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艺术的语言走进课堂

2009-06-24谢丽红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艄公启迪黄河

谢丽红

著名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学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不会运用艺术的语言,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学生长期在平淡无奇的语言环境下学习,情绪很容易疲乏,久而久之将失去学习的动力,即使学习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也不会对学习产出很大的兴趣。不要让学生成为仅仅是被“喂饱”的鸭子,要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有自己的问题,自主的思考,品味和感悟,能课堂中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由此说来,课堂就离不开艺术的语言。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优秀的教师能通过艺术的语言,让论坛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情调和学习氛围,这也正是新课标对教师语言提出的新要求,是学生在心底里深切呼唤着的。我在课堂中常对教师语言的艺术性进行有益的尝试,深刻地体会和领悟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

一、像泉水——清亮

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就是要为人师表,要给孩子塑造一个人类文明的光辉形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语言必须是洁净的,文明的,健康的,要用泉水般清亮的语言去触动学生的心弦,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二、像乐曲——动人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思想也是丰富多彩的,在不同的时刻表现不同,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也要像不同的乐曲一样打动学生的心扉。有一次,在教《海底世界》时,我让学生读课文中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我微笑着走到他的跟前,悄悄地多他说:“噢,你那么读,小动物们会被吓跑的。”让学生觉得老师的善意的批评,同时也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了,从这节课中,我体会到:老师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不仅赢得了学生真正的尊敬和爱戴,更点燃了学生心灵深处智慧的火花。

三、像火炬——激励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有时像一把燃烧的火炬,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i,使“情动于衷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 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如:教学《月光启蒙》一课时,我这样运用激励的话语去引导学生思考,练说:“如果现在你就是文中的‘我,在这浓浓的月色里你享受着夜的宁静与清幽,享受着这如水的月光,月亮吐洒着它的清辉,洒在我们的篱笆小院上,也洒在妈妈的身上,我们就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听着她甜甜的歌声,你会想些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涵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今天当我们再回想母亲当年唱的那些令我们快乐无比的歌谣,又是一种什么的心情呢?为什么?此时你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充满着情感的魅力,使学生都感到有一种信任的力量浸透在自己心里,深深地感染着学生并打动学生的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想去表达,乐于表达,学会表达。

四、像钥匙——开启

教师可以说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教师的语言要能够诱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在关键时刻,点拨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发其创造的欲望。如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时,我这样启发学生:“黄河上惊涛骇浪。可艄公却如履平地,他真不愧是黄河的主人。假如同学们是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即将上岸了,想对艄公说些什么呢?”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就会有不同的认识。刚才很多同学认为黄河的主人是艄公,那么换个角度来思考一下,黄河的主人还可以是谁呢?为什么?此时教师的语言就像是一把开启学生混沌思维的钥匙,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的主人。

所以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是教师基本功的体现,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和可操做性。特别是艺术的语言是学生学习的润滑剂和动力,让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用艺术的语言贯穿课堂,才能让学生能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学习,从而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适当的锻炼,开阔视野。何乐而不为呢?

猜你喜欢

艄公启迪黄河
汉江渡口——两代艄公的“价值观”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广义RAMS解读与启迪
古道 古码头 老艄公
自然的启迪
失去了什么
“不等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