面实景与虚影(钢琴像一面镜子)加上空镜头(如琴谱)等等这一组镜头接出来画面效果岂不优雅浪漫?此外还须请你注意轴线规则,别“越轴”。最要紧的又回到那句老话:千万别为了“连续”就一个镜头玩到底!

新娘子上车也可设计出“戏来:爸妈到车旁临行话别”反复叮咛……十分动情感人!其实不一定要他们说什么,只要人在场嘴在动(好像在叮嘱)就行,(哪怕在数“一二三四五”)反正这里贴鞭炮声。镜头务必多切分:面部表情,紧握着女儿的手……机位多改变:车外拍爸妈,新人,全景中景近景,车里透过车窗反拍爸妈……

车行途中的“戏”,建议摄像师同车拍摄,坐在前排副驾驶的位置干活。这个座位通常是给男傧相的,事先就让新郎与他商量好,请他另车就座。(应当能配合)

要注意变换拍摄对象,车外的景物与车内的新郎新娘,镜头要交替出现,避免“同场同景”相接造成视觉效果“跳”。车外景物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如建筑物、街景、行道树、车外右侧后视镜,车内也可拍驾驶员手握方向盘,车窗玻璃上的吉祥物小挂件等等。

重点在新郎新娘的“戏”,至少设计10多个镜头(应当不难做到),关键在于你得帮他们设计,你得想出合适的情节能做到“巧妙”则更好。故事情节应循序渐进逐步发展渐入佳境,最后请他们作“好像”接吻的样子,表达方式应含蓄委婉,有个动作“趋势”就行(其实根本就没碰上,新娘口红弄糊了还得补妆呐),或镜头恰到好处切断,或借用车内后视镜照出的虚影来间接表现,适时摇向车外前方;或叫他们在即将碰上关键时刻拿起鲜花遮挡并微微晃动,或渐渐虚化焦点……总之,鲜花后面“接吻”的戏不直接表现,让人产生想象和联想。(笔者曾这么尝试拍过,实际效果确实不错)

接新娘各地风俗各异,必须切实尊重,照当地的规矩来。要点在于你在拍摄中能发现最精彩的最值得强调的某些具体细节,镜头及时到位浓墨重彩大书特书。这里的“设计”主要是指“镜头的设计”(怎么“切分组接”的问题)至于整体情节的设计需酌情而定。

外景

外景这一块可以说就是一部小小的MV,一定要拍得漂亮,得好好动脑筋设计。这里最能体现出摄像师的能力和智慧,各位摄像朋友有本事请在此施展才华吧!

外景应选择有标志性的建筑或美丽的绿地园林,故事情节的策划创意特别重要,不能单纯是新郎新娘两人不停地在走路,也不应全都是并肩而立正面朝向摄像机的镜头(如同“到此一游”的纪念照)。“文如看山不喜平”,影像片的情节也应如此,跌宕有致曲折起伏“一波三折”才好要看你怎么“折腾”,巧妙地设计

根据拍摄现场环境具体条件,至少要安排4-5个“小节目”,比如花前絮语、池边嬉水、荡秋千、奔跑追逐、抱新娘旋转等。注重于有看点的情节和精彩的细节,画面要“美”力求富有诗情画意!拍摄时引导他们自然“入戏”,切忌硬性要求摆姿势刻意“拗造型”,决不能叫人强露笑容(必定多半僵硬又尴尬)。拍摄技法可应用多种描写方法,还可适当运用特技手法(如动态纱裙下摆用重影效果)来表现。

外景的镜头处理应特别讲究举个例子,就拿新郎新娘花园漫步来说,总不能老是向你摄像师走来由你身边走过,镜头跟着“摇”过去,多死板?是不是可以这么“玩”:(以下低机位固定拍摄)

