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建筑景观的自然性与文化性

2009-06-21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6期
关键词:文化性景观建筑

范 烨

摘要对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同时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证明景观形成的2种方式,即模仿自然和与自然的反差,说明景观自身具有自然与社会的双重特性,对深入研究和分析景观特性、发掘和认识景观设计的理念、提炼和发扬景观价值的精神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景观;建筑;文化性;自然性;景物模仿;景物反差

中图分类号TU9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151-03

Vincent scully所著Architecture:The Natural and the Manmade(《建筑:自然和人工的融合》)于1991年在纽约出版,这部著作成为近现代论述建筑和景观发展史的经典之作,从人类社会学的角度,包括宗教、历史、文化等方面,探寻、分析建筑和景观设计的起源、发展、风格个性,以及不同文明所孕育出的景观类型之间的异同和影响,对于近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深远。

Landscape Design:A cultural and Architectural History(《景观设计:文化和建筑的历史》)是Elizabeth Badow Rogers用了10多年时间,收集世界上从史前到当今充分体现人类文化价值的景观史料,并且实地考察了世界著名的公园和景观后,撰写出的一部著作。在论述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引用了哲学、考古、历史、天文、物理、文学等相关知识,详尽的介绍和论述了景观形成的自然、社会根源。

1建筑、景观与文化

2本著作都对景观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作出论述,观点接近,而且所列举的一些实例更是惊人一致,不同之处在于Architecture:The Namral and the Manmade著作主要围绕关于人工建筑和景观形成的过程中,与自然之间的形态模仿与形态反差,偏重于从建筑景观和自然的外部关系,以及其所处社会时期的历史背景、文化特性展开论述,按照各个人类文明发展时期出现的典型建筑物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而Landscape Design:A cultural and Architectural History一书将景观作为对宇宙、自然、人性的态度来阐释,展示景观与其他艺术类别密不可分的关系,试图从人类根本意识和思想的层面解释景观的出现与存在,不同时期、地域所产生的景观特点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对隐藏在景观背后的某种神秘力量进行推测,探究景观之间的潜在联系。

Vincent scully先生在文章一开始提出这样的观点:人类在看待自身与自然的关系是基于他们所处的文化特性。这解释了同一时期不同地域,或者同一地域不同时期的建筑、景观之间会出现明显差别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文化的差异。著作中罗列了大量的实例来说明这个观点,如旧石器时代的岩洞壁画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社会最初级的思考;新石器时代的不列颠岩石圈则使现在的我们也能感受到某种神秘力量和宗教的威严;美索不达米亚的(Mesopotamian)齐格拉特(Ziggumts)表明了人类企图把魔力控制下的宇宙中种种事物联系起来的愿望:埃及的金字塔则既是陵墓,同时也是和太阳神会面的地方:印度神庙的外观模仿自然山体,内部中空的竖向轴线构成奇幻的空间。充满了对生命起源的探索信念;希腊克里特人(Cretan)的自然祭坛,迈锡尼人(Mycenaean)的城堡等独特的建筑造型和方向性,蕴涵着人、神、自然三位一体的精神理念,这些实例从各个角度都充分反映了不同文化特性下的建筑景观表现出的差异性。

据史载方尖碑最早出现在埃及,后随着帝国之间领域的扩张、文化的融合,包括罗马、希腊等其他国家不惜花费巨资从埃及运回。这又说明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文明借用其他文明的习惯来表现自己的富有与力量,在建筑与景观的某些符号、标志中又可以看到不同文化产生的影响。

