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马尾松毛虫的发生与防控
2009-06-29李其佐毛建飞叶维桂陈春青
李其佐 毛建飞 叶维桂 陈春青
摘要介绍了苍南县马尾松毛虫的发生与防治现状,并根据苍南县的自然条件提出控制对策,以期为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尾松毛虫;发生;控制;浙江苍南
中图分类号S763.4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8-0098-02
苍南县位于浙江省最南端,总面积1 261.08km2,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0%以上。全县6.8万公顷有林地面积中,松林面积占4.67万公顷,是苍南县的主要用材树种。马尾松毛虫是该树种的主要害虫,危害严重时针叶被食尽,形如火烧。
1马尾松毛虫发生现状
苍南县属浙南沿海低山丘陵地带,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冬季温暖,人口密集,四周的低山缓坡以松树为主,由于人为活动频繁,林相单纯,给马尾松毛虫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1982年、1989年、2001年暴发成灾,最大发生面积逾1.13万公顷,最高株虫达253多条,每次发生都进行人工化防,但均未能从根本上控制虫灾,从而形成4~5年的松毛虫暴发周期。
2苍南县马尾松毛虫的防治现状
2.1防治方法与药物单一,制约了治虫工作的顺利开展
前几年主要采用杀灭酯、敌敌畏化防及白僵菌粉炮防。而苍南县同时发展蚕桑,蚕的饲养期与松毛虫生长期一致,且对以上农药敏感,导致治虫与保护蚕桑的矛盾日益突出,常常为了保蚕桑而错过了治虫的大好时机。
2.2各级领导对治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形成全社会治虫的意识
上至领导下至群众,普遍认为治虫是林业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从而使治虫停留在部门行为上。
2.3经费筹措困难
《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中“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没有真正落实,防治的开支主要由林业部门负责;而一旦发生重大的虫情,庞大的防治经费开支使林业部门无力支付。
2.4常灾区与偶灾区的主要特点
2.4.1常灾区。海拔100~300m,地气干热,松林连片,人口众多,人为活动频繁,植被破坏严重,松林长势较差,历来虫灾严重。该区采取封、造、管各项技术措施,逐步改变现有林相,提高松林自然控制虫害能力,及时围歼虫源地,协调运用化学防治和生物、物理防治,将虫害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保护好现有松林。
2.4.2偶灾区。海拔100~400m,最高海拔为1 231m,全区山多田少,地气温和,交通不便,人为活动相对较少,植被比较丰富,松林长势良好,虫害发生呈一定周期性。该区全面封山育林,增加林木密度和植被覆盖度,逐步提高松林自然控制虫害能力,做好虫情监测,一旦发现虫源地进行化学防治。对虫源地进行更新改造,发展经济果木林。
3控制松毛虫发生的对策
针对苍南县松毛虫发生发展的特点,以苍南县被列入省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点为契机,狠抓综合治理,特提出如下控制对策,以保护松林的安全。
3.1制定综合治理计划,做好物质准备
3.1.1总体规划。通过总体调查设计并结合林业生产总体规划制定马尾松毛虫综合治理的总体规划。
3.1.2全年治理计划。根据越冬前虫情调查趋势测报,制定全年治理计划。内容包括各种措施的治理面积、时间,需要的资金,以及农药、赤眼蜂、白僵菌、黑光灯、机器、燃料等,并按照计划做好各项准备。
3.1.3作业设计。根据各代虫情调查和预报资料制定各项工作的作业设计。内容包括治理地点(落实到山头或小班)、面积、方法及其所需机器、物质。
3.2组织领导到位,强化乡级行政领导的责任制
松毛虫防治是一项公益性、全民性、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单靠部门行为不行,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参与。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改革运行机制,实行群防群治,真正实现由部门行为向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全民共同行为转变。应借鉴永康、衢县等县市的经验,由县政府与各有关乡镇签订防治责任状,把责任落实到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身上,以保证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3.3加强测报,掌握虫情,治点保面
测报工作是防治工作的耳目和先行,要进一步稳定测报员队伍,完善测报网络,加强对测报的管理,建立奖罚措施,使测报资料真实可靠,真正做到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在局部发生时能打早、打小、打了,起到治点保面的作用。
3.4加强营林措施,增强森林自控能力
首先,对苍南县松林进行全面的封山育林,从而丰富林下植被,提高森林郁闭度,创造不利于松毛虫发生的生态环境。其次,营造混交林。混交林有利于林木生长,森林生态环境趋于稳定,生物相对比较复杂,相到制约作用明显,从而提高马尾松对松毛虫的抗性。对现有马尾松疏林补植阔叶树,变纯松林为混交林。今后大面积造林应尽量避免纯松林,提倡营造松阔混林。再次,对马尾松毛虫的虫源地进行改造。结合苍南县目前掀起农业综合开发热潮,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适于发展经济林的虫源地。
3.4.1封山育林。对常灾区实行全封,偶灾区实行半封,合理修枝,提高松林郁闭度,合理留养乡土阔叶树种,逐步变纯松林为混林,促进树林植物群落、昆虫群落及动物发生相应的变化。
3.4.2补植抚育。对残次纯松林,有目的、有计划地补植阔叶树种,对原已补植的2 600hm2松阔林进行抚育管理,尽快形成针阔混交林。
3.4.3虫源地改造。在局部松毛虫发生中心地,松树生长不良,灾害频繁,又适宜种植其他果木经济林,结合当前农业开发项目,改造其他经济、用材树种。
3.5采取多种防治措施,控制松毛虫的发生发展
要改变目前防治措施比较单一的状况,推广使用外地的防治经验,尽量减少与保护蚕桑的矛盾,如赤眼蜂防治、保护和招引益鸟、性信息激素防治、灯光诱杀等。在松毛虫大暴发期,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喷雾与喷烟相结合的应急化学防治方法,而由此引发的与保护蚕桑的矛盾,应由县政府出面协商解决,以免使防治工作中断或留下后遗症。
3.6实行工程治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对苍南县松毛虫发生的常灾区,应采用工程治理的方法,使用营林、生防、化防、物理防治等一切措施,控制松毛虫的发生发展。
3.7多方筹措资金,使松毛虫防治工作有可靠的保证
应该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广辟财源,形成多层次、多方位投入机制。总的要求应该是“谁经营、谁防治”。一方面,应争取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在林业内部也要提高防治经费在育林基金中的比重;另一方面,在有条件的乡镇要逐步建立防治经费统筹制度,实行承包治虫。
4结束语
要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以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通过社会各界及森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使苍南县的松毛虫控制在有虫不成灾的水平,保证苍南县4.67万公顷松林的一片翠绿。以生态学的原则来指导害虫治理,不要求彻底消灭害虫,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允许少量害虫存在。强调自然控制因子的作用,采取各种治理措施力求经济、有效、安全、简便,以起到调节生物数量,加强自然防治能力,控制松毛虫灾害,保护松林正常生长,促进生态协调,提高经济效益。
5参考文献
[1] 李运惟.森林环境与害虫白僵病的流行[J].森林病虫通讯,1984(1):26-29.
[2] 刘际建,魏君艳,郑书辉.绿得保林间防治马尾松毛虫的试验[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2,22(3):54-56.
[3] 李天生.松毛虫监测与防治方法研究进展[J].昆虫知识,2000(2):122-128.
[4] 刘际建.森得保林间防治刚竹毒蛾的试验研究[J].世界竹藤通讯,2004, 2(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