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日月长
2009-06-24查一路
一位研究社会学的学者来访问。我陪他在街头散步。他突然问我,现代人最缺少的是什么?我一时语塞。他指一指人流说,你可以从人的脚步中找到答案。你看,现代人的脚步何等匆忙,缺少的正是“从容”。
他说,每到一处,他都会留心观察一下人的脚步,渐渐总结出一个规律:大城市,或者沿海城市,人们脚步匆匆,城市由大而小,脚步依次放慢,只有在乡村,人们的脚步较为缓慢,较为从容些。临别时,他送给我一句话——从容日月长。
一个星期后,我收到他发来的短信。短信上,他提出问题,让我给出答案。
第一则:英国一位名叫史蒂夫的彩民,刮开彩票,欣喜若狂——中了100万英镑大奖。兑奖前,他分散了钱财,辞去了工作,订购了名车。然而,当他拨通兑奖的电话后,顿时傻眼,他把号码16看成了15。为此他追悔莫及。一时的慌乱让他散尽了钱财,因此失业,并因此为买不起的名车支付高昂的违约金。
问:看清是15还是16其实并不难,为什么史蒂夫把16看成15呢?我明白他的意思,迅速给出答案:该彩民缺乏从容。
第二则:一位日本人因为心脏病做了外科手术,出院时医生给他看账单。他突然气血攻心,心脏病再次发作,不治而亡。
问:生命和账单,孰轻孰重,谁都掂得清。他本不应该面对账单如此激动,为什么他会这样?我迅速给出答案:该病人缺乏从容。
该学者接到我的短信后,大喜过望,以为短期内对我的培训取得了丰硕成果。其实,我是按图索骥,顺水推舟。这种傻瓜式的回答,谁都会。但是,两则小故事包含的道理,却不能不令人思之审之。
在金钱、欲望的缠绕与诱惑中,现代人最容易失去的是从容。而“从容”,又是最可贵的状态。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从容不迫的人,凡事能应付自如,心神安静,沉着镇定。从容,随之而生优雅。在自然而然中,接受生活与人生规律的安排,行止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明代养生学家吕坤在《呻吟语》中提出:“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急促者,气尽也;从容者,气初也。”要阐发的道理明白不过:从容如朝晖,急促如夕阳。
苏格拉底是从容的:临终前,含笑送走妻儿,平静喝下毒酒。最后的遗言是对一个弟子说的:“我还欠阿斯克里皮乌斯家一只鸡,不要忘了还他。”本来朋友们为他做好了越狱的准备,如果不拒绝,他可以活下来。但是,他选择了别人无法选择的结局,接受一般人无法接受的命运。临死,竟然还能想起欠邻居家一只鸡,这种风度是伪装不出来的。让人领略到极致的优雅。
金圣叹评《水浒传》之后就去了狱中,他在狱中有另一项发明。这项发明与其评《水浒传》同样让人惊叹。秋风渐起,轮到他告别这个世界时,忽然他的味觉鲜活起来。他告诉人们:“花生米与豆腐干同食,有牛肉味。”金圣叹未必是位美食家,他可能觉得,人生有时是需要从容的,需要坦然地接受生与死,需要欣然地接受美丽与哀愁。一个人一生迟早要明白类似的至理,只是时间问题。
越南前主席胡志明写过一首中文诗,其中有这样一句:“处事从容日月长。”胡志明了解中国楚汉之战的历史,广武阵上,刘邦被项羽的箭射中前胸,他有意“伤胸扪足”,手捏脚趾说:“敌人乱箭射中我的脚趾头了。”一语骗得军心稳定。举重若轻,从容镇定,为他赢得了一场战争和一生的基业。
所以,吕坤说:“事从容有余味,人从容有余年。”
文/查一路
周文燕摘自《做人与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