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环境 还潜能生一个宽松的空间
2009-06-29王硕民
王硕民
目前我国教育教学正处在新课程改革阶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主体发展的基本形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启发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在教学中要尊重差异,转变差异观念。要转变潜能生的关键在于要有对潜能生的充分了解。产生潜能生的原因很多,有的属于智力低,接受知识的能力、读写能力、理解能力较差,造成成绩落后;有的属于家庭、社会、班风等不良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控力差的学生长期不学习,脑子迟钝,致使成绩下降。但作为班主任应该全面了解潜能生,了解他们的弱点,也应该了解他们的长处,应多给潜能生温暖,爱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孩子们留点知识上活动的空间。如:有的潜能生在音乐、文体等方面有特色,并能积极参与,班主任应给以肯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教学上,教师要重视引导潜能生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 确定恰当的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老师给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不能太高。开学第一次测验的题目要简单些,使他们取得满意的成绩,以增强学习的信心。若第一次考试失败了,他们就会失去学习信心和继续学习的勇气。同时,对潜能生的教学不可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哪怕只提高一分,都应该在班上提出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爱护潜能生,以热情唤起他们的自信心
对特别的学生要特别的爱护。每当节假日伊始,或者潜能生稍有进步时,老师不要忘记给潜能生一句祝福的话语,或以热烈的掌声,使潜能生体会到师生之间的温情,同学之间的友情。进而融化他们心灵上的冰山。当潜能生有事找老师帮忙时,老师应该表现出极大地热情,尽心尽力地把事情办好,让潜能生如沐春风,老师送去的温暖,送去的爱心,使潜能生对老师产生无限的亲切感、依赖感和集体感,这是转化潜能生的前提和基础。
3. 重视特长,让潜能生有机会表现自己
3.1 让孩子们有一个展示自己特长的天地,如爱好音乐的,就让他们在节日的联欢会上登台表演;爱好体育的,就让其担任文体班干;爱好书法的,就让其负责写黑板报等等。让他们每人的长处都得到发挥,既为别人服务,又为集体争光,这样必能增强他们改掉缺点,错误的决心和毅力,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2 课堂上教师要特别重视调动他们发言的积极性。随时随地关注这类学生,及时捕捉他们想表现的瞬间,让他们表现。对他们的表现要多给以表扬、肯定,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
3.3 这类学生对学习往往没有自信心,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敢发言,也不愿意发言,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学习困难也将越来越大。当他们拥有过成功的表现机会,就能增强自信心,对学习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让他们表现,给他们以自信。要创设一种安全的氟围,以利于他们大胆发言。对他们的表现以赞扬、鼓励为主,增强他们的信心。教师要随时倾听他们的声音,在独立学习时要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在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他们的发言,抓住闪光点,,鼓励他们在班级汇报,用成功的机会增长他们的自信心。
3.4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孩子们学的有兴趣。因为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内驱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先有兴趣,后有热情。学生参与的热情、动力皆源于兴趣。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而绝不能把他们仅仅看作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条件。教学中可通过联系学习目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成绩逐步提高,向优等生发展。
收稿日期:2009-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