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彩画发展的现状及空间展望

2009-06-28刘立喆

消费导刊 2009年18期
关键词:水彩画表现形式中国

于 莹 刘立喆

[摘 要]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也要关注水彩画的创作与发展,应该结合国际的艺术形式,在作品中的自己展现,工具与材料的使用等等。探索水彩画的道路是任重而道远的。

[关键词]中国 水彩画 语言 表现形式 发展

一、水彩画语言形式现状的缺憾

每当中国民族艺术与外来艺术碰撞时,总是会在交流中引爆新的艺术火花,出现不同的派别。中国水彩画家在不断的拓展与探究中,已经有很多勇于思辨、脚踏实地的先驱者,也取得了卓有实效的成果。但是,纵观整个水彩画发展历程,也不乏一些创作缺乏时代观念和创新意识的现象,观念滞后,取材不得当,创作思维不敏感等,总是徘徊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的脚步之后。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现代艺术思潮冲击的浪潮中,审视其他画种,作为非主流的水彩画则面临着更多的思索和机遇挑战。其中,思想观念的滞后成为制约新时期水彩绘画艺术发展的关键。正是观念的滞后和思想的封闭,以及各级各类大赛评判标准的引导等等原因,致使中国水彩绘画艺术出现了普遍性的僵局。虽然艺术家们仍在不断地作画,但是,那些具有更具价值的突破者却寥寥无几。

绘画理论研究可分为“技法性理论研究”、“创作性理论研究”等等,纵观历届水彩画展,几年来所呈现的趋势是艺术个性不突出、思想性欠缺、技巧上的精雕细刻、形式上的过度追求等弊端,造成画面空洞无物或矫揉造作。尤其是题材的重复,让作品的研究性语言形式相对缺乏理论的高度。

任何一种艺术创作都需要真实的情感体验,如果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就无法有深刻的精神内涵,仅仅通过照片作为水彩画的依据,甚至是凭空想象将会导致画面内容空洞,色彩也缺乏生动性。水彩画语言的苍白,表现手法单一,已经远远跟不上瞬息万变的时代发展,更谈不上作品会具有视觉冲击力了。

工具与材料的使用应从如下两个方面辩证的来看,首先,如果是过于注重工具和材料的运用,对于水彩画来说会严重的制约其发展。如果对非专业水彩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抱有排斥的态度,一味强调水彩的本体主义,过分遵循传统水彩绘画的特点,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水彩绘画语言发展的障碍。另外水彩画材料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作品长期保存也是一个很有难度的问题,它必须存放在避光的地方,否则就会褪色。对于环境湿度的要求也很高,否则会使水彩画作品发霉而失去原貌。水彩画材料的所有这些特点或者说是弱点决定了它的应用价值不适合来作为壁画的表现方式、也不适合大幅的主题绘画等等。因此人们大都会选择像油画或其它的方式来表现。这样就使得水彩画失去了很多展现自己的机会。退而求其次的成为观赏化和小型化的一种绘画形式。因此解决水彩画的保存问题也是艺术家责无旁贷的责任。

思想是艺术作品的生命,在作品中应充分体现对自我的肯定,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语言是人与人、人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沟通交流正日益成为时代性的话题,因此水彩画家们也应该随潮流而动,以良好的沟通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做一个有思想的艺术家,坚持自己独立的人格,画风,绝不人云亦云。

