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心理教育,促进健康成长
2009-06-24潘江
潘 江
班主任不仅是班级学生的直接管理者、教育者,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当今形势下,班主任不仅要关注班级的管理、学生的成绩和思想表现,更要关心学生的情绪、情感和心理健康。 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阶段的学生(这里也包括技工学校的学生)不仅处在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学生心理上的健康发展对他们的认知能力、社会适应、道德养成、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调节和保证作用。而情绪则是一个人情感的外在表现,是心理的晴雨表。作为班主任重视学生良好的情绪的培养,使他们情绪稳定,对生活、学习、工作充满热情,积极、乐观、向上,能够调控自我情绪,能和周围的人或事处于和谐的状态中。这对于管理好班级,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顺利完成班级各项教育目标,会有很大帮助。
因此,加强技工学校教育中的心理教育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情绪,促进他们身心素质和谐主动发展,是目前技工学校班主任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一、技校生主要心理缺陷及其原因分析
一方面,技工学校的发展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连。技工学校培养出的中高级技术工人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技术岗位上所发挥的作用,已逐渐被人们所共识。技校毕业生拥有企业一线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他们的素质如何,尤其是心理素质如何对企业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可小看。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存在不尽合理的地方,技工学校在生源选择上处于劣势,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除了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外,在不少技校生身上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
技工学校学生不良心理和情绪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一是自卑,这在技工学校的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中的不少人表面上看起来对什么都无所谓,实际上,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隐藏着很大的自卑,总以为自己低人一等;二是厌学,学习自觉性差,把学习看着是应付家长和老师的差事;三是逆反心理,把老师和父母的管教看成是和自己过不去;四是心理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控能力、抗诱惑能力差。五是行为偏异。这些不良心理和情绪,可以概括为抑郁型、冲动型和反常行动型三种类型。抑郁型的学生常常悲观、失望、沉默,性格孤僻,不爱与同学交往,常为一点小事而伤感、哭泣。冲动型的学生比较急躁、冒失,常为一点小事而大发脾气,有攻击性行为且难以自制,经常为小事与同学大打出手,甚至在课堂上顶撞老师。反常行动型的学生往往伴有出走、逃学的现象,厌世甚至走上绝路。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原因。一方面,由于我国现阶段应试教育模式,重视知识、技能和既定规范的灌输与强化,忽视学生情感和个性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急剧变革,升学和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
第二,家庭原因。现在,独生子女多,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宽容,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忽视对子女团结、协作、助人等意识的教育;有的家长错把粗鲁当严格,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古训,轻则训斥辱骂,重则棍棒相加,体罚折磨,把子女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心理隔阂加深,形成子女对父母的畏惧、怨恨和反抗心理;有的父母、祖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求不统一,当着孩子面唱对台戏,孩子无所适从,矛盾重重,教育的作用互相抵消;有的父母把子女当成“小皇帝”事事相依,要物给物,要钱给钱,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自私自利,不体谅尊敬父母的懒、馋、娇、散、狂等不良恶习。有些家庭关系不和,家庭结构缺损,孩子失去家庭温暖,得不到父母细心调教和关怀,孩子得不到完整的父爱和母爱,造成孩子心灵的严重创伤,甚至心理畸形。
第三,学校原因。个别教师对学习差的或犯过错误的学生,挖苦讽刺,冷漠歧视,甚至体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一些教师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方法简单,不经意之间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仅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反而增大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二、班主任在技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加强对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有许多方面的工作要做。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努力营造宽松、充满爱心的班级氛围
温家宝总理2009年9月在北京市三十五中调研时指出:“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好的老师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有些话甚至不对父母讲也愿意跟老师讲,老师能帮助他解决思想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没有爱心是不可能的。
虽然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对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后进学生。“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一句不当的批评,可以使学生感到委屈、心冷、失去信心。老师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体验进步成长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有些习惯是长期养成的,因此,改掉坏习惯同样需要个过程。因此,面对犯错误的学生,要允许“旧病复发”,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学生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
对于所谓的“差生”,多给一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按照“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在学生的学习成绩等多方面产生效应。对此,我是有同感的。我校2006级化工工艺班的一名女生,其它方面都比较好,由于基础差,学习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到了二年级,累计有五门学科考试成绩不及格。对此,她自己也感到很失望,感到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心理负担很重,甚至不想学了。对此,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并没有歧视她,更没有让她随便辍学,而是不断地找她谈心,指出她以往学习中地成绩,帮她找出原因,鼓励她恢复自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生的学习成绩逐渐提高,原来不及格的学科也全部通过补考,并且在毕业后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单位。
面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多给点爱心。我校有一名学生,属特困家庭,经济困难。但该生学习刻苦,虽然家住谏壁,但从不迟到,就是性格内向甚至有些自卑,每到新学期开学就为没有学费而发愁。对此情况,班主任一方面经常找她聊天谈心,有意识的让她多接触同学,培养她开朗的情绪,另一方面组织全班捐款,让她感到班级的温暖。经过努力,该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情绪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只有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充满爱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班主任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班主任,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从而为学生良好情绪的形成奠定感情基础。
(二)通过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智力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特点,班主任通过开展“学习为了什么”、“磨砺坚强的意志”等主题班会,配合“学习竞争伙伴”、“进步之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开展评比“先进宿舍”、“文明班级”等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达到行动自律的目的。
我校一些班级还通过开展与单亲家庭学生“手拉手”活动,让一名单亲家庭的学生与多名学有所长,富有爱心的学生组成“手拉手”互助小组,一起讨论问题,一起谈心,遇到困难,大家援助解决。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心理品质,防止闭锁心理。
(三)重视对情绪异常学生的教育
作为一名班主任,平时要善于观察,从细微处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及时发现,及时分析原因,及时疏导。我校有一名学生,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对他百般溺爱,养成他固执,一不满意就要发脾气的坏习惯。有一次,期中考试成绩很不理想,他不能正确看待家长的批评教育,情绪反常。第二天,数学作业未做完就交给老师,数学课上,老师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的心理就更加承受不了,竟然抓起讲台上的两盒粉笔扔在地上,还漫骂老师,之后便是一场哭泣。对于这样的事件,班主任没有简单的把它作为一件普通的违纪来处理,而是首先找他家长深入了解情况,在得知具体情况后,进行说服教育,终于使他认清了自己在课堂上的不理智行为,承认了错误。本学期一天中午,一名学生紧张地告诉班主任,这位同学又不知怎么了,在班上大叫几声,又哭起来。经了解才知道,那天他上网看到一则消息,说某个电台举行一个谈话节目,有一个日本人竟然打电话到电台,把中国骂了十分钟。他感到十分愤慨和伤心,才大叫大哭。对此,班主任也没有简单的认为该生心理不正常,而是抓住机会,教育他,勿忘国耻,大喊大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用实际行动报效国家,才是正确的方法。经过多次反复教育,该生情绪逐渐稳定,学习热情不断提高,学习成绩进步很快。古语说得好:“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我想,在对学生不良情绪的疏导方面,一定要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心理的需要,在理解沟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自我,鼓励他们完善自我,不断形成良好的情绪。
我校还有有一位学生,其父母离异后又各自组织了家庭。这位同学跟其父亲生活。由于继母生了小孩牵扯了精力,父亲对他照顾不够,致使这位学生情绪低落,学习缺少劲头。为了帮助该生,班主任分别找来他的父、母亲,了解情况,同时有的放矢找这位学生谈心,鼓励他克服消极情绪。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该生终于走出阴霾,脸上有了笑容,成绩止跌见长。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但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变革和发展对班主任工作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班主任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