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力澄海职教

2009-06-26郑蔼娴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技术学校职教职业

郑蔼娴

澄海,人杰地灵,崇文重教,俊才辈出,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近年来,澄海教育又现新亮点:一所新学校以“想不到”的高速度发展,让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挑大梁”的教学骨干,让寻常人家的“小麻雀”蜕变为“金凤凰”,将为全区轻工业产品从“澄海制造”向“澄海创造”提供大批的技能型人才,她就是澄海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创办两年多来,已形成学校发展、学生成才、教师成长的良好态势,为我省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学、可鉴的办学模式。

“想不到”的发展速度

“想不到你们能把职校办起来!想不到学校发展这么快!” 这是澄海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们2007年8月视察澄海职业技术学校时,对美仑美奂的校园环境、朝气蓬勃的学生、敬业乐业的教师发出的感慨。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在2006年6月29日,他们首次视察时,学校仍是一个“六无”的在建工地:无围墙、无道路、无校门、宿舍楼无门窗、水电安装配套建设无到位,有两幢建筑物脚手架无卸下。而当时离9月1日正式开学,只剩两个月时间。能否按时开学?他们提出质疑。但学校筹建组日以继夜的工作,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确保9月1日按时开学。开学后,学校边办学,边建设,克服种种困难,在11月完成了各项配套建设。目前,该校已有全日制中职生2700多人,成人业余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022人,多种短期技能培训2000多人。2008年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都居汕头市中职学校前列。2008年6月,该校晋级为汕头市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成为澄海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澄海职教快速壮大发展得益于领导重视、教职工合力拼博、校长治校有方,以成功教育拓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之路,造就和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澄海职业技术学校是澄海区委、区政府为加快澄海现代化建设步伐,培养适应澄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职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倾力投资兴办的一项民心工程。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从省到区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汕头市教育局局长黄晖阳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澄海职业技术学校的创建和发展是汕头市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前,汕头市高中阶段教育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二是要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促进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协调发展。仅靠市一级学校的发展很难满足汕头市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要大力促进区县教育的发展。澄海区集中资金、人力、财力,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策略是非常对的。他们敢于创新,特色办校,做出了规模效应,与我省提倡的每个县集中人力、财力办好一所有规模效应的中职学校的精神是相吻合的。”据介绍,学校规划用地258亩,首期建设158亩,现有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总投资9千多万元,是澄海教育历史上投资最多、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一所学校。

黄晖阳局长还告诉记者,澄海职业技术学校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做大做强,除了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学之外,还在于办学定位准确。学校既服务于澄海产业经济的发展,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又服务于广大的平民百姓,解决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和就业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环境出力。

会计专业学生小陈的家长写来感谢信,“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能力上大学。按普通家庭的经济收入,让孩子在澄海职教学到一门技术得以生存,最为实际”。对家庭非常困难的学生小戴,学校不仅联系企业家为她资助三年的学费,还帮她母亲找了一份工作,解决了小戴一家的生活问题,也使小戴增强了对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心,成为德技兼优的学生干部。

有创新才能发展,澄海职业技术学校深谙这一点。学校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整合澄海职业教育资源,实行澄海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澄海职业技术学校、澄海广播电视大学三个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机制,集中职教育、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各类短期培训、继续教育于一体,形成全日制与业余制教育相结合、职业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的大职教模式。创新内部管理机制——打破传统年级组管理模式,分设理工部、财商部、艺文部等三个专业部,凸显专业教育教学管理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灵活性。创新办学模式——探索联合办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逐步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纺织品与服装产业技术培训基地” “玩具产业技术培训基地” “版画传承培训基地” “ 全国外经贸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中心” “农村劳动力转移定点培训结构” 等多个培训基地(机构)先后落户澄海职教。“要把澄海职业技术学校办成澄海产业集群的培训基地,办成澄海传统文化的集训中心,为澄海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各方面的人才。”这是澄海区教育局局长邵文英的殷切期望。

学校的办学水平、学生素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汕头市一所中职学校在一年之内五次前来澄海职教参观学习,因为“每次来都有新变化,每次来都有新收获”。 广东骅威玩具工艺集团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经理林丽乔在见识到澄海职教学生的实力之后,逢人便说,“澄海职教的学生可用,好用”。有退休老教师大年初一早上致电校长:“学校办得好,我们脸上有光。我们以澄海职业技术学校为豪。”这发自内心的声音是对澄海职教办学成绩的最好反映。

黄晖阳局长说:“澄海职教是澄海教育一张亮丽的名片。澄海职教的发展让澄海在2010年提前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为可能。”