镜头A正面新郎新娘手牵手摆动着鲜花奔向镜头鲜花在镜头前摆过

镜头B镜头转向他们从摄录机后面奔来

鲜花罢过镜头出现他俩背影

“接点”放在鲜花摆过镜头处,这样的“遮挡组接法”不是我发明的,不算我教给你的,类似的接法电影电视里常有,何不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再举个例子,笔者有一次拍外景,未了安排新郎抱起新娘旋转,而后觉得意犹未尽,考虑加一个旋转的“主观镜头”,让周围景物树木转起来。“想法”挺不错,可是这是个运动镜头,按照“动接动”的规则,下面怎么收场呢?于是再想办法,利用M9000摄录机的“化变”功能,先储存一幅静止的画面(新娘手中的鲜花近景),然后在旋转拍摄中适时提取。最终效果是:新郎抱着新娘在旋转,他俩眼前天空树木都在转,渐渐化为鲜花,技法上自然流畅地完成动静过渡。也许有朋友会说,这些在后期电脑非编中都能办到。是的,首先要“想到”,能设计出“戏”来,其次确保镜头到位,再说利用手中摄录机现有功能当即完成岂不更好!那时我就没做后期编辑原版带当场解决。

婚礼宴

婚礼酒宴包括迎宾、婚礼仪式和敬酒。

笔者见到有的摄像师拍“迎宾”就一个劲地拍来宾与新人合影,四个人纪念照,剪进片子里基本上全是“同场同景”,真为他着急!拍照片不是你的事,你得拍“活”的!你脑子里得设计、手上赶紧抓拍呀!例如新人同来宾亲切握手(拥抱),来宾中年轻朋友比较放松,表现可能热烈一些,画面效果就更好。你应关照新郎新娘“做戏”,比如来宾有带来小朋友,可抚摸他们头部脸部:有小娃娃,新娘可上前亲吻:有老人来赶紧搀扶等等。

然后应当再拍大量“空镜头”如宴会大厅的吊灯,台上背景,喜字,鲜花、烛台,蛋糕,香槟酒和酒杯塔……

婚礼仪式开始之后有司仪讲话(同步语言)这时现场导演不是你,是司仪!你只管摄录,万万不可随便叫停,尽可能完整,最好有两个机位拍,一个拍台上,一个拍台下(来宾的反应镜头)。

假如只有一台机子拍摄,我教你一招不妨这么玩:在仪式开始之前你先组织拍一些“反应镜头”,比如来宾“好像”在听台上人说话,来宾热烈鼓掌等等。等到仪式正式开始,你连续拍台上内容,在来宾鼓掌时镜头可快速“推、拉、摇”(别切断)改变景别构图或对象,后期剪辑时把那些反应镜头和空镜头“插入”其中,或用来盖住剪断处的接缝。关键在于你应懂得这种“错时组接”的道理!

记得张艺谋在某次电视访谈中说过一个小故事:

当年拍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时有个小花絮,其中一场戏是电视台播放的节目里,代课老师寻找辍学孩子张慧科,已经找了三天还没找到……这孩子看到电视,哭了。生活中张慧科这小演员是个顽皮好动的楞小子,成天嘻嘻哈哈无忧无虑大约天生不会哭,属于“打死也不哭”的那种,可是“戏”里要他哭呀,怎么办?导演组就动脑筋,他们了解到张慧科有一个三岁的小妹妹,十分可爱,他平日最爱逗她玩。小演员拍戏每个星期放一次假回家,别人放假,偏找个理由(本周违反啥纪律)不放他!连着敲了几次假,一个月没让回,他特别想念小妹妹。导演组此时又悄悄地派摄像师去他家拍来小妹妹影像镜头,一切准备就绪,让张慧科看片子,楞小子一看到心中日夜想念的小妹妹,哭了……哈哈,非但不是这时候哭,而且哭的还不是同一回事!

