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的“急性病”和“慢性病”分析

2009-06-25张学树

考试周刊 2009年19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慢性病现状

张学树

摘 要: 大学生就业问题有很多,具体可分为“慢性病”和“急性病”。只有清楚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急性病”和“慢性病”,并对此做出不同的对策,才能提升我国高校大学生素质,提高就业率。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慢性病” “急性病” 现状 对策

近期,美国次贷危机无疑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转手,全球经济持续动荡,金融危机正在肆虐全球。最新公布的美国APGfK民调结果显示,近1/3的美国人认为金融危机可能令自己职位不保。面对如此巨大的经济动荡、企业裁员,大量人员失业的趋势几成定局。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整体下滑,对中国的经济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毋庸置疑影响到今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同时也在非常现实地考验高等学校毕业生自身的应对能力。

一、我国大学生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1.就业基数大,岗位少。据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一边是更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边却是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的现状。不少企业更是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2009年毕业的大学生们已经赶上了一场就业前景“寒流”。

2.热门行业的人才需求严重缩水。外资金融机构遭遇了海外金融危机的正面冲击,就业岗位直接受到影响。房地产、建材等建筑行业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时,外贸、汽车、航空、广告、酒店餐饮、旅游度假,以及媒体、影视、文化等行业目前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电子技术、半导体行业,裁员信息也不断爆出。

3.企业的招聘门槛提高,加大了大学生的求职难度。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出于人力成本和人才储备的考虑,纷纷在提高招聘要求、降低薪资水平的基础上继续招收应届大学生。

4.毕业生的“好用率”下降,增加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在招聘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都表示,一方面学生的自身素质不高、动手能力比较低,另一方面由于学校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的现象,导致了企业在人才的选择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5.大学生的择业偏好仍很严重。以上海、广州深圳和西部以及二级中小型城市为例:高校毕业生偏向于上海、广州、深圳等热门大城市,对西部、二级及以下的中小型城市却很少有人问津。很多的企业也存在这样的无奈:不是不想招,而是招了之后他们又不愿意去基层,在2008年这场金融风暴中,怀揣这样的想法怎样站稳脚跟?

6.就业前景不理想导致很多大学生涌向政府公务员、考研、出国、留校的队伍之中。2009年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报名的情况就足以说明情况:2009年报考人数急剧上升,从去年的80万人,增长到今年的105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占了很大一部分。

分析以上资料可知造成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既有长期的问题,也有金融海啸导致的紧急问题,可以这样说,既有慢性病也有急性病。解决就业难,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和韩国的经验教训并结合自身现状提出相关的对策。

二、美国和韩国的就业现状

1.影响美国高等教育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大的要素是美国经济。美国高教能根据就业市场的信息迅速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和实习项目等资源配置。反观中国,高等院校和就业市场之间的关系是不匹配的,高校的很多专业是根据教育系统的自我考虑设置的,受着经济政治等专业之外要素的制约。很多专业和中国经济发展曲线之间没有什么关系,这就导致很多经过专业培养的人无法被职业市场接受,造成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浪费了国家公共教育资源。数据显示,2009年以前积累下的大学生失业人数已超过700万,这就是中国大学生就业慢性病的部分。这个问题不解决,无论有无金融危机,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都始终是个大问题。

2.韩国在工业化起步以后,因为生活水平提高,高等教育获得蓬勃发展,新的高等院校不断涌现,原有高等院校也扩大招生,造成了高等院校在量上的超前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前半期培养出的大学生数量就已经超出了当时韩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但韩国却始终没遇到中国大陆这样的就业难题,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韩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非常注重以研发为导向的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消化了大量大学生。反观中国,经济虽然有了长远发展,但研发这一部分在经济中占的比重很小。有资料显示,平均起来中国企业只是把资金中的0.7%拿出来搞研发,显然这对受过专业训练的大学生的需求不会太大。

过去二十几年,中国在投资生产方面花的钱太多了,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的产能至少超过中国国内各种消费能力总和的10%,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体,一旦订单不足,对大学生的影响就非常大。因为出口公司的雇佣人群中,大学生占较大比重。台湾也是以出口为导向,在台湾57万的失业人口中,21万-22万是大学毕业生。

三、目前条件下就业对策

1.国家加强对教育体系的投资,优化公共教育资源。各级政府要从经济刺激计划的资金中拿出一部分,加强教育公共领域的投入,提升整个教育系统的硬件特别是软件设施,提升人力资源,提升大学生的素质,特别是使各种国家大学生素质基地得到切实应用而不是一种面子工程。总之,就是把有限的公共教育资源发挥到最大作用。

2.加强政府对未就业人员的培训。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技能不足,政府也应该拿出一部分钱对现有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进行培训。美国、英国等发达的经济体在遇到这次金融危机之后,就把刺激计划的相当一部分,拿来做人力资本的提升。这不仅能使大学生在经济走出谷底之后具备再就业的新技能,还能给那些因金融危机被迫升级的产业提供人力资源。

3.对大学生就业的去向,目前媒体关注过多。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走进了大众教育,大学生也不再是戴着耀眼光环的天之骄子,而成为社会普通劳动者。那么大学生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个人愿意、是合法的就都是正常的。前段时间炒的火热的大学生卖猪肉、养猪养羊,是完全没必要利用网络炒作的,只要大学生能用科技手段养猪解决猪肉问题,养牛解决牛奶问题,养猪养羊就是社会大系统所必需的,只要科技含量高、安全卫生,就是对食品安全最大的贡献。政府的资金也应该鼓励这些人。

4.尽早地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在校大学生在大一时期就进行职业规划,使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有所了解,并订好短期、中期及长期目标,把自己不同时期的目标与将来自己的发展方向相匹配。只要大学生把握住自己需要充实什么才能更好地与将来的目标相匹配,譬如想进外企的,知道企业的文化要求对个体的素质要求以及需要什么方面的技能,然后有针对性地利用大学时光最大程度地充实自己,以达到毕业时自己各方面都能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匹配,如大学生都能做到如此,就业还是难事吗?

5.尽早地开设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这门课目前是教育部规定的大学必修课,但是课虽是必修的,各个学校采取的方式却有所不同。有的学校就业指导课准备充分、成熟,对大学生的需求以及就业市场的要求也非常清楚,这样的学校毕业的学生就业问题就相对少很多,就业率也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好评率也普遍较高;反之则相反。而就业指导课开设的早晚以及准备的是否充分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笔者和其他高校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进行过探讨,结论是最好在大一时期就开设这门课,让学生知道市场以及专业发展的前景及要求。

所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定要把哪些是慢性病,哪些是急性病分清楚。把由不同原因造成的就业困难混在一起就不可能把改革的方案提出来。对于急性病,若能解决大学生的“肚子”问题,只要不违法,什么方法都行,但救急的措施不能长期实施,这些措施只是救急而不是治病。千万不要以为等中国经济好了之后,慢性病也会自然好。不解决中国高校专业配置、中国经济发展和职业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方面的问题,浪费资源浪费人生的问题就将始终存在。我们应该明晰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慢性病而不是急性病。

参考文献:

[1]兰华.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对策[J].世纪桥,2008.

[2]彭俊明.金融危机的影响[J].政策前沿,决策参考,2008.

[3]李冉.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探讨[J].理论学习,2008,(12).

[4]鲍硕来.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与处理策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11).

[5]邓汉慧,赵曼.创业:中国大学生就业的新观念[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4).

[6]彭刚.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措施[J].运城学院学报,2008,(5).

[7]颜秀霞.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改革创新之我见[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2008,(1).

[8]刘新民,郭洪波.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3).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慢性病现状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