2建筑、景观与自然

建筑、景观与自然之间通过2个途径发生联系:一是人工建筑、景观模仿自然物象的形态,称其为“景物模仿”;二是与自然环境表现出反差,称其为“景物反差”。

2.1景物模仿

关于模仿自然物象的观点,在许多史料记载或现存遗址都得到了证明,要想透彻分析这种对自然模仿的根源,首先得从早期人类对于生境和自身的基本认识谈起。神话、宗教、哲学和科学都根植于宇宙起源说,是早期人类试图解释自己所生活在无序、混乱的社会里的一种有效手段,这些早期的人类和后来者用神话、哲学和科学塑造起的一套社会文化体系,并通过这些方式反映了他们对于宇宙和星球的有限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的,偶然或必然的将宗教和科学揉杂在一起,试图从多个方面解释他们对此的认识,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反映宇宙图解式的地面塑造景观方式的形成,模仿自然界中的景物现象无疑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这些用感官意识来感受。用工程技术来表达他们对于宇宙、自然认识的态度和表现形式就是“景物模仿”。

ElizabethBarlowRogers书中也提到类似的概念,比如认为“山”是大气与神灵的领域,“湖泊”则与雌性生殖力和黑暗的精灵有关,洞穴圣所,山与假山,地景艺术品,环行拱卫的场地空间,以及与天体运行方向基本一致的轴线,从人类认为自己是被放置在自然中完全决定于宇宙力量的时候,这些景观设计就开始了。冰川时代退却消融后留下的巨大石块,似从地心中排列出一般,成为地球的第1批纪念碑。在英国、爱尔兰及法国北部发现的巨石阵决非偶然,散落在荒野草原上的巨石就象大地上的雕塑一般,堪称是新石器时代景观建筑的范本。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创立者——苏美尔人,生活信念深受自然的影响,洪水、山火、地震等灾害引发人们的思索,推测这些自然现象的背后有某种神秘力量控制一切。因此“神”和“宗教”就产生了。而围绕宗教和神灵展开的一系列社会活动也越来越普遍,金字塔的出现不仅是国力强盛的象征,也体现了对自然山体形态的模仿表达,是人渴望和自然以及神灵进行交流的愿望。

不同文化出现的早期都会有类似模仿自然行为的出现,这是因为不同文化间有足够多的平行线,以支持某些神化和宗教实践普遍性的概念,如许多早期宗教的宇宙论取向反映出在时空差异巨大的早期景观设计中,轴线、圈、金字塔都曾被广泛的使用。欧洲、亚洲、美洲的宇宙观同样起源于对太阳、月亮等自然景物的崇拜,外形模仿某些自然地形的结构,在美洲不同文化之间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例如陶斯·普韦布洛(Taos Pueblo)与陶斯山(Taos Mountain),位于Teotihuacan,Mexico的月亮金字塔与塞罗·哥多尔山之间都存在着模仿与被模仿的关系,二者的外形有很多共同点。不仅仅是这些宗教活动集会的场所,就是一般的村庄部落,也同样可以找到这种模仿的痕迹,例如现存的一些印地安村庄部落的布局、建筑的造型与周围的山体具有高

度的相似,也许就在随意一处教堂建筑的立面墙体上就能找到与山体立面的形状相似的特征。即使是在平坦无山脉的玛雅(Maya)地区,建筑景观也能找到模仿的方式和对象,比如Ah Cacao神庙的立面造型象一位国王。齐格拉特(Ziggurats)、埃及的Sakkara,通过人工砌筑台阶、高台等抽象化的模仿山体形式继续证明着这一观点。