从“小麻雀”到“金凤凰”的蜕变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是澄海职业技术学校实施成功教育的亮点,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窗口。在这里,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空间,不少被认为“没出息、不争气”的“差生”在各项文艺活动中熔石成金,成为人才。如果不是老师介绍,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有声有色地主持06级幼师班毕业汇报演出的“野女孩”小杨、小林,曾是学校“调皮捣蛋超女”,就是她们曾经带领一群女生在宿舍嬉耍恶作剧,在课堂上桀骜不驯地挑衅老师的提问。但老师没有因此而认为她俩“孺子不可教”,而是发挥她们有组织能力又善于表达的特长,千方百计挖掘她们的潜能。在老师们的细心引导和精心辅导下,她们多次在学校文艺舞台上登台亮相。如今,这两位捣蛋王已成长为多才多艺、富有爱心与责任感的幼师毕业生,成为几家幼儿园争相聘用的“香饽饽”。

学生的变化老师最有发言权。艺文部林老师对07级文秘班小奕的转变深有感触。“刚入学的时候,小奕非常自卑,连走路都低着头,不敢跟人打招呼。但现在像换了个人似的,既是学校的礼仪生,又是班里的副班长,能组织班务活动,还能大胆地喊口号领操。参加劳动实践时表现也很出色。澄海银润公司的杨总告诉我,如果公司招聘,他第一个聘请的就是小奕!我去家访的时候,她妈妈牵着我不断地向村里人介绍,这是澄海职教的老师,我们家阿奕的老师。还积极地把村里及邻村的初中生推荐到我们学校来。”

学生从自卑自弃到自信自强的180度转变,缘于澄海职教的德育新路子。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学校提出并践行“平民教育” “成功教育”的育人理念,采取了“低”“实” “活” “细”的德育工作原则。放低德育目标,从小处着眼,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通过激励教育,扬长避短,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如在校内开设的“成长大讲堂”系列讲座,不是邀请高高在上的社会精英,而是邀请贴近生活的“草根英雄”和中职学校毕业生现身说法。失去双臂与命运顽强抗争的残疾人潘清安《把信心留给自己》的报告,让学生们在掌声和泪水中懂得了自强不息。

澄海职业技术学校不仅让学生自信、自尊和自爱,还让学生拥有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

在广东骅威玩具工艺集团有限公司的手版制作室,洪焕龙正在指导两位来自大专院校的实习生进行手板绘图设计制作,而他只是澄海职业技术学校2006级顶岗实习的中职生。在面试时,骅威公司提供了样品图,洪焕龙按图现场雕塑成品。骅威公司的负责人竖起大拇指:“从办厂到现在,我还没见过有中职生仅靠图纸,就能完成手版制作而且不用修改。”他当下拍板聘请洪焕龙为技术员。洪焕龙娴熟的手版制作技术归功于澄海职教工艺美术专业雕塑课程的强化训练。在澄海区2009年迎春文化集市上,该专业的学生现场为观众塑像,那惟妙惟肖、精雕细塑的技艺让许多市民驻足观赏,也吸引了不少厂家到澄海职教招聘人才。

学生迅速成长为深受企业家欢迎的技能型人才,缘于澄海职教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真正把职业技术学校的“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落到实处。学校首先以“必备、实用”为原则,推进文化课、专业基础课的改革。要求教师传授的知识应是专业学习的“必备”知识,应是专业发展的“实用”内容,教学深度以“够用”为标准。如《计算机英语》,不要求学生全部记忆,只要看得明白,能够操作就可以。再如数学,不同专业不同要求,模具专业学生需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服装专业学生能计算布料用量就可以了。这样学生感兴趣,能学得下去,自然会有进步。

其次,以“职业资格”和“岗位要求”为标准,推进专业建设,将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要求融入教学计划、课程及教材中,并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把脉”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此外,还大力推行“双证并重,一技多能”,并通过技能考证、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学校还和省、市有关部门联合在校设置多个专业技能证书考试点,让学生在校期间一技多能,一技多证,为就业夯实基础。

学生的成才是活生生的广告,人们口耳相传。哥哥姐姐在学校出息了,弟弟妹妹、亲戚的孩子也慕名而来。据了解,澄海职业技术学校兄弟姐妹、亲戚同校的比比皆是。2006年,由于大家不了解,学校要多方出击招揽生源。如今,不仅生源不愁,还有学生托关系找校长“走后门”。有在外地读中职的学生要申请转读澄海职教,也有普通高中在校生或考不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为学习一技之长想到澄海职教就读,山高水远的甘肃有一名高二学生在听了亲戚的介绍后致电学校也想到澄海职教读书……澄海职业技术学校已是名声在外。

