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入情与入境导新课

2009-06-28成俊兰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成俊兰

摘要: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从起跑线上就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课的开始这一关键时机,利用各种形式,设计出每节课开始部分的最佳方案,使一开始上课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学生能精神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长期的实践证明,精彩而成功的导语在一节课中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

一、入情式。常言到:“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学生本身就具有一种情感潜势。所以,只有引发情趣,使学生进入课文境界,置身其中,才能获得亲切的体验,愉悦身心,从而接受真、善、美的熏陶

(一)谈话人情。如《早发白帝城》诗,既有诗情的抒发,又有画意的展示,教这首古诗时,如将导语设计为;“李白在唐乾二年春天突遇大赦,就在他离开白帝城乘舟东下时作了这首诗,他在诗里描绘出一幅富于神话色彩的艺术画面。你看,晨曦初露,朝霞满天,从白帝城飞出一叶扁舟沿着滚滚的长江,顺流直下,两岸猿叫声不断地响在耳边,重叠起伏的山峰,像在夹道迎接着小舟。啊,这是一幅多么壮美的长江行舟图!同学们,你们说李白的诗写得好吗?他为什么能写出这么优美的诗句呢?”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开讲,想象诗人所描绘的图画,从而自然地透过导语中的一幅幅动人的图画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能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物我两化。

(二)朗诵人情。一位教育家曾说:教师的个人范例作用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来展现课文的画面与情境,触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自然能情动于衷发之于外了。如《趵突泉》一课,一上课,教师便满怀激情地朗读:“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出了济南的西门在桥上就看见一溪活水,清浅……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妩媚。同学们,趵突泉到底有多美呢?”这时已身受感染的学生已迫不及待的翻开课文了。在这种诵读的氛围中,教师怀情而教,学生领情而学,从而构筑出课堂教学的独特情感空间。

(三)设置悬念。上课一开始,教师便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悬念,正如小说写到精彩处戛然而止,来一个“且听下回分解”,让读者更想知道下文。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他们渴望知道更多的东西,因此,教师巧设悬念,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也能提高其学习兴趣。如教《苦柚》一课时,教师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大家都爱吃柚子,而且喜欢吃甜柚,苦柚不好吃,为什么作者却要赞美它呢?”接着引导学生从教材本身去思考和寻找答案。这样能促使学生思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入境式。叶圣陶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时觉亲。”作为教师,只有把学生带入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中,使他们感觉到“亲”,如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由入境而共鸣,让其身入课文,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

(一)音像入境。把音乐引入课堂,利用乐曲营造课堂氛围,把学生带人意境。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先播放震动人心的贝多芬交响乐《葬礼进行曲》,使学生心情沉重,怀着对周总理深切怀念与非常崇敬的思想感情来学习课文,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使学生爱兴安岭,爱祖国的目的,就采用入境式导人法。运用幻灯片,配合诗歌、录音解说,效果很好。教师板书题目后,进行导人:同学们.小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林区,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现在,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小兴安岭的美丽风光吧。然后打开幻灯片(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再配合幻灯放录音(每一季节配上一首短诗)。这样,声音配合图像,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力,唤起了丰富的想象。用形、声、色的直接形象,使学生头脑中产生出美的景象,达到了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二)故事入境。学生都是喜欢听故事的,尤其是小学生。当一个教师走进课堂,有时很容易从学生兴犹未尽的脸上看到他们还沉浸于课间的某项活动中,这时老师如果说:“让我先来给你们讲一个故事”,瞬间,他们就会安静下来,流露出一种渴望的目光,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故事了。老师就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而故事起到了牵线搭桥作用,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意境中。

(三)创设情境。

1.教师可以用包含激情的讲述作导语并配合恰当的神态、手势直接去感染学生,引起他们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新课标中指出:“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

2.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总之,有效的导人新课方法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所讲的内容和不同对象,设计不同的导课方法,做到以“情”入境、以“奇”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从而,为每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导入新课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