2.2景物反差

建筑、景观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的另外一个途径:建筑或景观与自然地形结构表现出反差,即“景物反差”。因为与自然的这种外部形态上的差异、对立,反而使这两者间能够形成有趣的对比,相互弥补,相互映衬,从而很好的结合起来。这说明人在与自然长期共处的过程中,以自己的力量适应自然环境,同时又不甘受自然的支配,在不断汲取自然的一些表象特征时,经过智慧的思索与实践的雕磨,使自然在某种程度上顺应人类的需求方式,人类也因此产生了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思想萌芽,梦想完全表达自己的精神意愿,成为支配自然的主人。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当属古希腊的建筑艺术,古代希腊人主要活动于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该地区属于地中海的交通要冲,多良港,群山环抱,土地贫瘠,迫使古希腊人很早就经营海上贸易以弥补土地的不足。因此古希腊文明呈现出强烈的海洋性,主要表现在易于接受外来文化的先进成分,形成勇于冒险、自由平等独立的民族个性、民主政体和科学务实的精神。希腊历史的第1页是爱琴文明,先后形成了两大中心:克里特和迈锡尼。克里特在建筑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克诺索斯(Knossos)城,依山傍海,和其他希腊城邦不同,没有设置围墙,最后落成的王宫是围绕中央庭院的多层楼房建筑群,面积达2.2万平方米,房间有1500间以上,楼层密接,不对称布置,讲究精致小巧,并且出现了很多独创的发明,如卫浴设施、中央楼梯、高家水管等。克诺索斯(Knossos)城独特的建筑形式使其从外表上与自然地貌很容易区分开来,我们置身其中也会强烈感受到其内部空间有意识的加以变化,以显示与自然形体、肌理的不同。其实这只是一种视觉感官的表象认识,实际上他的建筑是由看不见的轴线来和周围的环境发生关系的,这不同于埃及人的庆典轴线,美洲土著居民的宗教队列的轴线,他不是刻于自然之上,而是通过建筑的方向线和神社及其他社区联系起来,景观从简单的形态模仿进入到一个象征和暗喻的时代。

在古希腊的历史时期,人类对建筑的认识和技术上升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开始孜孜追求塑造建筑的布局、形体、装饰等,甚至达到了偏执的地步,大尺度公共建筑和华丽的装饰渐成时尚。希腊境内多山,群山环绕包围,具有强烈隔离感的希腊人就按照自己的图式来发展自己的文化和宗教,地形的多样性与极富美感的景观本身就被赋予了宗教的含义。古希腊的哲学家提出了塑造神灵的另一种方法,景观开始被一种相信理性力量的方法建造了。神庙宫殿皆建于山顶,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神权与王权,雕刻精美的院墙、柱廊、雕塑与周围贫瘠荒凉的山体形成强烈的对比,并且这种对比丝毫不会让人产生对2者之间相互排斥的感觉。希腊的建筑主要是根据立柱加横梁的原则构成的,按照柱式可分为3种形式:多利亚式、爱奥尼式和科林斯式。多利亚式是强健、朴素、粗壮的形式,爱奥尼式则比较纤细华丽,柱身细长,位于雅典卫城顶的帕特农神庙(Paestum)由艺术家菲迪亚斯精心设计而成,兼有多利亚式和爱奥尼式柱式,同时非常巧妙的针对人类视觉误差安排了一系列“视觉矫正”的措施,如地基中央凸起、柱子较向内倾斜、柱间距明窄暗宽等。方正平直的建筑外轮廓,优美华丽的内部装饰,质朴厚重的巨石柱料,其具有的开阔壮美的景观特征缘于帝国的强盛和征服欲,统治阶层的骄傲和自信。

到古罗马时期,“景物反差”的深度进一步增大,建筑和景观则保持并延续了希腊建筑的这种特性,并且不断创新发展,确立其成为中世纪欧洲的主要建筑制式,但是由于建筑的平面布局有基本定势。因此,设计师能自由发挥创作的主要部分在细部比例和装饰上。公元前5世纪末,科林斯柱式出现,风格华丽,柱头刻有精美的叶状纹饰,在古罗马时期被大量使用,古典柱式在罗马建筑中由3种变为5种,构成了西方古典建筑传统的主轴。另外,罗马人将源自东方的拱券技术与其柱式结合起来,发展为半圆形拱顶、四方拱顶、和穹隆圆顶。奥古斯都时代,为纪念屋大维战胜布鲁图斯而建的战神马尔斯神庙,一色的大理石结构,高大的台阶上排以八柱门廊,柱廊间、殿堂里半圆形的凹廊空间里,依次排列着从伊尼阿斯到恺撒的雕像,成为具有政治教育意义的场所,而神庙体现出的新古典风格则成为各地纷纷仿效的样板,更被后世奉为古典建筑的典范。这段时期人工建筑、景观强调与自然景物不同,追求建筑自身形体的变化与风格,突出的是改变自然、征服自然的雄心。

