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诵文章三两篇 不辞长做引路人

2009-06-21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9期
关键词:日记效果

张 萍

[摘要] 根据教材要求,我向同学们提出了每天坚持写日记的要求,而学生在习作时经常抱怨没有内容可写,针对同学们的这一状况,我决定把读学生的日记纳入到教学中来。实践证明,读日记的确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 日记 泛读教学 效果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提出培养学生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根据教材要求,我向同学们提出了每天坚持写日记的要求。没想到要求一发布,教室里怨声一片:“天天写日记,有什么好写的呀!”“总不能天天写上课、吃饭、睡觉吧”……针对同学们的这一状况,我决定把读学生的日记纳入到教学中来。实践证明,读日记的确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引导学生选材

在物质生活日益发达的今天,同学们的生活可谓丰富多彩。功能各异的玩具,花样繁多游乐场,各种类型的聚会……可同学们对这些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却熟视无睹,在习作时经常抱怨没有内容可写。在学校举行的一次以“玩”为题的作文比赛中,居然有百分之八十的同学写了《老鹰捉小鸡》!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的一段话道出了其中的原委:“譬如种植之物,人力随分已加,但正当那时节,欲发生未发生之际,却欠了些小雨,忽然得这些小雨来,生意岂可御也。”学生的生活积累有了,仅仅是欠了些“小雨”,这“小雨”指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教师适时引导。如果教师引导的“小雨”经常滋润他们的心田,习作这棵小树怎能不郁郁葱葱呢。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坚持给同学们读他们自己创作的日记当成是引导他们的“小雨”,因为学生的作品最接近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如果在全面了解、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有代表性的作品给同学们范读,可以起到很好的引领、提升的作用。

例如,我在一次上语文课的时候,请一位同学到前边去表演,当叫到李雨豪时,他不仅反应慢,而且说话吞吞吐吐,还做出了各种小动作,引发了同学们的笑声。当天晚上,刘书艺同学便在她的日记中记述了这一过程:今天,张老师让我们到前边介绍老羚羊是如何帮助小羚羊逃生的这个片段,当点到李雨豪的名字时,他可能正在开小差,只见他磨磨蹭蹭了一大会才走到讲台上,发了一会呆,接着说了几个字,就张口结舌说不出来了,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像块木头。同学们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李书豪又挠了挠头,抓了抓鼻子,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大家又一阵哄笑,李书豪羞得满脸通红,把脸扭向了黑板,幸好张老师替他解了围:“李书豪,以后上课可要好好听讲,这样才能像别人那样流利地表达呢。”他这才像兔子一样窜回到自己的位子上。

类似的课堂情境在课堂上时有发生,大多数同学在笑笑以后就把它淡忘了。而刘书艺同学却以她敏锐的眼光、细致传神的笔触记录下了这一过程,我便把这篇日记当作打开课堂题材的敲门砖,在给同学们读完文章后,我随即提问:“同学们,这一个小小的课堂片段让刘书艺同学描写的这么精彩,我们每天都经历不同的课堂教学,你们有什么话要说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言:“老师,课堂上可以写的内容太多了,比如体育课上的赛跑,音乐课上进行的唱歌比赛等等,刘书艺的这篇日记对我的启发太大了。”“老师的表现也可以写,怎么教我们朗读课文啦,怎么指导我们写字啦。”“还可以写我们的学习内容和收获!”……没有想到,一篇日记能引发同学们如此深刻的思考,看来,这引导的“小雨”下得很是及时。此后,劳技课上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洗茶具的过程,体育课上的跳远比赛,甚至连思品课上老师讲的笑话都被同学们有声有色的写进了日记……

尝到了读日记的甜头,我的朗读也一发不可收拾,从每周两次到每天一次,从每次朗读一篇到每次朗读数篇,早操前,午饭后的时间都被我充分利用。在一篇篇日记的熏陶、感染下,同学们对事物的感悟能力更强了,观察更细致了,写作的内容也更丰富多彩了。大自然的花草虫鱼,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读书时的所思所感,无一不进入了他们的日记范围,读日记的引领作用正日益显现出来。

二、激发练笔热情

每次为同学们朗读日记,不仅是我最富激情的时刻,也是同学们最激动的时候。因为和其他朗读材料相比,朗读学生自己的日记显然更让他们感受到一种认同感和成就感。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卡耐基也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每到这时,被读到日记的同学喜色洋洋,其他没有被读到的同学则跃跃欲试。甚至哪天我有事情耽搁了日记的朗读,肯定会有一群学生追在后边问:“老师,今天怎么不读日记了?什么时候读啊?”那劲头,真是不读日记不罢休!

一次,在路上遇到一位家长,她欣喜的向我讲述:以前,他们家的孩子每到写日记的时候,总是愁眉苦脸地追问,日记写什么呀,到底怎么写呢,问得人心烦意乱。并且每次写完,从来也不让他们翻看。这一阵子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写日记不再问这问那,每次写完总要缠着他们读一遍,给他挑刺,然后再根据大人的意见反复修改。直到有一天孩子向他们炫耀: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朗读了他的日记,看着孩子自豪的表情,他们这才明白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对话最后,这位家长诚恳地对我说:“张老师,您朗读日记的这一举措太好了,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对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也大有帮助,您一定要坚持下去呀!”

听了家长的一番诉说,我不禁感叹:这真应验了孔子的那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通过老师的选拔、朗读,同学们对写日记已经产生了一种内心的需求,他们迫切地渴望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表现自己,展示自己,自然就会产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一旦动机强烈了,迫切了,他们就会兴致勃勃地去学习,排除干扰的去学习,全身心投入地去学习,达到学习状态和效果的最优化。

三、提高倾听能力

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中,听占百分之四十五,这充分说明了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新课标明确规定了要培养学生具有“善于倾听”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倾听的积极性,在每次为学生范读日记之前,我都要细心揣摩小作者的写作情感,力求在朗读中能再现当时的情境,表达出他们的心声。朗读中,我抑扬顿挫的声调,生动的面目表情,恰当的肢体语言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学生的注意,每一位学生都沉浸在我动情的朗读当中,或悲伤,或欣喜,或激动,或自豪……英国教育思想家洛克在其著作《教育漫话》中指出:“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们的注意。”正是这种声情并茂的朗读,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慢慢的学会倾听,并感受到倾听带给他们的快乐。

丹尼斯在《美国教学创意手册》中指出:“倾听的能力包括理解教师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化成意义两部分。”这表明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不仅仅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指导他们在倾听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倾听品评力。例如,一位学生在日记中把“大片盛开的梨花”比成“茫茫的大雾”,朗读时,我故意重读了“茫茫的大雾”这几个字,立刻,有同学站了起来发表意见:“老师,梨花不能比成大雾,您想,大雾是灰蒙蒙的,而梨花是洁白无暇的,我看把它比成大雪比较好,岑参的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是把雪比成梨花了吗?看来梨花和大雪是比较相像的。”这位同学在倾听的过程中,不仅敏锐地发现了日记中不恰当的比喻,而且做出了相应的修改,并把修改的理由分析的头头是道,既帮助同学们提高了认识,还在倾听中提高了自己的思辨能力。从一个字一个词的推敲到一句话一个片段的点评,随着读日记时间的延伸,同学们的品评能力逐渐增强,日记水平也在悄然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从怕写日记到乐写日记再到会写日记,教师的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看来,只要抓住学生的心理,掌握恰当的教学方法,再难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

猜你喜欢

日记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成长日记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组合练习难度大,贴近实战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