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思考

2009-06-21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9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创新能力信息技术

孙 莹

[摘要] 本文从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出发,探索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的作用,指出了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激励性。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建构主义 创新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课的普及,各个学校都开设有相关专业,但是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新兴的课程,如何按照办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探索的新问题。我们将学习哲学“建构主义”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依托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平台,结合课程和学生自身特点,将多种教学手段应用到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让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进而达到教学目的,初步建构了切实可行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新模式。

一、学科特点与中小学生的思维特征

笔者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相联系形成了其教学的学科特点,即内容的相关性、广泛性以及教学过程的直观性和实践性,又由于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有效工具,所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上就是以实践操作为基础,通过在理解思想与方法基础上的熟练操作,获得具有广泛迁移价值和认知灵活性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知识的主要价值存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有善于思维的人,才能将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

中小学生年龄多在12~14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比较突出的思维特征是: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但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易片面化和表面化;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特点显著,对新事物和新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探取的需求,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想象丰富,富于创造而又富于幻想;对事物和学习的兴趣具有“广度有余、深度和持久性不足”的特点。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技术课教育的方法和步骤

1.明确教学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任务的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任务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主要比较自然而真实的引出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感知、记忆、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加深对任务的理解。在设计任务的时候,首先要分析所授班级学生的对象。经过笔者的调查了解,目前的学生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对计算机知识有部分掌握。绝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前,多少已接触过计算机或者计算机教育。但这些学生对自己掌握计算机知识体系较为模糊,测试结果表明,几乎没有同学已经达到教学要求。(2)学习的心态浮躁。一方面,是因为对计算机知识有所掌握,自以为是;另一方面,则是缘于消极的学习态度,一切以应付老师、应付自己为主。(3)实践作业中,亦步亦趋,缺乏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由于学生长期受灌输式教学模式影响,习惯于被动接受,不习惯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不喜欢创新发展。本环节还要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学习内容,提出本课或本单元要完成的任务,以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学生则要构思完成任务的方法与手段,通过学习操作实践去完成任务。教师提出的任务的难度应以大多数学生能通过为宜,并应具有层次性,以适应能力不同的学生。教师通常还应指导学生将一些大任务分解为几个小任务,以便学生分步进行学习研究。

2.自我探索,自主学习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尽量避免教学中的面面俱到。因给学生留出发挥创造的空间,也是教学中的残缺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将有利于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要对学生的学习提出要求,提供探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少走弯路,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有序进行。

其次,教师不能总是以师长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要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教师并非将整个课堂放任于学生,教师认真观察,及时掌握学生上机的情况,了解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度,对发现的问题适时指导。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学生上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此时强调个体化指导,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倡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自己找出解决出路,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可以提出一些较深成次的问题,让他思考。让学生在分步思考和操作中解决问题。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学生,激发和保护学生积极性,并明确完成任务的评价标准。

3.提倡交流合作,发挥互动功能

教师根据需要将学生分组,组内多个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合作与支援,对问题解决方案进行探索,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在这一环节,教师可利用网络的群组功能,组织学生使用Internet及教学资源中心的网络资源,开展小组合作探索、协商讨论、模拟通讯等学习。也可以安排各个小组在网上搜集资料,讨论分析完成任务的可行方案,共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我们也尝试让信息技术掌握较好的学生做小老师,由他们在需要的时候,去帮助那些学习遇到问题的学生。这种互动往往通过演示、分组讨论、和交流资料等方式进行。这样做,不但减轻了教师的辅导量,同时增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与合作,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总结评价的过程

积极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这在信息课教学中尤其重要。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例如,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精美的电子贺卡、主页等,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评价量规,根据评价量规对学习效果进行自评和互评,以达到共享成果,分享快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了如指掌,还要具备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出能激发思维活动的能力;学生的探索、发现、归纳决不是一种自发的、随心所欲的活动,必须在教师的严密组织和积极引导下进行。学生在发现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障碍,教师在备课时应把学生任务实践可能提出的问题遇到的困难作周密的考虑;同时还要从活动场所、教学实践、教学设备等各方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在任务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思维活跃精神旺盛的最佳状态。

四、结论

总之,21世纪教育从新课程理念中我们已得出,教学的重点已从获取知识转向培养创新能力。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所强调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程标准对现代教学理论的要求。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信息课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创新能力信息技术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