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字在台湾逐渐火起来
2009-06-22
本报特约记者 施 为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李春明
马英九日前表示,为方便两岸民众交流,汉字可采用“识正(繁)书简”(认识繁体字、书写简体字)的方式。这席话在岛内各界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马英九19日再次出面表态说,他对繁体字“一往情深”,“识正书简”是“对大陆说的”,并建议两岸民间合编繁简对照的“中华大辞典”。与此同时,针对全球兴起的汉语热,大陆在全球各地广设“孔子学院”,马英九也提出“台湾书院”概念争取华文市场主导权,并提出50亿“文化外交基金”设立“台湾奖”,希望成为“华人的诺贝尔文学奖”。短短的几天内,马英九连续针对简体字发表看法,显然不是无的放矢。事实上,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入,在眼下的台湾,简体字已拥有了一席之地,但繁体字在台湾仍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
简体字曾经是“禁忌”
1956年,为了方便书写和辨认,大陆对传统的汉字进行了简化,把收录在“康熙字典”里的47035个汉字,缩减成了2238个简体字,之前的写法便成了繁体字(台湾称“正体字”)。而当时台湾的国民党当局,因为极力推行反共政策,把大陆的所有东西都视为“洪水猛兽”,简体字也不例外。在当时的台湾,使用什么字体,常常被认为是“涉及意识形态的问题”,别说是写简体字,就连横排文字都成了“禁忌”。
为了解大陆以及学术研究等实际需要,许多台湾人还是冒着被扣上“通匪”罪名的危险,偷偷地购买和阅读简体字的书籍。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台当局的两岸政策逐渐放开,两岸交流日益频繁,简体字也在台湾悄悄流行起来。但由于法律的禁止,此时的简体字在台湾仍处于“半地下”状态。台湾东森电视台主播卢秀芳曾回忆说,当年一个朋友带她去买简体书,拐弯抹角来到一个小地下室,还得跟老板说明是某某介绍来的。由于简体书得来不易,一些台湾学者有机会来大陆时,一定要去逛书店,买书也不是一本本地挑,而是整个书架整个书架地买。台湾“中央研究院”有一位林姓研究员,1990年访问大陆,在北京一口气买了9000包书,每包大概20本,共计近18万册。寄回台湾后,他拿小车拖了两星期才全部搬回家。
简体字书逐渐被引进
1992年,台当局制定《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明确规定大陆图书可以限量购入参阅,但不得公开贩卖。一些台湾业者于是不惜以各种渠道进口后,在大学周边的小市场上销售。由于进货不易,简体书在当时的售价相当高,一本标价1元人民币的书,可以卖到大约30元新台币。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2003年7月,台当局正式开放大陆简体图书在台公开销售。简体字在台湾终于拥有了“合法身份”,并迅速掀起了一股“简体风”。简体图书在台湾的销量迅速增长。据台湾“新闻局”的数据显示,2003年,台湾进口简体书的申请册数约为14万本,2008年,申请册数已增加到约191万余本,足足增加了13倍。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开始接受简体字,认识简体字。高雄和春技术学院等台湾高校开始将简体字列入语文必修课,台北大学还举办了“简体字辨识比赛”,专门研究大陆问题的政治大学东亚所、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研究生的简体书甚至比繁体书还多。一些台湾商家更是从简体字中嗅出了大把的商机,著名的景点和饭店率先制作了简体字的宣传资料,并对员工进行简体字培训。2008年大陆开放赴台旅游后,在台湾的街头,简体字的广告、指示牌也逐渐多了起来。甚至连台湾官方也开始使用简体字,高雄县、台南市、台北县以及台当局“新闻局”、“中央银行”等都推出过简体字的宣传材料,“总统府”也有自己的简体版网页。台湾的一些政要也使用简体字,甚至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也用简体字给同僚写信。
繁体字仍是主体
虽然简体字在台湾正呈现流行的趋势,但繁体字在台湾仍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由于台湾初、中级教育中只教繁体字,因此在目前台湾懂简体字人中,大部分都是20至49岁左右的高知识人群,普通百姓中认得简体字的人并不多,青少年和超过50岁的老人中,认识简体字的人更少。2006年4月,台湾《中时电子报》曾进行过民调,只有14.5%的民众可以完全看懂简体字,完全看不懂简体字的民众高达44.5%。新加坡《联合早报》今年4月以“登陆台湾20年,简体字没打败繁体字”为题发表文章称,简体字在台湾已被部分学术界和专业人士接受,“但普通大众仍看不惯,也不太会写”。文章还援引业内人士的话称,大陆简体书在目前的台湾图书市场中,仅占有约5%的份额,而且大多都是学术和专业书籍,尚未进入大众读物和流行文化。
台湾资深媒体人白德华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称,简体字目前在台湾仍有很大争议,这主要与某些群体对简体字的极力抵制有关,绿营方面是出于政治考虑提出反对意见。还有一些台湾学者认为,台湾才是中华文化的“正统继承者”,而繁体字正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因此,他们极力主张保护台湾语文的“主体认识”,抵御简体字。此外,鉴于全球许多地方都掀起了“汉语热”,台湾也不想落后。台湾“教育部”几年前就曾宣称,应利用“正体字”优势,抢攻“华文学习市场”。此次台当局计划仿效大陆的“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开办“台湾书院”,并拿出50亿元“文化外交基金”设立“台湾奖”,有与大陆争夺华文市场主导权的意味。当然面对当前的“汉语热”,不管繁体字还是简体字,既然同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应同为中华文化发光发热尽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