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惠市新农村建设精彩纷呈
2009-06-26德惠市新农办
德惠市新农办
2006年以来,德惠市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科学规划、抓点带面、分层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通过实施“五抓”,即科学规划抓“四定”(定思路、定目标、定任务、定步骤),发展经济抓“四化”(突出民营化、推进工业化、加快城镇化、提升产业化),改善服务抓“四业”(加快交通、教育、卫生、文体事业建设),弘扬新风抓“四创”(创先进基层组织、民主村镇、平安村镇、文明村镇),加快推进抓“四建”(加快种养基地、加工项目、人居环境、农民培训基地建设),全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呈现出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基础设施改善、社会事业进步、干群关系融洽、农村和谐安定的可喜局面。德惠市共有新农村建设省级试点镇村和推进村 “1镇9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它们都展现出了新时代的风采。
朝阳乡双利村
2008年3月份,双利村被确定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村。两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双利村各项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产业发展上。争取到水田全程机械化的试点项目,投资1600万元,引进现代机械设备56台套,198户农民280公顷土地全部入股,创立了“以田入股、按股分红”的股田制,成立了“双利村农业生产机械化合作社”。建立了30栋现代化喷灌式育秧大棚、一套育苗生产线、两栋农机具库房、8000平方米粮食晾晒场和6个二级提水泵站。实现了大型机械翻耕地、大型插秧机插秧、大型收割机连片收割水田全程机械化。水田机械化试点的成功,解放了大批劳动力,80%以上的入股农民转移到了二、三产业上,劳务经济收入大幅增加,据统计,入股农户平均每户增收达到6000元。
在公益事业建设上。投资148.1万元,新建了占地面积10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50平方米的设有健身场、篮球场等设施的农民会馆和农民夜校;投资30万元建设了200平方米的教室和文体活动室,配备了30多台套投影仪、电视、影碟机、电脑、桌椅等;武装了农民图书室,装备了2万册科普图书。投资30万元建设了沼气池,全面实行了改水改厕;筹资近120万元新修水泥路8.5公里,实现了屯屯通,中心区三个屯实现了户户通。投资50万元新建明沟排水渠8000延长米,投资13.4万元改造居民围墙2000延长米;共植树2万多株,栽花1.5万棵,绿化美化面积达到3.5万平方米,人居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善。
在农民教育上。依托村里配备齐全的农民夜校,积极协调市乡农技站、省农科院专家、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部门,对村里的农民进行文化、法律、信息、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共组织培训农民近6000人次。通过培训,农民种植、养殖科技应用率不断提高,大幅促进了农民增收。
布海镇升阳村
布海镇升阳村自2006年5月被确定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以来,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扎实有序地推进了升阳新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其主要标志是:主导产业有了新发展,人居环境有了新变化,农民生活有了新改善,农民素质有了新提高,民主管理有了新加强,达到了政府满意、群众受益。
在实施产业兴村富民上,村里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把握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这一关键,积极打造经济增长新亮点,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重点发展了瓜菜、畜牧、劳务三大产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
“两委”班子积极行动,通过逐户调查讨论和广泛征求农民的意见,按照统筹兼顾、点面结合、尊重农民意愿的思路,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近、中、远期目标。目前,修建水泥路30公里,改造农户围墙4936米,整修树台5668米,绿化植树0.3万棵、栽花3万株,创办了以“四在农家”(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风貌)为内容的文化长廊4000米,修建排水明沟4800米、镇区下水1200米,安装路灯88盏,建新村牌楼门3座,建沼气池200个,改厕1086户。2008年,投资310万元,新上了自来水和秸秆燃气项目,受益农户分别达到330户。这些建设,都是通过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反复论证,顺从农民意愿建成的,达到了农民顺心、施工队省心、政府放心的目的。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硬性向农民筹资筹劳已经行不通,如何集民资、用民力、顺民心、办民事,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是一个大难题。为此,该村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即向上级争取一点,镇政府补助一点,村社资源置换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社会各界赞助一点,有效解决了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升阳村为了让百姓聚起来、动起来、乐起来,建成了占地面积16270平方米,建筑面积1425平方米的农民会馆,馆内有篮球场、乒乓球室、各种健身器材、农民议事厅、农民夜校、图书室、会议室、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等,基本上解决了农民求知求乐无场所、发家致富无门路、闯荡市场无信息的难题。会馆建成后,农民自发组织了秧歌队,每晚进行活动,既锻炼了身体,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又消除了一些不良风气。
郭家镇东岗村
郭家镇东岗村自2006年5月被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级试点以来,按照省市的具体安排和部署,本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群众参与、政府审定”的方针,在省建工学院的帮扶下,首先对全村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清查和摸底。通过全面系统调查讨论和广泛征求相关业内人士、广大农民意见,科学编制了“三个规划、一个方案”,即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方案。确定了近、中、远期目标,近期以完善基础设施,改变村容村貌为主;中期以提高农民素质,发展经济为主;远期以富村裕民,建文明新村为主。在规划的指导下,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了试点工作。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为此,该村坚持以培植壮大产业为切入点,全力实施产业兴村富民工程,在发展特色产业是上作文章,逐步发展壮大三大产业,构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一是建基地。把东岗村3社10公顷的葡萄园区作为发展基地。二是打品牌。利用东岗村葡萄荣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中心的绿色A级标识的品牌优势,注册了“吉惠”葡萄品牌。三是延伸产业链条。目前,全村大棚葡萄已达50多栋,占地10公顷,温室葡萄15栋,占地5公顷。为了葡萄向保鲜方向发展,东岗村在镇政府的协助下,向长春市争取40万资金,建了一座半地下、储量为200吨的现代化葡萄保鲜库。2008年,全村210公顷的葡萄销售收入达到16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44元。
发展畜牧产业。2008年,肉鸡出栏50万只,肉牛出栏500头,生猪出栏2万头,畜牧业年产值可达4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可达1000元。
发展劳务输出产业。该村主要依托建筑民营企业家的资源优势,依靠“三张”的“三个公司”形成了劳务输出良性循环的产业链。目前全村每年外出劳动人员达637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7%,劳务输出收入达370万元。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才能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有力促进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建强领导班子。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党员干部素质的高低,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东岗村党委积极贯彻上级提出的干部素质教育工程和“培训新农民、建设新农村”工程,抓住农闲季节,对全村党员干部、村两委成员进行了专题培训。使党员干部在培训工作中,做到了“四个一”,即学一门适用技术、看一本电教片、帮助一个贫困户、计一本学习笔记。使之真正成为懂政策、会管理、讲奉献、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人才。
加强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通过“一事一议”程序,大事由全体村民决策。健全了村务、政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依法民主选举,规范民主决策,完善民主管理,有效进行民主监督,进一步提高村民自治程序,保证了农民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创新经济组织。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抵御市场风险,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东岗村在党员葡萄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相继组建了花卉养殖协会、苗木销售协会、肉鸡养殖协会等,入社入会人员已达150多人,在各自领域发挥作用,提高农民自动化组织程度,带动农民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