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地红高粱免耕栽培技术

2009-06-29刘永贤罗凤月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8期

潘 慧 刘永贤 吴 平 罗凤月

摘要分析了南丹县推广应用烟地红高梁免耕栽培技术模式的成效,并介绍了该模式的配套技术,包括品种选用、播种、田间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促进南丹地区红高梁种植。

关键词烟地;红高梁;免耕栽培

中图分类号S5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8-0143-01

南丹县地处桂西北部,云黄高原边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9℃,年平均降雨量1 472mm,年平均日照1 257h,是丹泉酒业生产基地。红高粱是生产西丹泉酒的重要原料,但受喀斯特地形地貌的影响,南丹县红高粱种植面积一直很难有跨越性发展,每年种植面积约666.6hm2,远远满足不了丹泉酒业对红高粱的要求。为了既解决石山地区耕地紧缺、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争地的局面,又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产业,南丹县摸索出了一套烟地红高粱免耕栽培的新技术模式。

“烟地+红高粱免耕栽培”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提高喀斯特石山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率;同时省去一些不必要的田间作业工序,减少了土壤被扰动的次数,降低了劳动力、机械设备和能源的投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再通过合理轮作等综合措施,为作物创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1];也能有效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团聚体,保护土壤孔隙,改善土壤结构性,防止水土流失及水分蒸发,增加当地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使土壤对环境水变化的缓冲能力增强,有效地提高土壤含水量,为作物对水分有效利用的提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2-4];还能减少地表淋溶和风蚀,控制土壤侵蚀,遏制石山地区石漠化的进一步加剧[4,5],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现将该模式配套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用

选用抗多种叶部病害和丝黑穗病、抗蚜虫、抗旱、抗涝、抗倒伏、抗早衰、活秆成熟、耐贫瘠、适合在石山地区生长的辽杂19和晋杂12(晋糯一号)。这2个品种经区试,根系发达、生长势强,植株健壮,根蘖较多,高产性和稳产性均表现较良好。

2适时播种

在土壤10cm耕层地温稳定在12℃,土壤含水量为15%~20%时适宜播种。一般南丹县南部乡镇适宜播种期为7月中旬至8月5日;北部乡镇适宜播种期为7月中、下旬。

采用免耕直播栽培方式。在当地烟叶采收剩3~5张叶时,铲除烟地杂草,按8.2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免耕播种于烟畦。双行单株,种植规格大行距70cm,小行距40cm,株距25cm。播种前按播种规格打穴或开行,先将尿素、复合肥施入穴底或沟底,然后用农家肥盖好化肥,再用土把肥料盖好。然后在距离化肥3.5~5.0cm的地方开穴播种,每穴播种5~7粒,播种深度不可超过3.0 cm,播种后用细土盖种1.5~2.0cm。为确保播种密度,播完后可利用田边角按50cm×5cm的规格播种,作补苗备用。

3田间管理

3.1间苗定苗

3叶时间苗,利用田边地角育留的小苗进行补苗,补苗选择雨天或傍晚进行,要带土移植。5叶时定苗,每穴选留较健壮的1株。

3.2培土去蘖

6~7叶时,一些高粱植株会长出分蘖,这时要及时除去分蘖,以利于节省养分和促进植株生长。去蘖后追施尿素150~225kg/hm2,并进行培土。

4科学施肥

遵循合理施肥、全层施肥、配方施肥、分期施肥的原则,一般施腐熟农家肥22.5~30.0t/hm2、45%三元复合肥750 kg/hm2作底肥,在播种时施用磷酸二铵150kg/hm2作种肥,在拔节期追施尿素150kg/hm2作穗肥,在挑旗期需追施尿素150kg/hm2作粒肥。

5病虫害防治

红高粱一生都受到蚜虫危害,以大喇叭口期最重;苗期有地老虎;中期有玉米螟;抽穗后有粟穗螟、桃蛀螟等为害穗粒。高粱虫害不能用敌敌畏、敌百虫、杀螟松、甲胺磷等有机磷农药喷药,可用速灭杀丁等菊酯类或有机氮类杀虫剂防治。高粱病害有纹枯病、大小斑病、炭疽病等,可用普通杀菌剂防治,但不能用波尔多液及含铜杀菌剂防治。

6适时收获

高粱穗上中部先熟,下部后熟,收获时如果等到下部籽穗完熟才收割,则上部已过熟、落粒、虫蛀。因此,当高粱下部籽粒硬化后即可割收整穗,扎把骑马式晾晒于木架上,以利充分后熟,同时注意防雨。

7参考文献

[1] 李新举,张志国,邓基先,等.免耕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8,29(4):520-526.

[2] 陈明才,刘永贤,农梦玲,等.浅析提高广西石山地区水分利用的有效途径[J].广西农学报,2008,23(1):43-45.

[3] 王晓燕,高焕文,李洪文,等.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地表径流与土壤水蚀影响的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3):66-69.

[4] 温美丽,刘宝元,叶芝菡,等.免耕与土壤侵蚀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3):1-3.

[5] 广西科学院石山课题组.广西石山地区生态重建工程技术可行性研究[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