直至17世纪法国古典花园的出现,景观与自然形成一种特殊的关系——表象的“景物反差”,内在的统一联系。路易十四统治期间,由于君主制的职责变化,封建统治者出于皇权的威严与利益,将诸侯郡府的地方自治转向中央集权制,法国的皇室越来越多的以凡尔赛(Versailles)为中心,这个历史上曾经的猎苑逐渐成为皇权统治的中心,形成了威严的秩序性和高雅理性的完美结合。这一时期的建筑师和规划师从同时代意大利巴洛克艺术和建筑中汲取灵感,运用优雅的线条和理性的数学原则,形成严肃、庄严的艺术风格。路易十四,这位雄心勃勃的年轻皇帝,致力于将凡尔赛建设成为一个享誉全球、世人瞩目的地方。安德鲁·勒·诺特(Andre LeNote),当时法国最非凡的设计师,其园林设计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统一的空间布局,雄壮的气势,规则式的秩序却令人惊奇的与周围的自然融合在一起,一种高雅、理性的风格影响了整个欧洲宫廷。沃·勒·维孔特庄园(Vaux LeVicomte)是安德鲁·勒·诺特(Andre Le Note)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对坡度做了巧妙的改变,景点隐藏在依次排列的空间里,轴线从主要建筑群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地平线,理性中有浪漫主义的元素,人工和自然之间达成一种平衡。

凡尔赛(Versailles)的建设使这种风格发挥到了顶峰,由于开始凡尔赛并没有被构思成为一个独立的规划设计,因此缺乏规划的连贯性。即使是这样,安德鲁·勒·诺特在此期间的设计都保持了严密的逻辑性,数年时间里布置和重新安排了各种景点,如喷泉、棚架、雕塑以及呈几何图形的修剪灌木。他用一种简单明确、严肃精练的形式取代了文艺复兴园林的井然有序的繁杂关系。在这种风格中,通过空间的组织安排来获得精神上的感知,在整体结构的框架内,主轴和十字轴将场地划分为几何图形空间,各个局部围绕雕塑、喷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场地空间,这一切似乎都试图证明笛卡儿(ReneDescartes)的延伸理论,即宇宙空间的无限延伸,代表秩序和理性的人工园林和远方的大地融为一体。凡尔赛的这种构图布局方式对以后的园林,甚至城市规划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3结语

从史前岩洞、巨石圈到美索不达米亚的(Mesopotamian)齐格拉特(Ziggurats),从美洲普韦布洛博尼托(Pueblo Bonito)的基瓦到气势威严的凡尔赛(Versailles),遍布欧洲、美洲的这些古建筑、遗迹无不反映出人类在与自然的相处过程中,各自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类型。按照Vincent scully先生对人工景观形成的2个途径进行了如上论述,发现人工景观的起源、形成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土壤密切相关,不管生活在旧世界还是新世界,不管是在欧美还是东方,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与文化融合所形成神圣景观的理念反映了人们企图使宇宙变得可以预见,能够延续生命的强烈愿望。从根本上说,景观设计是处理人与空间之间的关系,一种艺术与自然的关系,而且日益成为艺术、自然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景观设计作为人类活动来理解时,需要人们探究的是:如何尽最大的努力,透过当代社会十分不同的、世俗的、历史的观点去理解第1批场地的塑造者们的文化价值观,以及持有相似价值观的后继景观创造者们的文化价值观,从而对今后的景观设计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文化性景观建筑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文化自信:凸显英语教学的时代特点
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研究以大足石刻为例
从《丽水金沙》看民族歌舞发展中商业性与文化性的博弈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