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如何做一个有文化品味的人
2009-06-21张晨晖
张晨晖
[摘要] 教师要成为一个有文化品位的学习型的人,必须有选择地读书,如古代经典、文学名著、儿童文学和文化杂书,以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
[关键词] 教师 文化品位 读书
读过犹太民族的生存发展史后,你会深深感到了读书的责任与沉重。犹太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这个民族的智慧来自于读书,来自于全民族共同读书的自觉性与延续性。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的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1000多所,平均每4500人就有一所图书馆,人均拥有图书量为世界之最。鲁宾斯坦说:“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人们在那里看到的是良好的读书风气。火车上、站台边、轮船上,到处都有人安静地阅读。他们的习惯是不说闲话,只读书。据说,在每个犹太人家里,孩子出生不久,母亲就会让孩子去舔一下粘上蜂蜜的《圣经》,从小让孩子感觉到“书甜如蜜”。可见,犹太人为了营造一个书香家庭用心良苦。学者约翰生说过:“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屋子没有窗子。”读书风气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风气。
张大千先生说:“作画如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地、有选择地读书。”读书对画家尚且如此重要,何况对教师。教师想成为一个有文化品位的人,必须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
一、古代经典
教师要向专家型的教师方向发展,必须多读些学术精品,因为学术精品中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如经典作品的忧郁、悲悯、雅致、优美、圣洁、庄重和意境,等等。在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论语》应作为教师的必读书。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对中国历代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古老的教育智慧,经过了历史的淘洗对我们当今的教育改革仍是有启迪、有裨益的。另一方面,中国的许多古籍都有励志性质,这些书籍强调气质精神,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故能经久不衰。所以,一个有文化品位的教师,还要读其他诸子散文、唐诗宋词以及历代经典诗文、学术精品。另外,作为小学教师还须读一读《三字经》、《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等中国传统蒙学经典。“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让我们每位教师都来诵读文化经典。
二、文学名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温立三提出,“读1000本通俗期刊,不如读一行好诗,读一行名家的诗。与其读1000本地摊上的东西,不如读一本名著。”在温立三看来,贯穿人的一生的阅读可以分两步走:一是“博”,广泛阅读各类读物;二是“精”,就是对一两部、三五部名著进行反复的阅读,经常读,一辈子读。“如果能够将一两部名著读通了,读精了,名著精神将会化为一个人自己的精神血脉,甚至改变其一生的行为方式。”
因为文学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是生活的多彩画卷,体现着关于人世、宇宙和幻想世界的形象思考,体现着人的思想感情、情操人格和个性,大凡称得上经典的中外文学名著,多是出自于那个时代的语言和思想非常成熟前辈“大家”之手,这些名著主要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思想感情。因而,阅读名著是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时代精神,启迪和发展心智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更应读名著,不仅从中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更要从其蕴涵的时代精神的价值、文化智慧的精华中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这是作为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必不可少的。
三、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是整个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儿童文学同样对成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而且,作为教师要关心学生就得走进学生的世界。那么,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关心学生在读什么,能够帮助老师真正走进儿童世界,去正确认识、理解儿童,正确处理儿童与成人、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关系。同时教师通过儿童文学的阅读,还能够对学生的阅读起到筛选、推荐、指导、讨论的作用。
四、文化杂书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伦理使人高尚,逻辑使人善辩。”要使人生真正受惠于知识,广博的阅读积累是非常关键的,读励志类书,读专业书的效果是有形的,读其它文化书籍的效果是无形的。因为在读文化书籍的积累中会形成控制人的举止行为的内部文化品质,对人生更有决定意义。所以读书要广要杂,尤其教师更要博览群书,做个杂家。教师广泛涉猎历史任务书籍的同时也要阅读科普读物,因为科学训练思辩,着眼于人类生活的外部环境,而人文涵育情感,着眼于人内心世界,二者的统一才能在重视科学的基础上彰显人文性。
书是人类的文化积淀。读书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漫游;是“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的意趣领略。让我们每位教师能保持着读书时不断地被激起的那份冲动、想象、思考和希望,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涌动着无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