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县森林鼠(兔)害发生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治措施效果分析
2009-06-21阿生青
阿生青
摘要互助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区内森林鼠(兔)害日益加剧,已成为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互助县森林鼠害防治工作的现状,对互助县森林鼠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各项综合防治措施及其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物理机械防治捕获率一般在65%~90%之间。使用方便,无污染,不伤天敌安全高效;②化学生物药剂防治中溴敌隆对兔鼠类具有强烈的诱杀功能。防治效果达95%以上;③营林技术、天敌控制措施可破坏鼠(兔)类生存条件,抑制害鼠(兔)种群数量的增长。
关键词
森林鼠害;发生;综合防治;效果分析;青海互助
中图分类号S7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123-03
互助县是全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县之一,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18.4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2.03%。2000年以来已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80万公顷,“三北”防护林工程0.55万公顷,封山育林1.17万公顷。随着林业工程的全面快速推进。新造林地面积的大幅度增加,营林成效及生态效益初现。但是,全县林业工程建设区内森林鼠害日益加剧,已经成为影响林草成活率和保存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保护和巩固造林绿化成果问题日趋尖锐。因此,笔者对森林鼠害展开全面的调查,并对各项森林鼠害综合防治工作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分析。
1互助县森林鼠害发生类型
互助县境内鼠类与兔类普遍分布,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区内鼠害、兔害发生严重,危害面积达2.91万公顷,涉及北山林区、松多林区、南门峡林场、实验林场和19个乡镇的有林地、灌木林地,新造林地、未成林地,严重的危害面积达0.60万公顷,是该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区的主要灾害之一。林业工程建设区内鼠害与兔害危害有2种形式。
1.1地上危害型
包括阿拉善黄鼠、大林姬鼠、根田鼠、松田鼠、高原鼠兔、甘肃鼠兔、达乌尔鼠兔、高原兔和草兔等。
(1)阿拉善黄鼠(Spermophius alaschanicus Buchner)。俗称黄鼠,互助县境内广泛分布,栖息于农田及退耕还林地附近的草丛、田埂、山坡及草地。主要为害灌木林地、幼林地、新造林地、未成林地。主要为害树种有云杉、油松、桦树、山杏、榆树、沙枣、沙棘、枸杞、拧条等幼苗,以及全部牧草。
(2)大林姬鼠(Apodemuspeninsulae Thomas)。在互助县栖息于海拔2400~4000m的北山林区、松多林区、南门峡林场及脑山地区的森林、灌丛及草地中。啃食云杉、油松、桦树、圆柏、山杨、沙棘、小檗等树木的种子、嫩叶、幼苗等,主要为害林地、灌木林地、新造林地、未成林地。
(3)根田鼠(Microtus oeconmusPallas)和松田鼠(Pitymys Irene Thomas)。在互助县栖息于海拔2000~4000m的草原、山地灌丛、林缘草坡中,以油松、圆柏、青杨、沙枣、沙棘、小檗等的嫩树皮以及草籽、草本植物的绿色部分为食,主要为害灌木林地、幼林地、新造林地(林草间作地)、未成林地。
(4)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Hodgson)、甘肃鼠兔(Oc-hotonaCansus Lvon)和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rica Pallas)。高原鼠兔在互助县栖息于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草原、山地灌丛、林缘草坡中,全年活动:甘肃鼠兔在互助县栖息于海拔2400~3900m的森林、灌丛、草坡中,也在农田附近地埂及宅旁的墙洞中活动。达乌尔鼠兔栖息于海拔3000m以下的沟谷阶地、农田、干旱浅山草坡、灌丛中。鼠兔主要以禾本科、豆科等草本植物为食物,亦食苗木和灌木的叶与根,特别是在冬季及初春季节中环剥、啃食云杉、油松、桦树、山杏、榆树、青杨、沙枣、沙棘、枸杞等苗木、幼树、灌木的根颈部。主要为害灌木林地、幼林地、新造林地(林草间作地)、未成林造林地。
