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网络文学命运大不同

2009-06-26

环球时报 2009-06-26
关键词:书城网络文学作家

本报特约记者 贺文玄

今年是中国网络文学十周年。曾有人戏言,中国的网络文学走过了一条“杀人放火受招安”的草莽道路。从最初的红火到如今的过度商业化、低俗化和同质化,网络文学成为了中国社会质疑的焦点。而欧美网络文学则不同,它们基本与主流文学无法区分,或者说,是主流文学的一支或外延。同为网络文学,为何遭遇如此不同?

多数早期网络写手悄然消失

1999年前后,IT经济火爆之际,无数金钱砸向这一领域,网易、天涯、榕树下等大型网站几乎都开设有各色文学社区,每天发帖数百、数千,浏览数万甚至数十万的例子比比皆是。尽管这种创作泥沙俱下,但大浪淘沙,仍出现了一系列名人,如“三驾马车”、“四大写手”、“四大杀手”等称号,以及李寻欢、宁财神、安妮宝贝等一大批响亮的名字。这批人的共同特点是爱好文学、率性写作、不拘一格,使用网络特有的、易于引起网友共鸣的语言和连载式的发布方式,很容易地积攒起人气来。他们的作品题材十有八九集中于“网络时代的爱情”。可惜的是名气不等于出路。

这批最早的写手后来的命运各不相同,大多悄然消失。个别如安妮宝贝仍在写、仍很红,却自动和网络文学拉开距离;宁财神也在写,却已摇身变作剧作家;“李寻欢”路金波更是转变为专门包装网络作家的出版商。

2001、2002年,是网络作家“落地”的关键年代。在这一时期互联网更加普及,一些文学素养更好的作者开始涉足网络,并迅速在如过江之鲫的网络写手中杀出一条血路。他们已不满足于“网络+文学”的网络文学原始模式,都市生活、玄幻、历史小说、当代武侠、科幻、穿越……一系列今天常见的网络文学主流模式,在这个时代都已诞生。慕容雪村、燕垒生、步非烟等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都被归纳入网络作家行列。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不怵”——并不惧怕人们拿自己和专业作家对比。

在这一阶段,由于IT产业的由盛转衰,大型网站的文学社区已开始门庭冷落。而这些作家则被另辟蹊径的、以“点击+广告”模式经营的“网络书城”性质网站(如起点、晋江文学城)所吸引,并迅速为网站和自己聚敛人气。

约2004年起,签约网络作家开始流行,打开这条路的恰是那些网络书城。由于出版条件的放宽,这些网络书城纷纷和出版社、文化公司相结合,将在自己网站上的热门书成批包装出版,并根据实体书的市场反馈,以较高报酬“拴牢”优秀作者,并依照这些作者的“模型”,按图索骥地以极低报酬签约大批同类型的后起之秀,从中再筛选下一批“金矿”。

如今网络写手不再讳言出身

事实上,从那时至今,网络文学的主要“生产模式”和食物链就基本未变:网络作家依附于网络书城,而网络书城则从网到书、从书到网,金字塔式地开发出一批又一批网络作家。当然,新生事物也层出不穷,如网上收费下载、手机下载、网络音频版权等层出不穷,但万变不离其宗,“签约式+书城”的食物链至今牢固不破。

随着网络文学的版图日渐扩张,其作品在商业书刊市场上所占份额越来越大,他们中许多人开始被专业作协等“正统组织”和以往对网络文学不屑一顾的专业文学期刊所看中,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进入作协、甚至成为作协负责人。与前辈们不同的是,这些“受招安”的网络作家并不因此远离网络,而是以“在作家圈谈网络,在网络圈称作家”的姿态,为自己获取更多利益。

奥妙便在于今天的网络与昔日不同:由于签约和商业化,网络作家中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一部分人,已可仅凭网络创作获得丰厚回报;在其之下的一大批签约作家通过网络笔耕,也可温饱有余,并随时有可能一炮走红,名利双收;更下层、更大批的写手虽所获寥寥、甚至无所收益,但“高人们”鲜活的榜样,也足以成为他们“奋斗”的动力。在这种“致富循环”的启示下,非但网络写手中的成名人物不再讳言出身,甚至原本和网络无关的一些专业作家,也开始跃跃欲试地“下网试水”,尽管他们的姿势显得十分笨拙。

然而弊端也应运而生。和此前文学社区依托IT热“烧钱”不同,“网络书城”是地道的商人,在商言商。他们追求的就是高点击、高人气,是对赞助商和消费者的眼球吸引,因此玄幻、穿越甚至凶杀暴力、暧昧题材,成为他们最集中的选题。不仅如此,一方面,他们根据“成功经验”,不断以“倾斜签约”为手段,引导二三线作者向这些题材靠拢;另一方面,大批无名作者为了成功,也自觉自愿地拥挤在这些题材领域,以便获得更好的“命中率”。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文学不可避免地愈加商业化、同质化。

欧美网络文学没那么红火

前面说到,中国网络文学是舶来品,那么,国外网络文学现状又如何?几乎所有研究中国网络文学者都不会不提到痞子蔡,提到《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事实上中国台湾的网络文学书城,许多是拷贝的日本类似网站的模式。但10年过去,日本的网络文学并未出现长足发展。而日本的专业网络书城渐有被出版商收编的趋向,成为按口味、风格、作品类别区分的出版商“外围组织”。网络文学的活跃领域,越来越集中在动漫、科幻和成人文学等狭小范围。

而在欧美大多数国家,情况更是如此。网络作家集中的网站,几乎都是出版社、出版商所架设的外围网,以博客或WEB2.0形式进行创作、发布,并以某种链接和出版社等挂钩,成为网络作家通行的范例。他们中的佼佼者会被出版社发掘出版,一些人也会被签约,但“限额”一般不大,即使签约作者,其大部分作品仍可能终生只停留在自己博客上,供“串博”者分享。

何以源于海外的网络文学,中外命运竟如此不同?在中国,长期以来专业作家“养尊处优”,基本上可以衣食无忧、不顾市场地闭门写作,与社会和时代脱节在所难免,其作品越来越无法满足大众挑剔的口味,网络作家适时填补了这一空白。由于中国对文化市场、尤其出版发行的特殊管理政策,出书的门槛很高,尽管网络书城的签约模式条件苛刻,甚至被一些网络写手称为“令人窒息”,但毕竟是最为便捷、也最可能实现出书梦的道路。因此仍有众多写手跃跃欲试,让网络文学经营者得以从容地优中选优,更得以按照自己的口味随意捏塑作者,随意决定网络出版导向,反正你不写,愿意写的人有的是。

而在海外,出版的门槛很低,任何个人只要愿意都可以自己出书,而网站的个性化、专业化又使得“大集市”般的文学社区难以生存,对版权的保护更让“网络书城模式”无法赢利。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文学只能主要依靠“出版社网络外延”,或博客、WEB2.0的相互串联存在,其更多表现为“文学的网络形式”,而非如中国一样,变成和传统文学差异较大、甚至有时相互对立的网络文学。

存在便是合理的,由于中国独特的出版体制和网络文化特色,网络文学在中国走出了与欧美不同的道路,形成了今天这种蓬勃发展却争议不决的现状。只要这种体制和特色不出现根本性改变,中国网络文学的这条独特之路,连同其为人激赏和诟病的一切,都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猜你喜欢

书城网络文学作家
去逛书城吧
作家谈写作
调查
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
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
中国网络文学闯荡海外江湖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我和我的“作家梦”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四大书城2009年3月销售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