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居民的教育观念和消费特点
2009-06-21郭培培
郭培培
摘要: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支出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倾向,而教育价值观念却并未转变。认为上了大学,成了专家、教授、学者、发明家,才称得上“人才”,这是一种狭隘的人才观。21世纪要求我们有的是在受教育过程中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观。
关键词: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发展教育价值观念人才观
1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发展现状
新世纪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59元,比2002年增长了52.7%。农村居民收入平稳较快增长,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比2002年增加1111元,增长44.9%,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持续增长,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约8697元,比2002年增长了44.2%,报告称,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也有所变化,主要向发展性和消费性消费倾斜,在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等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的支出大幅度增加,尤其教育所占比重稳步提高。
2教育价值观念及我国在个人教育价值取向上的特点
教育能在多在程度上培养一个人,取决于教育价值。教育价值是指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种客体,对社会主体和个体主体的发展需要的一定满足(适合、一致、促进等)。
多年来,尽管党和国家反复强调要将普通教育转到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轨道上来,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但是,到目前为止,从学校、家庭到社会,人们还是乐此不疲地围绕着升学率兜圈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升学率的高低,成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
3何谓人才观,目前我国人才观出现的问题
人才观,即什么是人才的问题,这涉及到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决定着如何看待教育质量的问题。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上了大学,成了专家、教授、学者、发明家,才称得上“人才”。这是一种狭隘的人才观,把基础教育引向了只重视少数尖子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邪路。其实人才是多样化、多层次的。一般而言,人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勤奋工作,富有创造精神,为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的普通劳动者:一类是有特殊专长,在某一领域内做出特殊贡献的高级专家。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看,上述两种人才虽然处在不同层次,却无轻重贵贱之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需要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又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劳动力量。自诺贝尔奖金设立以来,英国已经有60多位获奖者,日本却只有六位,但近几十年来,日本的经济发展却大超过了英国,这主要是因为日本有一支高水平的劳动力大军。基础教育的任务在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水平,它无法培养成熟的人才,而只能培养“人才苗子”或至多只能培养出“半成品”。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把着眼点放在少数人身上,势必会忽视甚至牺牲大多数,将许多有一技之长的人排斥在“人才”之外,以致延误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劳动力量的形成,给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损失。
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很多人对人才这个概念进行不全面的理解。在许多教师、家长甚至一些领导者眼里,分数高的是人才,高级人才是人才,除了这些就不是人才了。这些人头脑中缺乏多层次人才合理结构的观点,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人才这一概念的外延狭窄化、单一化了。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多层次的人才,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训练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当然我们提倡多元的人才观,并不意味看将人才这一概念泛化使用,人才必须是有品德有才能的人,必须是具有各方面良好素质的人,这一点是不能有任何动摇的。如果我们不树立多元的人才观,就难以正确地解决好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就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人才。还需指出的是,过去我们讲人才,只重视人才的文化、业务素质方面,严重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这样搞下去,就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的。
4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德”的方面,社会各界一致认为,21世纪的人才,“德”是主要的。首先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高尚的情操,坚定的信念,健全的人格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热爱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其次在道德修养方面,应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先人后己;自觉遵守社会秩序与公德,具有求实的联系群众的踏实作风,具有敬业精神。
在知识方面,社会各界突出强调了如下三点。第一,21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是生产高度社会化、科学化的世纪。因此,21世纪的人才必须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第二,21世纪,生产的复杂化要求人们是通才,具有宽广的综合知识基础。第三,未来的世纪必然既重视理论知识,又重视应用知识。21世纪人才的知识结构也必须是理论知识与应用知识的结合,尤其工具性知识如外语与计算机知识I必须掌握,如果未来的人才不掌握上述几方面知识,将不会有所作为。
在能力方面,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应具有以下能力:
第一,创造能力,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必须具有立足于本职工作基础上的创造思维与创造力。并认为这是21世纪的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第二,学习能力。未来社会是科技的社会、知识的社会、终身学习的社会。作为一个跨世纪的人才,不仅要肯于学习,还必须善于学习,具有学习能力。能及时地高质量地吸取掌握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不具有学习能力的人将成为社会的落伍者。
第三,合作能力。大多数人强调未来的社会,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必然是合作关系、伙伴关系日益加强。为此,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合作能力,在合作中取得成功。不具备合作能力,个人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和损害。
第四,竞争能力。未来社会固然要求合作,但同时也充满着竞争。只会合作,不懂竞争,肯定会被淘汰。
第五,抗挫折能力。在新世纪里,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每个人将会面临困难与挫折,成功与失败。因此,我们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与顽强的生存发展能力,必须有良好稳固的心理素质。这是获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此外,各界都对动手操作能力给予了足够的关注,认为在未来社会里,不仅要会动脑,更应会动手。操作能力是综合能力的反映。
总之,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教育观念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他们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教育水平的提高制约着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水平同样影响着教育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