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发展——党的价值观的新提升

2009-06-25许启强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思想

许启强

摘要:对于一个政党来说,价值观是政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没有价值观,政党就不能存在,就不能区分政党之间的差别。政党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政党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存基础,决定着政党的价值观念,其价值观进一步决定了该政党的社会行为模式,即它所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精妙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党的价值理念,就其本质上讲,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价值观的新提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党的价值观;思想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8-0232-03

十七大政治报告明确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1]。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价值观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提升。

一、价值观是政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价值观对于个人来说,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是一个组织对客观事物和社会活动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基本态度。对于一个政党来说,价值观是政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没有价值观,政党就不能存在,就不能区分政党之间的差别。尽管有些价值观是具有普世意义的,在世界范围内,政党之间的价值观纷繁复杂、异彩纷呈,有不少具有某些相通和共通之处,呈现出一定的共性。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共性和个性。共性是类事物的质的规定性,而个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规定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且通过个性表现出来。但是,一个政党总有自己的价值观,是政党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政党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政党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存基础,决定着政党的价值观念,其价值观进一步决定了该政党的社会行为模式,即它所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由于政党价值观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化逐步确立起来的,因此,它受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变化影响,同时也受人员更替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人们正是基于相同的追求、需要和利益,在价值观上取得了认同,形成了一致才走到一起,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形成了自己的政党。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政党价值观是凝聚全体党员和社会各阶层力量的核心要素。政党的价值观是政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要素。政党的价值观是一个政党的阶级性质、政治目标、历史任务以及时代特征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通过政党的价值观来体现政党是什么,干什么以及为什么人等这些基本问题的哲学抽象,它决定着一个政党的意识形态、政治纲领、政党制度以及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着政党的生存和发展。其次,政党的价值观是历史的具体的。由于政党的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且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根据客观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加强政党自身的价值观建设,必须通过实践效果的反馈,不断调整和充实自己的价值观,以期保持政党价值观的始终先进,使政党永葆青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自己。

二、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任何一个有着远大前途的政党,都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的价值观建设。对于承担着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更应当如此。中国共产党建党一开始就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并且非常明确的表明,中国共产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在自己长达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了这一价值观,即以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理论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根本途径,以中华民族的独立与民族复兴为目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可以这么说,在中国,从来没有一个政党的价值观像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那样,能够集中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大利益、意志和要求,能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2]。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国际范围看,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在新世纪新阶段,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国际间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增多,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碰撞、交融与冲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激烈。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传播媒介优势竭力推销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我国同外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交流还会扩大,这对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无疑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将要面对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特别是要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传播其意识形态、进行文化扩张和思想渗透的压力,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建设在这种背景下显得格外重要。

从国内情况看,改革开放已经并且将继续给我国社会带来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表现在经济社会转型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深层次的价值观的变革上。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这种变化导致人们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从而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根据自己的利益追求和价值取向去评判和选择价值观。对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小康社会无疑是有着正反两方面的效果,一方面,由于人们思想的主动追求,可以向积极方面转化,促进社会良好价值观的树立,在全社会引导出积极、健康、进步的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社会各种矛盾汇集并凸显,各种文化思想相互交织原有的价值观念和评判标准受到冲击,使社会公众在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上感到迷茫和困惑甚至是无所适从[3]。这就更加需要党的价值观能够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对改革政策以及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引导广大公众培养和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理念。

从党的自身建设看。我们党执政近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党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自身建设在许多方面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如在党的价值观建设方面,如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防止社会意识多样化对党在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统一带来的冲击。又如,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长期执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乃至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问题,如何真正得到有效遏制和解决。在指导经济建设上,我们党的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还没有完全摆脱群众性的搞运动的方式,不讲科学、不讲规律、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要求我们党要不断增强党的价值观建设,提高和增强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本领。

三、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党的价值观的新提升

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精妙的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党的价值理念,就其本质上讲,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价值观的新提升。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从而确立了科学的执政观。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党进一步明确权力的源泉,理顺党政关系,确立执政的合法性。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权是人民的政权,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工具。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应该用科学发展观的价值理念来执政,在执政过程中能够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能够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够自觉的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能够自觉的把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从而在真正意义上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是科学执政的核心,也是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权力源泉以及合法性的所在。

第二,科学发展观确立了科学的政绩观。科学的政绩观就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正确的政绩观。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反过来讲,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也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也不可能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但这个发展应该是科学的发展。要在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发展问题上价值观的新提升。

第三,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党的科学服务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本身就是科学的服务观,它从更高的视野、更深的层面、更系统的内容,要求我们党树立“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的价值观。正如胡锦涛同志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中所说:“今天,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其实,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就提出了人民当家作主和一切公职人员都是“社会公仆”、“勤务员”的思想。我们党一直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勤务员、人民的公仆作为共产党的干部和一切剥削阶级官吏的最本质的区别。1962年,邓小平同志就曾经说过:“我们进了城,执了政,是做官呢,还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呢?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过去多次讲过。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做官,一种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如果不是做官,而是当人民的勤务员,那就要以普通劳动者的面貌出现,要平等待人,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4]现在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从更高、更深、更系统地价值理念上树立科学的服务观。

第四,党的科学发展观的价值理念为在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了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了更加深刻、更加完整、更加明确的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并且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涵盖了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它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施加着深刻地影响,是党和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执政理念和价值取向正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总之,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加强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思想,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价值观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提升。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2]袁仁贵,韩震.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石国亮.政党价值观与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建设[J].长白学刊,2008,(2).

[4]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04.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思想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
思想的乐章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