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随想
2009-06-28高志飞
高志飞
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还要注重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对进一步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与初一同学接触较多,认为初一数学的教学工作应立足于基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控制作业数量及难易程度,同时注重对初一学生非知识因素的开发。我就初一数学教学谈几点拙见,供同仁共同探索。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努力学习
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教好初中数学的先决条件。初一学生进校后对数学的直接兴趣还不浓厚,为此要加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教育,教育学生勤奋努力,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学好数学,向学生介绍数学的社会意义、实用价值的广泛应用,告诉学生“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和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同时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如我国古代学者对“方程”、“勾股定理”的研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关键。初一学生的特点是:兴奋点多、模仿能力强,因此在的课堂教学中,就应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真设计教案。如开展“组与组之间进行答题比赛”、“A组提问题,B组解答”等,使学生学得轻松,且能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目的。同时教师对例题设置必要障碍,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如布置学生计算:
①(-1)1997+(-1)1998+(-1)1999+(-1)2000
②(-1/5)1998·51999
③1/(1×2)+1/(2×3)+1/(3×4)+…+1/(99×100)
此类题,有一定的趣味性,效果较好,从而也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努力学习。
二、循序渐进,快慢恰当,培养学生的恒心与毅力
初中数学教学是让学生从数的运算逐步上升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运算的全程教学,同时具有渗透性的特点。如集合对应知识作渗透安排,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以及归纳、演绎、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先渗透而后逐步深入介绍的,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就应循序渐进、快慢适当。从初一开始就应重视三方面先慢后快的教学设计:①中、小学衔接教学中,从非负数引进负数,完成有理数运算教学放慢;②整式加减、整式乘除运算进度放慢;③第二学期平面几何入门教学,使学生逐步从数、式运算过渡到图形分析,教学进度放慢。从全程教学来看,有理数运算、整式加减运算,教学进度放慢,赢得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的飞跃;整式乘除进度的慢,提高了对乘法公式的进一步认识,赢得了因式分解教学进度的快;几何入门教学的进度的慢,为平面几何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根据各段的特点,编制测试题,对学生考查,使各类学生在不同起点发挥自己的最佳成绩及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以便有针对性地对个别中、差生进行辅导、点拨,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习数学的恒心,增强学习毅力。在教学中,我们在循序渐进、精讲多练的同时,有机地运用渗透式教育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在领悟中求新,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牢固的基础知识,又能使他们独立思考与创造力得到锻炼。
三、掌握特点,及时点拨,培养能力
初一代数教材除具有渗透性特点外,还具有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及理论结合实际的特点,从有理数概念的建立到运算法则、运算规律的导出,乃至代数式的运算法则、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的介绍,都是用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安排的。我们要抓住这一特点,既重视指导学生从实际的具体事物归纳出概念与一般法则,又重视在归纳中引导学生理论的演绎概括。而理论结合实际的特点,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动脑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联系实际,多开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和能力。
由于知识基础和教育环境的差异,初一学生在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开始时,容易出现不明显分化,表现在注意力分散及互相抄袭作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既重视集体辅导,又要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错误及时点拨,以增强其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对解题格式严格要求,逐步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习惯。
另外,随着学习数学兴趣的形成,学生的自觉性也得到了提高,部分同学对课堂数学教学已感到不能满足求知欲望,我们也可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一些数学课外书籍,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总而言之,对初一数学的教学,在掌握特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循序渐进,快慢恰当,逐步培养学生的恒心和毅力及自学能力,这将会对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