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成钢:我很中国
2009-06-27刘杨静眉
刘 杨 静 眉
芮成钢,央视经济频道主持人,耶鲁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访问学者,最受全球媒体关注的中国意见先锋和经济评论人之一。他主持的“直击华尔街风暴”成为2008年最受关注的节目之一。
2009年初,我们在他的《30而励》新书发布会前约到了专访,在采访中他连着说了几次“我很幸运”,自信地说“我很中国”。
《启迪》:能不能简单地介绍一下你自己的个人经历?
芮成钢:个人经历很简单,本科读的是外交学院,毕业后到了中央电视台工作,中间去耶鲁做了一年的交流学者,然后又回来继续工作。我自己感到很幸运,能够走遍世界,把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传播出去。
《启迪》:工作很忙,平时有时间阅读吗?通常读哪方面的书?
芮成钢:有时候会看看杂志,国外的杂志期刊如《时代周刊》、《经济学家》,国内的杂志比较喜欢《三联生活周刊》,最近在读黄仁宇的书。我在中学时喜欢毛姆的小说,印象比较深的还有《了不起的盖茨比》。我的阅读和工作都是从个人兴趣出发的。
《启迪》:你是高考的文科状元,选了外交学院却没选北大;你毕业后有很多机会,没去做外交官而去了中央电视台。为什么你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芮成钢:这里面的感性认识很重要。我在合肥读书的时候,信息很闭塞,北大也好,复旦也好,大学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虚的概念。当时外交学院的老师来学校面试,给我的感觉很亲切,心理上很近,而且他描述的外交官形象感觉也很不错,于是我就去了外交学院。去央视是因为1997年我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得了第二名,比赛后发行了磁带,央视的老师听了后觉得我的声音不错,就让我去央视实习。同样也是因为一种直观上的感觉,促使我毕业后留在了央视。
《启迪》:你大学时曾得到过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的第二名,工作后也采访了很多国外政要,能不能谈谈你学习英语的契机?
芮成钢:我很中国,我也很幸运,从小就开始学英语。虽然我家在安徽合肥边的一个小城市,但我读的小学三年级就开设英语课,我爸爸的朋友也教过我一段时间英语。我小时候就看欧美文学的书,对西方世界的了解比同龄人多一点儿。大学时的专业课也是用英语授课,而且还代表中国去参加过世界大学生演讲比赛。我一辈子就干了这两件事情,用英语把世界介绍给中国,把中国介绍给世界。
《启迪》:现在大学毕业出国也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你的英语那么好,毕业时怎么没有去国外读书?
芮成钢:我觉得中国人还是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弄明白,别急着去国外。刚毕业就去国外,在身份上很难得到认同,在美国被当成中国人,很难融入美国的社会,再回到中国,又错过了中国的很多变化,这种境遇会让人很尴尬。当今是全球化的世界,但一个人的发展还是要有主次。我们曾经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是这个道理。既然生为中国人,中国就是你的根基,在中国有一定的基础后,再考虑去国外发展。拿我个人来说,我大学毕业时也有国外著名大学的offer,假如我当时就出国读书,也不会得到2005年去耶鲁大学做访问学者的待遇。耶鲁一年就在我身上花费了20万美金,请最好的老师给我们上课,这是本科毕业出国读书不能想象的。
《启迪》:那你觉得名校出身究竟重不重要?
芮成钢:学校好不好对将来真的不是很重要,用高考两天去确定一辈子也是不可能的,人的一生有很多次成功的机会。我在耶鲁读书时,对耶鲁的教育方式有很多感触,耶鲁崇尚的是Liberal Arts Education(大文科教育)。我认为本科教育应该是一个浸染人类果实的阶段。耶鲁的本科学生都不确定专业。你可以周一学汉字书法,周二学西方绘画史,也可以白天与保罗·肯尼迪这样的大师对话,晚上去欣赏西洋美术,什么都可以学,然后再选择自己的兴趣所在。当年北大建校之初所采用和强调的也是这种精神,可中国现代的本科教育却失去了这种观念,过多地强调专业。
我觉得本科应该是释放天性的地方,然后再考虑自己将来究竟要做什么。当然,我们也有自己的现实,大学生就业的确是一个难题,但大家可以把姿态降低,高等教育不等于高等生活、高等收入。在国外有很多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照样做服务生。大家只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即使中间有迂回,也是一种好的人生态度。
《启迪》:从求学到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一定有很丰富的人生经历,哪些独特的经历对你有很大的影响?能不能和我们的读者分享一下?
芮成钢:我觉得人生不要太刻意,计划赶不上变化。我当年计划读北大,结果去了外交学院;我计划毕业后做外交官,结果去了中央电视台;我计划自己可能去从事别的职业,结果做了近10年的财经记者、主持人。有时候你掌握的信息不充分,你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全面,都有可能改变你的计划。我觉得学生时代还是要先打好基础,全面发展自己。
《启迪》:东西方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你作为一个东西方的沟通者,是怎么把握这种差异的?
芮成钢:有很多方面。我做新闻这么多年,最大的一个感受是没有真相,只有事实和角度,同样的事实,角度不同,结论就可能不一样。同样,看中国,看世界,也有很多角度,永远有一个你没有看到的角度,有的人可能看到的更多一些。我听得比较多,会从各个角度来了解一件事情。
《启迪》:那你自己有没有自我的标准或准则?
芮成钢:我最基本的一个标准是人人都应该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应该不卑不亢。一个人的自信也来自于这种平等的观念。我记得有一次,我去某大学演讲,我问了所有在场的大学生一个问题:作为中国人,你有自豪感吗?大家一致回答,有!我接着问:那到底是什么让你产生这种自豪感的呢?有人回答是长江长城,也有人回答是五千年的文明、四大发明……我紧接着又问了一个问题:假如清晨醒来,你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卢旺达人,生活在非洲,营养不良,经常处于饥饿状态,此时,你还能够自信地面对全世界吗?所以这种平等应该是来自人格上的最根本的平等,这种平等才能够产生自信,而不是自我之外所获得的自信。
第二就是个性。这个世界是个多元化的世界,因为多元而美丽。全球化是个大的背景,谁都躲不掉,但越是全球化越要有个性,不能让共性将个性抹杀了。
还有就是责任。比如大使馆签证事件,外国人对中国人不好,我有语言能力,知道怎么处理合适的程序,所以我有责任去发出声音,在任何时候我都会去管。
《启迪》:最后能不能与《启迪》的读者分享一句有关阅读的话,再用英语送一句话给《启迪》读者好吗?
芮成钢:希望《启迪》的读者朋友能多读书,读好书,读《启迪》杂志。有句英文我比较喜欢,也送给你们,那就是“I may disagree with what you say ,but I defend your right to say .(我可能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