(5)高原兔(Lepus oiostolus Hodgson)和草兔(Lepus capensis Linnaeus)。高原兔在互助县栖息于海拔3000m以上的林区及脑山地区的森林、灌木林、农田及附近的草丛、高山草地、荒坡上;草兔广泛分布在2800m以下的林地、灌丛、苗圃、农田及荒山荒坡中。野兔的活动距离可长达1km左右,主要以草类为食物,在冬季和初春季节则啃食嫩树皮、枝条,常从离地10~40cm处咬断苗木的主干。对山杏、榆树、云杉、油松、沙枣等树种的危害最为严重。
1.2地下危害型
指专门啃食植物根部的鼢鼠,包括甘肃鼢鼠(Myospalax gansbs Lyon)和高原鼢鼠(Mrospalax baileyiThomias),甘肃鼢鼠在互助县栖息于海拔3000m以下的干旱浅山到半浅半脑山地区的农田地埂、林地、荒山荒坡及造林地中。高原鼢鼠互助县栖息于海拔2800m以上的农田地埂、林地、荒山荒坡、造林地、草原、山地灌丛、林缘草坡中。两者广泛分布于北山林区、松多林区、南门峡林场、实验林场和各乡镇有林地,为害云杉、油松、桦树、圆柏、青杨、山杏、榆树、沙棘、小檗等林木的根系,除中龄林以上的有林地受害较轻外,对灌木林地、幼林地、新造林地、未成林地危害严重,是为害林木的主要害鼠。
2危害程度及发生面积
根据近年来对互助县森林鼠害测报和摸底调查,特别是对退耕还林区主要害鼠调查。全县鼠、兔害发生面积达25.99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75.6%;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区内鼠害、兔害发生面积2.90万公顷,中度以上危害面积1.67万公顷,占全县森林鼠、兔害发生总面积的61.6%。
2.1在不同地类上鼠、兔发生面积及危害程度
互助县林业生态工程区内鼠害、兔害在有林地(主要是幼林地发生)发生面积8933hm2,危害程度为:轻度5513hm2、中度2167hm2、严重1253hm2;未成林地发生面积13867hm2,危害程度为:轻度4333hm2、中度5934hm2、严重3600hm2:新造林地发生而积6253hm2,危害程度为:轻度1880hm2、中度2907hm2、严重1466hm2。特别是在退耕还林区鼠害危害十分严重,已建成的1.80万公顷退耕还林工程,发生面积1.48万公顷,危害面积1.01万公顷。
2.2不同种类的鼠、兔害发生面积及危害情况
由于受条件的限制,笔者根据鼠害、兔害的主要种类进行了发生而积及危害情况的调查和统计。
(1)鼢鼠调查采用土丘群数法,鼢鼠挖掘活动以春秋最
为频繁,尤以初春为盛,它频繁的挖掘及取食严重影响苗木生根和生长,造成苗木大量死亡,并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初春危害时新土丘在180~1250个/hm2之间,数量在5~42只/hm2之间,为亚优势种,林木受害株率在13%~82%之间,死亡率5%~67%,发生面积1.0247万公顷,轻度3460hm2、中度4027hm2、严重2760hm2。
(2)鼠兔在野外为优势种,群栖穴居有强烈的挖掘活动,洞穴星罗棋布,洞道纵横交错,极易引起水土流失,食量较大,破坏性主要表现在对植被、土壤及林木的影响上。数量为40~250只/hm2,苗木受害株率10%~50%,死亡率5%~30%,发生面积9200hm2,轻度3580hm2、中度3260hm2、严重2360hm2。
(3)根田鼠、松田鼠属洞穴群居性鼠类,危害的严重性不及鼠兔,在野外大部分地区为亚优势种,数量为16~180只/hm2,苗木受害株率1%~20%,死亡率3.5%左右,发生面积1773hm2,轻度1093hm2、中度以上680hm2。
(4)高原兔、草兔为亚优势种,和其他鼠类在同一地类上共同分布与危害,数量为0.3~1.0只/hm2,在植苗造林地与苗圃地上危害严重,苗木受害株率10%~45%,死亡率3.5%~35%,发生面积3960hm2,轻度1233hm2、中度2080hm2、严重647hm2。
(5)大林姬鼠在天然林区为优势种,有效洞为10~36个/hm2,对林木危害轻,但消耗相当数量的种子。影响天然更新。发生面积2686hm2,轻度1860hm2、中度826hm2。
(6)阿拉善黄鼠属单独穴居性鼠类,对林木危害较轻,在野外为亚优势种,有效洞18~28个/hm2,发生面积1187hm2,轻度500hm2、中度527hm2,严重160hm2。
3主要防治措施
近2年来,互助县将鼠害防治作为林木生态工程建设的首要工作来抓,使森林鼠害防治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截止2008年7月底,全县共完成鼠害防治1.26万公顷,其中,药物防治1.04万公顷,人工防治0.15万公顷,天敌控制0.07万公顷。
3.1物理防治
主要针对害鼠种群密度较低,局部地段危害严重,或存在大量鸟类等有益动物的地类上,笔者主要动员群众大量使用弓箭、鼠夹、弓形夹、捕兔钢丝扣、弹弓、灭鼠雷、灭鼠弹等器械、装备进行防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2化学、生物药剂防治