从初出茅庐的新手到

“挑大梁”的教学骨干

学校迅猛发展,学生成才有出息,教师也在快速地成长。澄海职教的教师既是成功教育的践行者,也在成功教育中不断成长,走向成功的彼岸。

青年教师小杨,刚调入澄海职教时无心从教,到深圳作兼职导游。但勤奋、拼搏、奉献、育人的校风校貌感动了她,影响了她。如今她一心扑在教学上,而且主动要求当纪律较差较难管理的电器专业“纯男班”的班主任,深受学生尊敬。一天她因身体虚弱在班级里晕阙,有几位学生得知,炖汤送到办公室慰问。

遥想创校初期,师资队伍是澄海职业技术学校发展的软肋:从三所学校整合过来的教师,管理服务人员比例过高;从普通高中抽调的教师,不熟悉职业教育,不安心工作;新招聘的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再加上中职生的素质较低,不少教师心理落差大,大有“无用武之地” 的失落感,有一位教研组长就因此而申请调离。

针对这一现状,学校首先从统一教职工思想认识入手,以“激扬青春,建功职教”的精神凝聚人心,使教师树立起办好澄海职教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创业精神和工作热情。其次,通过激励机制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逐步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对青年教师大胆提拔、压担子,使之迅速成长,并通过师资培训、研讨交流,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两年来,学校“双师型”教师不断增加,当年的新教师也多成为“挑大梁”的教学骨干。

2008年汕头市中职教育观摩现场会在澄海职业技术学校召开。澄海职教几位教龄只有一至两年的青年教师,承担市级观摩教学的任务。他们的教学得到听课的各中职学校教师的高度评价。小马、小郑2006年一毕业就到澄海职教任专业教师。短短的两年多时间,他们迅速由从未上过讲台的新手,成长为专业教学骨干,并受到学校的破格重用,被提拔为教研组组长。现在,他们正信心百倍,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学习专业技能,参加注册会计师、电子商务技师的考证。

据介绍,澄海职教现有专任教师100多人,平均年龄只有26.6岁。其中,30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他们大多担任专业课教学,且成绩突出。两年来,他们在学校“优秀班主任” “教学优秀奖”的评选中有75%的人获奖。如今,澄海职教这支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呈现敬业乐业的和谐氛围。以校为荣,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已成为大多数澄海职教老师的共识。

工作是辛苦的,但也是快乐的,因为有成就感。学生脱胎换骨般的蜕变,是对澄海职教老师们辛勤工作的最好回报。领导重视教育,校长教师擅于教书育人,学生进校会学习,会做人,能就业,有作为,澄海职教活力四射。

◆采访手记◆

2月26~27日,在陈湘年社长的带领下,我社记者一行四人对澄海职业技术学校作了深入的参观采访。当前,是我省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关键时期。此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描摹澄海职业技术学校的风采,更重要的是透过学校蓬勃发展的态势,探寻职业教育可学、可鉴的经验和做法。

事实上,在看到学校之前,我们是有些忐忑的。现有资料显示,学校是2006年9月才正式招生,至今不过两年多的时间。一所两年多的学校能创造多少成绩?我们有所疑虑。

实际上,这种忐忑的心理在我们进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就慢慢消逝了。整洁美丽的校园、功能齐全的实训设备,是学校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之后实训室精美的玩具、雕塑等工艺品让我们领略了学生的心灵手巧,校园小记者们的采访、参与座谈会学生那阳光的脸庞,又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朝气蓬勃。而在老师们的讲述中,我们听到了他们以校为家的创业激情,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真情实感。这种种的所见所闻,给了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感动。

看到澄海职教的学生,我们倍感欣慰。他们中的多数曾被视为“箩底橙” “没出息,不争气”。如果没有澄海职教这样一个对学生因材施教,让其适得其所的发展空间,大多数“差生”可能就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黯然一生。近几天,看到何兆武先生的一句话,“我想幸福的条件有两个,一方面个人前途的光明,另一方面是整个社会的前景也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不由得就想起澄海职教学生阳光的脸庞。学校的三年,也许就为他们今后的人生注入幸福的源泉吧。

陈湘年社长借用绘画的过程对此行作了贴切的形容:“看到学校美丽的校园,我的心中还只是一张白纸,仅有了一个构图;听了校长的介绍,这幅图成为素描稿,开始有立体的感觉;听了老师们的讲述,这幅素描稿有了些淡淡的色彩;而听完学生在校的生活故事,一幅漂亮壮观的澄海职教图画已经在我的心中完稿。”

责任编辑魏家坚

猜你喜欢

技术学校职教职业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Class Struggles
祖孙乐
The Oppression over Women and the Opposition of Women in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校校歌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我爱的职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