敬酒,现场声不要求连贯,拍摄也比较简单,只要多切分,镜头短一些。别一个接一个尽是新郎新娘的镜头(避免“同场同景”)来宾镜头与之交替安排。尽量让每位来宾都能上镜,别漏了谁,还可以拍些碰杯,划火柴等特写镜头……

近几年上海推出新办法就是把婚礼仪式与敬酒交叉进行(称分为几场),这样有多次起伏,很富有节奏。新人入场,证婚人讲话、戴婚戒,吻新娘,注香槟酒塔,饮交杯酒,点蜡烛(代替点香烟很文明)共同许愿,新人感言、家长致辞,切蛋糕等等分为几段安排,在敬酒时,有的穿插来宾才艺表演,有的举行抽奖活动……这样也挺热闹,摄像师应注意尽量兼顾全面,交叉拍摄、力求不顾此失彼。

我这里还要说说灯光的问题、它涉及色温变化影响片子的色彩影调。上海如今时兴在婚礼宴会上打“追光灯”照着新人(进场、点蜡烛、切蛋糕等,还有其他一些事也都追光照着)这给摄像带来麻烦不说实际上给片子效果造成问题。

据笔者了解,大约在20年前上海的花园饭店“百花厅”婚礼宴会就用上了追光灯。那是一个富丽堂皇的椭圆形大厅,有60。多平方米,安放30多桌还绰绰有余,决不影响中间宽敞的红地毯走道,一直通到台前。新郎新娘步入大厅时,顶上华丽的水晶吊灯渐暗,包厢里居高临下射出左右各一束光柱交叉叠影,引导新人前行,显得十分高贵典雅,庄重又气派……

现在使用追光灯的婚礼,有的却“不问三七二十一”生搬硬套,往往不考虑场地大小,灯位高低、进场路线的长短等因素,总之不管“合适不合适”,仅仅作为一项服务项目,只要新人愿意接受就照用不误。前不久笔者的亲戚小孩办喜事,那家酒店场地不大,桌椅座位排得满满当当(少有“留白”),走道已经七拐八弯偏也“玩”了追光。灯位又低路线又近,光线太强太硬,新娘子(本身皮肤就白)整个脸上曝光严重过度,片僵白毫无层次可言,而且画面整体蓝莹莹的(色温过高)效果很不理想。我想这假如怨人家摄像师的不是,恐怕是没有道理的吧!

我觉得“以合适为好”才是。

闹新房

拍摄闹新房不少摄像师的做法是实拍,人家怎么闹他就怎么拍,哪怕胡闹也照拍,这样可不妥当。来宾的节目往往并不多,可能还相互雷同,有的节目又比较“俗”,你可别“媚俗”!对那种庸俗的节目,你随机应变注意避实就虚扬长避短,“声东击西”用反应镜头或空镜头取而代之,有的节目实质上是在捉弄刁难、丑化新郎新娘的,少拍或者不拍;像“鬼子进村”(抢“花姑娘”)这类让人恶心添堵的,坚决不拍!

闹新房设计节目差不多就是“编故事”,全靠“想法”,这最能检验摄像师的设计能力,真正完全是在考验你的智慧。摄像师有必要准备几个精彩(新颖、高雅、有寓意)的节目到时“送给来宾”,例如“心心相印”(新人相互描口红,亲吻脸颊留下红印然后用新婚照片背面粘拓吻印)这个节目就比较有品位,不但在照片上留下了新婚吻的印记非常珍贵(值得塑封收藏),而且含义十分美好。

尤其闹新房最后一个节目作为全片的收尾大轴构思设计必须匠心独运出奇制胜!拍摄时还要引导“进戏”并善于营造气氛调动情绪循序渐进推波助澜达到高潮,然后戛然而止,余音绕梁令人回味。笔者曾多次作过各种尝试(有的节目还带上道具)每每博得满堂叫绝。限于篇幅,难以详记。

上海如今已不时兴“闹新房”了,来宾在酒宴上随便“闹”一通,无非是“吹火”或“拼酒”之类(吹灭新娘点烟火柴,拼着新郎干杯喝溜)大家喝完喜酒就“拜拜”啦,少

猜你喜欢

新郎新娘摄像师来宾
傈僳族传统“婚后再名”婚俗探析
女王
布达拉宫
如何提升摄像师画面捕捉能力
不用摄影师的婚纱照
来宾,有三个“全国第一”的甜蜜园区
你像领导
新形势下电视台摄像师画面捕捉能力的优化解析
摄像师拍摄中的创造空间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