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教学中的“问”的重要性

2009-06-24张美玲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中学物理情境探究

张美玲

在长期的旧式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受大纲和考试范围的影响,忽视了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有问题时怕问不好导致同学笑话、老师责怪而不敢问;或是受所掌握的知识和思维能力的限制,缺乏正确的提问方法,不善问。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若是老师把刻意追求的问题提供给学生进行探究,就会造成学生缺乏积极性、主动性,问题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效果欠佳。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发动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创造科学探究的学习机会很氛围。教学过程相应地有五个阶段:创设问题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升华。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从学生所经历的事务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这是物理教学中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正如《标准》所述, “在《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生活中时时处处有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经历和感受。因此课堂伊始,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创设符合教学艺术特点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探求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想象、思考,进而发现问题。因此,呈现的问题应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不妨从以下方面设计:(1)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2)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3)有趣的实验现象;(4)倍受关注的社会热点;(5)神秘好奇的高新科技;(6)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7)典型的错例分析;……

现选取简单的典型事例分述如下:

情境1:水往低处流;

情境2:长久保存的历史字画;

情境3:自行车的车把手上雕有美丽的花纹;

情境4:食盐、味精的使用;

情境5:铁钉生绣;

情境6:酒精和水混合;

情境7:白磷自燃;

情境8:秋冬大面积的流感;

情境9:火箭升空;

情境10:曹植称象;

情境11:人推桌子不动;

……

上述实例,对学生既具有亲和力,熟悉且能学以致用;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考。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逐步使学生会观察,懂得观察,并养成随时认真观察的习惯。

二、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适时的要求首先引导学生明确问题是什么?然后思考该问题与哪些知识点有关?为什么会出现该现象?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最后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干什么?

例如,对于上述情况,学生在明确问题之后,教师可以总结归纳出相应的问题:

1、水为什么总往底处流?

2、历史字画为什么能长久保存?是利用了哪种物质的什么性质?

3、车把手上为什么要雕花纹?是为了美观吗?

4、食盐、味精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你还知道哪些调味品在水中的溶解性?

5、铁钉为什么会生锈?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变化?致使铁钉生锈的原因有哪些?

6、为什么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少了?说明了什么问题?

7、为什么白磷不点火也能燃烧起来?

8、流感属于哪一类病?如何预防?

9、火箭依靠什么力量升空?使用的是什么燃料?使用该燃料的优点有哪些?

10、曹植使用的是什么原理?对你有何启示?

11、桌子此时受到了几个力?各个力有什么关系?

上述问题,有的问题比较简单,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拓展;有的问题看似简单,容易出错,如第3和第11问;有的问题回答必须切合实际,如第8问;而有的问题需要考虑全面,甚至进一步讨论,如第5和第9问。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善于控制。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据教师提供(或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实验设备进行自主探究,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协同努力,尝试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运用多种物理方法去研究探索。引导的方法主要有: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和补充片面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迁移应用,问题升华

学生在得出正确的结论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联系以有的知识经验,横向纵向类比,形成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

例如:学生学完浮力问题后,可以做出下面的小结:

(1)浮力题不管如何难,也只是用到两方面的知识:阿基米德原理和力的平衡条件;

(2)浮力题变化虽多,其解题思路是不变的:

①找准浮体,即确定研究对象;

②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③列出物体受里的平衡条件;

④求解作答。

此过程使学生形成了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运用了比较、演绎、归纳、综合等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概括能力等。

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即变被动的知识灌输为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讨论和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巧于创设问题情景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注意恰当地评价学生的发言。奖励学生最好的办法是教师真诚的评价语。我们要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发言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而不能不加分析地盲目鼓励或使评价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物理学基础教程林清凉, 戴念祖编著.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 魏日升 张宪魁主编

中学物理教学法 许国梁主编

中学物理教与学 阎金铎主编

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 商继宗主编

猜你喜欢

中学物理情境探究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基于Multisim仿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中学物理教师的哲学使命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