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困难,出版业如何突出重围
2009-06-23万国清
万国清
与2008年上半年不同,2008年快结束时多数人已经接受经济危机正在来临的判断,到现在经济危机正在进一步加深,专家乐观的估计今年一二季度是底,悲观的估计要等到2012年才能走出低谷。我要对出版同行们高喊:狼来了,来的不是一条狼,而是一群狼。
金融危机对出版业的影响凸显
我们来回顾一下,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期间,出版业遭受重创,图书销售4年间从1.8亿美元猛跌到0.8亿美元,大约有40%的出版社倒闭。看到如此的数据,还能说我是在危言耸听么?当然,这次经济危机在有了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后,影响应该不至于像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那样坏,但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准备好足够的对策。
从开卷《全国图书零售市场成长性分析》可以看到,2008年10月,开卷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87%,11月开卷综合指数再次同比下降0.21%。这是开卷综合指数8年来首次同比下降,并且持续两个月之久。特别是少儿、机械、建工、计算机等图书门类尤其明显。
应该说突奔而来的狼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出版社内部管理混乱,出版企业观念的缺失,策划人才,营销人才的缺乏,数字化媒体对出版业的围攻,经济危机对出版业的影响,从内容产生机制、产业链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到行业的诚信状况,都不容乐观,而由此导致的系统性风险,才是威胁出版社的头狼。
各种举措求生存
寻找安全的地方。合理的出版规模,较好的出版质量,合理的上下游供销秩序就是安全之所,不过多年来出版社已经养成的粗放型出版习惯短时调头谈何容易?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聚焦图书上架与销售》中指出:品种数大量增加、单品种销量水平两极分化是当前图书零售市场的重要特征,而图书价格上浮与品种数增长的作用相比,已经显得逊色。依托品种数扩张的增长方式,必将导致大量行业资源的占用,这是产业粗放型经济的典型表现。安全之岛离得太远,现在就指望它是不现实的。
做好图书营销。做过图书营销的人员估计都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普通图书编辑不认可营销、将营销与发行等同、将常销书营销等同于畅销书营销、没有较合理的营销考核及管理办法等等。这些现象说明图书营销正处于幼年期,极不成熟。这种营销方式在没有狼群时还能做幌子,群狼来了麻烦可就大了。当然现在不是说出版社就没有好的营销,少量的还是有的。但对付群狼,强者的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常销书营销、畅销书营销、教材营销、网络营销、精细化营销、数据库营销等等做法要有热度,解决好优秀图书与读者之间信息交换的问题,对营销管理及考核多做探索……,如果做到了这些,何怕狼来?
寻找图书市场的火种。打造市场需要的图书,这就是火种!现在不是没有火种,而是没有发现或发现了却太心急,放了太多柴草在上面把火又给捂死了。时下图书出版跟风现象就如同在火种上放了太多的柴草,火只有熄灭的份,取暖和驱狼都指望不上。计算机图书市场规模已有多年处于下滑之中,计算机图书的火种在哪里?和行业的结合就是最有希望的火种。计算机就是一种工具,研究它的原理只能是少数人的事情,更多的人要考虑它的行业应用。它可以作为工业控制工具、管理工具、计算辅助工具、数据处理工具、商务交流工具……,这些才是计算机真正的出路,把大把的精力集中在Windows、Office普及上而不下力气开发计算机的行业应用,是典型的顾头不顾屁股的做法。
尊重市场规律。对图书出版来说就是别给明天挖陷阱,不要违反市场规律。市场这只头狼行为是基本符合自然规律的,以品种掘取市场份额的结果就是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出版大崩溃。以降低质量要求、增加新人、提高个人工作量来获取更高的图书出货量,就是牺牲图书质量和读者信任。最近的事例,就是以三鹿为代表的三氯氢胺奶粉事件。
出版社要想躲过群狼的攻击,度过这个寒冬,一要建立图书的整体营销机制,这是当务之急,二要多寻火种,打造出适销对路的图书,三是顺从市场规律,逐渐由粗放式经营转向精细化发展之途。
令人担忧的现实
刚刚过去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反馈的信息不大好,2009年1月9日《新京报》C21版文章《北京图书订货会新书井喷》中说“多数作家认为金融危机会变成文学图书市场的一次机会,会有很多‘平时没时间看书的人拿起书本。”北京图书订货会快报中的《CIP数据预测2009京会新书》显示“以2009北京图书订货会开幕前2个月(11.1~12.30)为统计时限,各出版单位为订货会准备各类新书共计45377种,比去年同期(38589种)增加6788种,涨幅高达17.59%”。
图书品种上升是非常不好的现象,去除奥运会的影响,涨幅高达17.59%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事情,也说明了多数出版社短期内不会放弃粗放型经营的手段,这将会使出版业的危机进一步加剧,为将来带来更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