其次,是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应该审视中国水彩画的发展历程,潜心研究本民族文化,深入了解民族文化背景,探究文化背景下的美术脉络,纵观不同时代的艺术作品发展的轨迹,从中寻找宝贵的经验作为发展的参照。只有深刻理解传统中赖以生存的文化底蕴,认清在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才能有效的学习和借鉴,才能避免盲目的吸收和不自信。艺术创作的意义与价值来自创作者自由的思想和真诚的心灵独白。人格独立、思想独立是艺术家所必需的品质。随着水彩画家人群日渐壮大,技艺也在不断升级,绝大部分画家都偏重于技法上的研究,大家都在思考着绘画技巧的创新问题。在技巧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彰显了水彩画技法的非凡表现力,技法日新月异。论写实细腻毫不逊色于油画,论水色淋漓又不逊色于水墨画。可是如果仅仅从提升水彩画表现力的层面来提高水彩的地位是远远不够的,时代意识不强是目前很普遍、很现实的问题,许多水彩画家们不善于把自己融入到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浪潮之中,现有的很多的美术作品,既没有深思熟虑的思考,又没有独创的艺术语言形式,表现形式陷入简单化境地。也有的作品,过于追求某一方面而又造成了平庸、缺乏精神内涵的后果,这一切都表明现今水彩画创作出现尴尬的局面。作为水彩画创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摆脱水彩创作的局限性和在发展中面临的不利因素,以及该如何发展等问题,并争取更快、更有效的摆脱水彩画创作所面临的困境。

二、对水彩画发展空间的思考

了解美术史的人都清楚,绘画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也迎来了艺术发展的春天。我国的水彩画画家们也借着春风,开始了飞速的发展,犹如雨后春笋长势喜人。1986年首届全国水彩展览之后,全国范围、各省市也纷纷举办水彩展览活动,呈现百花盛开的局面。

中国水彩画,从对西方传统水彩语言的模仿和“移植”,到与民族绘画的融合,再到当今对传统水彩艺术语言的承传和发展,和各画种的学习和吸收,把现代艺术的理念和观点不断吸纳,包括对新材质、工具的自身美学价值的不断发掘过程中,艺术思维空间持续不断的发展,水彩创作思路无限的拓宽。因此,边缘化、互融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是中国水彩艺术的必经之路。可以说是水彩语言的再发展。然而,在水彩语言形式多元化的大潮中,呈现了水彩画边缘的不清晰化。如何在边缘化、互融化、多元化与水彩本体语言的发展中发现交点?这也成为中国水彩界争论不休的重要课题。 一方面,客观评说,水彩只是按工具等与其他画种区分界定。水墨淋漓,畅快固然是它的语言特色,然而水彩为什么不能象油画那样厚重呢?正如女子的妆容,既可浓妆也可淡抹。许多作画工具,如:丙烯、蜡笔、松节油、食盐、喷壶……也都融入到水彩画的创作中,形成大发展的趋势。反过来看,这也许是一种挑战与扩张,再或者它也背叛了水彩传统的标准。但作为学术研究,是很难回避的,即不破则不立。中国一位水彩画老前辈说:“画了一辈子水彩画,仍没有跳出外国水彩画的圈圈。”这句话无疑敲响了警钟,的确,发展变革中国水彩艺术,势在必行。边缘化、互融化与多元化的语言形式的探究,反映了水彩艺术家在观念认识和意识形态都有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就象哲学上所说的,事物应该从两方面看,对尺度把握不准,事物发展则容易走向歧途。在借鉴和学习其他画种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水彩的自身特性,因为,如果水彩完全失去了本身的审美价值,也就失去了水彩所特有的意义。水,是水彩绘画中不可缺少的载体,通过对水分多少的把握,来体现水墨淋漓的诗意效果,给人以美感。如果我们脱离了水彩本体语言的研究、脱离水彩材质的独特性,而片面的模仿、做效果也就失去了水彩画语言研究的意义。这些矛盾是我们今后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水彩画的创作与发展,应该结合国际的艺术形式,并要多方位地挖掘中国的文化传统,去探索、感受、把握更深层次内涵的东西,在人们眼前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和爱。因而,探索水彩画语言及形式的道路是任重而道远的。

猜你喜欢

水彩画表现形式中国
多元归一——中国画表现形式探析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我的水彩画
说说我的水彩画
说说我的水彩画
漂亮的水彩画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
新闻策划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相互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