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勿量化历史文化名城价值
2009-06-22张思宁
张思宁
若不是沈阳故宫申请世界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硬将大白楼削去了10多米,沈阳故宫便会永远淹没于大商场之下了。
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这样的名词术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眼前。街区也好,名城也罢,无疑都保留着经历世代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之所以这么命名,就是要更有效地保护它们。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饱含着深厚的历史沉淀、遗迹和风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就是保护城市文化根脉的延续和发展。然而,在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一些历史文化街区正在被庞大的建筑群所淹没,房地产开发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矛盾日益加剧。历史文化街区常常被量化得只剩下“经济价值”,在推土机下遭遇破坏,这恰好与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相一致。
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是在历史延续中逐渐形成的,不仅保存着城市记忆,也是房地产开发商激烈争夺的黄金地段,经济利益驱动的暗流不断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出挑战,城市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矛盾相当突出。很多时候,在追求经济利益和保护历史文化的较量中,最终结果是推土机获胜,一些历史文化街区在轰鸣声中烟消云散。
沈阳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被视为沈阳开端的“候城”,是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大将秦开设立“辽东郡”时构筑的。然而,修建商业广场时,深埋地下的“候城”遗址曾经露了一面,很快又被开发商埋入地下。想见2300年前的“候城”遗迹,只能寄希望于博物馆里的抽象文字了。
随着城市建设迅猛发展、人口增加和城区改造,相当一部分建筑物的造型、体量、风格和色彩与传统风貌不相协调,部分具有历史保护价值的街区也受到破坏。曾几何时,被誉为塞外紫禁城沈阳故宫的凤凰楼,是沈阳市最高的建筑,在1995年,它身边突然站起来一个比故宫高一头的大白楼,若不是沈阳故宫申请世界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硬将大白楼削去了10多米,沈阳故宫便会永远淹没于大商场之下了n
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城市建设的威胁,一旦惨遭摧毁,就永远不能再生,即使按照原样重建,也丧失了历史价值和信息。原本差异很大的城市越来越多地陷入千城一面的泥塘,城市特色丧失成为城市建设十分突出的问题。沈阳的赵玉民,为了将城市历史装订成册,退休后整天骑着自行车、背着相机,拍遍了沈阳市的大街小巷。然而,一些历史遗迹,他前脚刚拍完,后脚就被推土机夷为平地。他爬到十多层高的楼上,拍下一幅“盛京兵部府”俯视全貌图,之后不久,这幢建筑便在城市的天际线上永远消失了。虽说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但是,没有了历史文化街区,就割断了城市文化的根脉,历史文化名城也就失去了时间厚度和城市个性,再高的楼,再宽的街道,也无法弥补城市文化的缺失。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这不是简单的规划问题,而是综合的社会实践。最近,沈阳市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范围和具体措施,对沈阳明清时期以来留存的所有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如果擅自迁移、拆除历史建筑并造成严重后果,对单位拟处最高50万元的罚款,对个人拟处最高20万元的罚款。虽说这是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具有可操作性的条例,只是惩罚金额还有待商榷,不足以起到威慑的作用。对一处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房地产开发,开发商只需卖出一套房子就足以交纳罚款。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环境保护有些相似,是短期和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冲突和较量。历史文化街区的经济价值是绝对无法量化的,其本身就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西安城市建筑以唐风为主,同时保留明清、民国时期的优秀建筑。老城的行政、交通、居住功能逐渐弱化,旅游观光、文化交流功能加强,成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范例。历史文化街区的知名度更是一份巨大的无形资产,不仅是文化旅游的核心要素,也是商业活动产生附加值的潜在源泉,能带来永久的经济利益,是城市发展的资本和动力。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是沉积下来的城市文化,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建筑学家说,历史文化街区像树的年轮,记载着城市的历史;像厚重的书籍,积淀着城市文化。西方国家曾经走过的弯路提示我们,以开发商为主导的大规模改造,会导致经济利益至上、割断城市文化根脉、损害城市文化价值等消极后果。城市建设应当让历史文化街区的年轮更鲜活,更富生命力。这不仅可以强化城市空间的可识别性,还能丰富城市文化,促进城市特色的多样性。城市的高度,不仅在于城市建筑物有多高,更在于城市的文化底蕴有多深。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当提升到保护城市文化安全的高度,才能保证城市文化不被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