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09-06-25何志燕
何志燕
摘 要: 本文在分析新时代背景下英语课程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关课程设置的设想和建议,并强调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作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 大学公共英语课程 课程设置 改革实践
二十一世纪,随着科技化、信息化和国际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大为增加,英语成为高级专门人才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这一形势,大学公共英语作为一门服务于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基础课程,受到各方面越来越多的重视。原来的教师、黑板、课本加粉笔的课堂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就必须构建新型的大学公共英语课程体系。
一、大学公共英语的课程设置和改革实践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以下简称《课程要求》),高等学校应当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其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即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既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发展需要。因而,必须改革传统的以“精读”和“听力”为核心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新型的以“综合英语”、“基于计算机的听说课程”和“网络资源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为主的课程模式。
(一)综合英语课程设置
1.课程内容与教学目的
综合英语重在培养学生的读、写、译能力,其教材的选择应体现综合性,根据学生入校时的总体水平,编入富有时代特点的内容,并在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熏陶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西方社会文化等知识,并能够根据时代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增加其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
2.课程教学模式
综合英语课程多在多媒体教室进行,采用语篇分析和任务型教学法。教师主要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内容,通过布置各种有关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常有个人发言、小组讨论、收集信息、板报设计、表演等形式,之后再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和训练,从而达到综合应用的目的。在课堂上运用语篇分析法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段落大意、明确文章主题思想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写作模仿训练,以增强学生对中、英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度;要求学生讲解部分教学内容,加大其参与教学的力度,将课堂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实现自主式学习。
3.后续课程的设置
后续课程又可称为提高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语言技能,采取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的方式,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训练和提高各自英语应用能力的不同需求,并为双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学作好铺垫。主要包括英美文学、科技英语、英汉翻译、商务英语、英语中级口语、高级口语、英语演讲、英美社会与文化、英语报刊选读等提高课程。
(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听说课程设置
1.改革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已经步入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人力资源的激烈竞争,英语作为一种获取各种专业知识和信息的工具已显得十分重要。因而大学英语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运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信息交流,更好地满足国际交流的需要。现在的学生虽然经过长期系统的英语学习,其大多数人的听说能力还很薄弱,症结就在于缺少实际使用英语的机会。因而大学阶段,英语课程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的要求,综合利用生动的图文、音频、视频资源,最大限度地使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基于计算机的听说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听说环境与条件,给学生提供更多听说训练和实践的机会,避免“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的产生。
2.改革的模式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听说课程应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声音、图片、动画和影像的效果,反复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感觉,让学生自主地动手、动脑、动口,使他们发现英语学习原来可以这样有声有色,图文并茂,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3.改革的方法和手段
听说课程需在多媒体教室及语言实验室进行,为学生营造情景会话的语言环境,采取课内指导与课外训练相结合的方式。首先教师可安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语言实验室的听说学习系统上自主完成规定的听说训练,系统本身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跟踪记录;同时教师可以定期察看,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消化能力,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此外,教师跟班进行口语个性化辅导,每对学伴每学期被要求围绕各个单元主题做长达6—8分钟的对话,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协作学习,共同商议,编好对话并加以操练至熟悉。在语言实验室利用听说学习系统练习时,学生根据安排依次和教师进行口头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对话质量当场记录并反馈,根据语音语调的正误、内容的贫富、逻辑性的强弱、新词语应用的多寡,及时加以肯定或纠正,并注意发现有创意的对子,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和同学交流,展示自己的风采,培养自信和成就感。
(三)网络资源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外语学习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好外语仅用课堂上的时间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习者在课外花大量的时间。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创造课外学习语言的环境。可以把大量的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引入校园网,为学生创造超越时空局限的第二课堂。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将无需教师讲解但应重复操练的内容作为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并定时完成以巩固教材所学内容,然后通过管理平台验收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安排教师轮流值班上网与学生展开互动。此外,还可以通过推荐一些音频和视频资源,以及相关网址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及其兴趣,欣赏优秀的英语影视节目或选择合适的内容自学自练。这样,学生每周有限的英语学习课堂拓展成了全方位和多渠道的学习时空,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权,弥补了课堂学习的不足,并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内涵和实质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大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其语言技能的获得需要经过学生个人的实践。而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法,讲解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抑制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在当代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以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角,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把课堂变成语言实践的场所,既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使他们具备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交际能力和自我提高能力,以满足社会工作岗位对学生外语素质和外语能力的要求。
此外,我们需要注意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并不是要抹煞教师的作用。相反,教师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其指导作用是进一步提高而不是消减。教师应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确定培养目标、教材、教学重点,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及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教师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策划者和管理者,学生实践的鼓励者和参与者,学生问题的分析者和解答者。
(二)确立“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的教育目标
大学英语教育应把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而不能单纯着眼于学生掌握了多少个单词和句型这一机械的学习结果。因为社会检验一个学生外语水平的评判标准,不是简单地基于他对这门语言知识了解的多寡,而是以能力为判断的准则。因此,我们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将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
课程建设是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中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是实现外语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索,遵循课程建设的自身规律,顺应学生的认知要求,为社会培养出急需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鼎民.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实践与反思[J].外语界,2006,(S1).
[2]臧国宝,王秀银.“大学英语”课程网络化在线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外语电化教学,2003,(4).
[3]蔡基刚.试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基本原则和精神[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
[4]范捷平,李媛.论柏林模式与外语学科改革[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
[5]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本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课题“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课题编号:07YB076)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