主要针对害鼠种群密度较大,造成严重危害的地类上,根据害鼠的种类,合理使用药物及饵料,对症下药,效果良好。具体应用方法:将溴敌隆等药物利用小麦、土豆、甘蓝、萝卜(切块)配成毒饵,克鼠星、杀它杖等成品药直接使用。防治地下鼢鼠时,投饵5~15g于有效洞内,封上洞口。对地上对象防治时,尽量将毒饵放置于有效洞内和“交通道”上,以大幅度提高防治效果。在果园、苗圃、植苗造林地上,用防啃剂、白涂剂、红黏土(一般分别加入石灰、硫磺、硫酸铜等)喷涂在果树及苗木的主干、侧枝上,防治鼠兔、野兔、田鼠的危害,效果明显。
3.3天敌控制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保护野生动物,加强保护害鼠天敌的工作,为有益动物的繁衍栖息创造条件,对有较多害鼠天敌生存的地类上,进行天敌控制的防治试验。
3.4营林技术措施
2009年互助县加强了以营林为基础的综合治理措施:一是加大了高标准水平沟、反坡梯田整地力度,破坏鼠类适宜的生活和环境条件,影响了害鼠种群数量的增长。特别是深50cm以上的竹节式水平沟、反坡梯田整地,再结合开挖防鼠沟,对鼢鼠的活动影响较大,从而大幅度减轻了对林木的危害;二是混交林的面积大幅度增加,达到了83%以上:三是开展春、夏、秋3季造林,植苗、直播、插干、容器苗造林综合应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害鼠对林木的危害。
4效果分析及评价
4.1物理机械防治效果分析及评价
(1)弓箭(地箭)、鼠夹、弓形夹。弓箭(地箭)专门用于捕杀鼢鼠;鼠夹、弓形夹用于捕杀鼠兔、田鼠、阿拉善黄鼠、大林姬鼠等地上害鼠。只要熟练掌握了使用方法、害鼠生活习性以及选择和配制引诱性强的饵料,捕获率一般在65%~90%之间,使用方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长期重复使用。并且无污染,不伤天敌,安全高效,应在今后的防治中大力推广。
(2)弹弓。虽说易制作、使用方便,但需要大量的劳力,并且需要熟练使用,在灭鼠时要集中精力,才能提高命中率,一般命中率在3%~12%之间,不宜进行规模防治,仅用于果园、苗圃等地上防治少量鼠兔、田鼠。
(3)钢丝扣。用于防治野兔,只需将钢丝扣牢固地放置在野兔经常来往的线路上,以及喜食的植物处即可,一般每只兔子要设5~10个扣,捕获率在70%以上,需连续设置,直到捕完为止。效果好,成本低,使用方便。
(4)灭鼠雷、灭鼠弹。灭鼠雷主要用于防治鼢鼠,使用较弓箭方便,易掌握要领,对害鼠击伤强度大,捕杀率在85%以上,但是雷和装置太少,未能形成规模。灭鼠弹使用十分方便,对防治鼠兔、田鼠、阿拉善黄鼠、大林姬鼠等鼠类效果好,防治效果达86%以上,互助县群众使用后,反映良好。但两者使用成本高,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2化学、生物药剂防治效果分析及评价
(1)猫王诱杀剂。该药由锌、尼古丁、麻前子、闹羊花、香油等30多种中草药制成,对互助县境内几乎所有的鼠、兔类都有强烈的诱杀功能,食用后迅速中毒死亡,防治效果达95%以上。如能足量投放饵料,可以将害鼠(兔)一网打尽,能迅速降低害鼠(兔)密度。但该药剧毒,对鸟类、鼠类天敌威胁巨大,对人畜有毒害,应安全、谨慎使用。
(2)溴敌隆。为第2代抗凝血剂,针对性强,对其他动物安全,无二次中毒现象。2001年互助县从甘肃省引进了一种防治鼢鼠的澳敌隆毒饵鼢鼠灵,药饵用甘草、党参、黄芪等中药材炮制而成。经过使用发现,它对互助县境内几乎所有的鼠、兔类都同样具有强烈的诱杀功能,食用后迅速中毒死亡,防治效果达95%以上,对鼢鼠的防治效果尤为显著,应在今后的防治中大力推广。
(3)肉毒素。对鼠类具有很强的专一性,无污染和二次中毒现象,以前利用小麦配成毒饵,防治效果达90%以上。但是,由于该药要在低温、避光的条件下使用,否则易失效,增加了使用难度。
(4)克鼠星。为第3代新型成品鼠药,鼠类不拒食,取食后中毒症状缓慢,无污染和二次中毒现象,在苗圃地及新造林地上防治效果达70%以上。但该药适口性较差,并在潮湿的环境上易受潮变成糊状,失去作用,应加以改进。在防治中,应在鼠类食物最缺乏的冬、春季节和晴天时使用,效果好。
(5)杀它杖。为新型进口成品鼠药,对鼠、兔适口性强,防治效果在90%以上。
(6)防啃剂类。用防啃剂、白涂剂、红黏土(一般分别加入石灰、硫酸铜等)喷涂在果树及苗木的主干、侧枝上,预防鼠兔、野兔、田鼠等对果园、苗圃、植苗造林地上林木的危害,有效率达90%以上。
4.3营林技术、天敌控制措施效果分析及评价
森林鼠害防治一定要从营造林工作着手。要在营造林前实施各种防治措施,对森林鼠害进行预防。通过加强以营林为基础的综合治理,破坏鼠类生存条件,抑制害鼠种群数量的增长。具体措施:一是通过营造大面积的混交林,以营造针阔混交林为首选林种,减少纯林面积。将喜食树种与厌食树种合理配置林种结构;二是高标准的水平沟、反坡梯田整地,结合防鼠沟,影响鼢鼠的活动,从而减轻对林木的危害;三是开展雨季造林。避开害鼠危害高峰期,有效降低森林鼠害危害程度;四是全面实行封山育林,严格禁止捕杀一切野生动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为鼠类天敌的栖息、繁衍创造有利的条件,以增强森林的自控能力,形成可持续控制和发展的生态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