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2009-06-25陆才
陆 才
摘要:规范和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保障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管好规模日益庞大的事业资产,使事业单位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加强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然而,目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管理还十分薄弱,存在许多问题。
1. 目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资产配置不合理
其一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体系不完善。当前,由于缺乏统一的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等配置标准,有关部门在编制部门预算和配置资产时,缺乏科学的参考依据,造成配置标准不统一,无法做到科学、公平、公正、合理,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其二是国有资产管理与配置管理脱节。由于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配置职能脱节,管配置的不掌握国有资产的存量情况,管国有资产的不了解国有资产的配置情况,导致资产的“出口”管理与“入口”管理互相脱节,影响了工作的整体性和有效性。现行的事业性国有资产被人为地夸大了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差别,而忽略了资产的共性。资产的购建、管理和处置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基本上是脱节的,无法形成系统的责任制度。 其三是缺乏对单位自筹资金构建资产的审批制度。当前,对使用财政资金配置资源的相对完善,但是,对使用非财政资金购置资产不受约束。有些单位购置资产不考虑实际需要,超标准购建资产,不仅增加了购置的支出,而且在使用和维护上每年还需要花费一定资金,加重了单位的经济负担。
1.2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由于资产配置不合理,重复购置严重,造成资产的严重浪费;且在使用过程中缺乏规范化管理,导致各单位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各类资产利用率不高,有的固定资产多年闲置,缺乏保养损坏严重,最后只能淘汰或者以较低残值处理。
1.3 账面资产与实物资产不相符
在传统管理体制之下,大多数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存在着不记折旧、不评估、不核算、存量不清、产权混乱、账实不符的现象。有的单位疏于管理,国有资产被非法侵占;有的利用国有资产办企业、开公司,账外设账;有的单位利用占用的土地违规违法投资开发建设;有的单位国有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脱节等等。造成账实不符。
1.4 资产流失严重
在改革进程中,由于事业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步伐加快,在资产“非转经”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一是“非转经”后所有权虚位问题更加突出,投资收益和所有者权益容易造成流失。二是“非转经”的资产在运营过程中补偿严重不足。作为经营性资产,其价值补偿是在营运中不提或少提折旧,而所创收入,在财政体外循环。三是“非转经”后资产经营效益低下。“非转经”后财务监督滞后,大部分都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执行。背离了“非转经”以弥补事业单位经费不足的初衷。
1.5国有资产产权模糊
原则上,事业性国有资产应该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但实际上,目前仍实行的是分散管理体制。资产的购建预算掌握在各单位手中,造成资产际占用权、处置权等全部落在各个占用单位,要进行跨部门、跨单位的资产配置基本上不可能。
1.6管理体制不完善
有些单位没有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或专职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管理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管理权和使用权分散在相应的各个部门中,管理标准、口径、方法不统一,管理责权划分不清,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管理权限不清。目前不少单位尚未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已设立机构的也仅仅局限于对有形资产的管理,而对单位具有极高价值的无形资产却很少关注。国有资产的组织、协调、监督职能被削弱,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相脱节,导致资产闲置与浪费,甚至滋生腐败。
2.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
2.1加快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资产所有者和资产实际占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直是资产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完善的资产管理没有便捷的信息流载体是不可能取得实现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于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加快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有助于更完整地掌握资产的相关信息,从而有利于所有者和管理者强化对于资产的监控,实现由“金字塔”型管理向“扁平”型管理的过渡,减少管理级次,提高管理效率。
2.2 加强“非转经”资产的管理
建立“非转经”资产专项管理制度,依法进行专项管理。坚持经营性资产有偿使用的原则,以实际占有国有资产的价值,收取一定的资产占用费。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营合同须经内部审计,产权转移必须严格报批。对经营成果进行监督。对经营性资产要进行保值增值考核,准确进行成本核算。
2.3 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预算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制度和采购制度。一个单位,需要购置什么资产,如何配置增量资产和处置存量资产,应该充分分析这个单位的存量资产的现状及其履行工作职能的需要,并将两者进行科学的匹配,最后得出决策方案。建立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资产预算制度既可有效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也可为细化部门经费预算提供直接依据,从而解决现行资产配置各自为政、随意性大等问题。
2.4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建立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专职机构。资产管理机构负责制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实行资产的产权登记和产权鉴定工作,负责资产流动的处置工作,负责资产营运的收入管理和基金管理工作等。
2.5建立健全资产监督机制
建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全方位、多层次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单位内部监管与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建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投入、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监督约束机制,实行多层次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
2.6做到资产产权清晰
加强规范产权登记制度明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产权,坚持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首先是所有权清晰,明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是国家,国家财政部门代表国家来履行所有者职责,并相应享有资产的收益权、处置权和调剂权等权利。其次是占有使用权明晰,明确事业单位对本单位资产享有使用权,利用国有资产来履行其事业职能,并承担维护所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的责任。
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认真维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真正做到“产权清晰、配置科学、使用合理、处置规范、监督公正”,进一步保障和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