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慈溪桔小实蝇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

2009-06-21沈幼莲虞德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6期
关键词:防控技术发生规律

劳 冲 沈幼莲 虞德明

摘要通过连续2年对浙江慈溪柑桔园桔小实蝇种群动态进行监测,结合气温、寄主度不同试验点等因素对请捕虫量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发生数量与气温密切相关,其虫口高峰期因寄主不同而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控制桔小实蝇发生与为害,可取得较好的防控效果。

关键词桔小实蝇;发生规律;防控技术;浙江慈溪

中图分类号S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118-02

桔小实蝇(Baarocera dorsalisHendel)属双翅目实蝇科果蝇属,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方广大地区,是我国植物的检疫对象。其寄主范围广,能为害香蕉、芒果、桃、李、柑桔等46科250多种蔬菜和水果,主要以幼虫取食果肉为害,造成果实腐烂和大量落果,严重影响果品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其繁殖速度快,暴发性强,危险性非常大。

慈溪是农业大市,其主要种植梨、杨梅、葡萄、柑桔、西瓜等,种植面积分别为1057.42hm2、4669.00hm2、1133.90hm2、300.15hm2、5002.50hm2,慈溪市于2006年发现桔小实蝇入侵,对瓜果生产产生潜在影响。由于该虫发生世代多,成虫寿命长,食性杂,给防治工作带来较大困难,现结合虫情测报,针对性地开展综合防控,以达到对该虫的有效控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慈溪市龙山镇潘岙村、邱王村和庵东镇宏兴村柑桔园。地势平坦,种植面积分别为3.335hm2、86.710hm2和3.335hm2,树龄均10年左右,长势均匀,均已进入盛产期。在桔小实蝇诱捕前,3处试验点都未进行过桔小实蝇防治。

1.2试验材料

诱捕器用广西柳州市双虹塑料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果蝇专用诱捕器,诱芯为马粪纸,性诱剂为江苏常州禾丰生化研究所生产的甲基丁香酚。

1.3试验方法

每6670m2挂诱捕器1只,即潘岙、宏兴分别各挂5只,邱王挂130只。诱捕器挂在树冠中部外沿的北侧阴凉处,离地1.5m高,各诱捕器间距均匀。诱剂第1次用药量为2mL(1支),后隔15d加药1次,加药量1mL(半支)。每7d记录1次诱集的桔小实蝇雄虫数量(其中邱王村在果园东、南、西、北、中随机选定5只诱捕器定点记录,其他诱捕器只加药,不记录)。观察期每年5~12月,共2年。

2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知,1年中桔小实蝇各月种群数量差异显著。这一种群差异变化与所观察的2年中桔小实蝇的发生动态基本一致。在慈溪桔小实蝇成虫始见于5月下旬,但除潘岙观察点外,其他观察点5~6月未诱捕到桔小实蝇成虫。7~8月,随着气温进一步升高,桔小实蝇成虫诱捕数量逐步增多。9~10月桔小实蝇成虫诱捕数量迅速增多,并于10月达到种群增殖最高峰。11月上、中旬,桔小实蝇种群数量逐步下降。11下旬至12月,桔小实蝇种群数量迅速下降,12月下旬已基本诱捕不到桔小实蝇成虫。

通过桔小实蝇诱捕记录与慈溪市1954~1987年共34年月平均气温变化(见表2)比较可知,桔小实蝇种群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整体趋于一致,种群数量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多,随气温的降低而减少。桔小实蝇生长发育适生温区为15.0~34.0℃,最适温度为18.0~30.0℃。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4℃时,桔小实蝇死亡量增大;而低于18℃时,幼虫和蛹的发育延长,蛹羽化率下降。慈溪市5~10月,月平均气温正处于桔小实蝇18.0~30.0℃的最佳适生区间,这与能在此间诱捕到较多桔小实蝇的现象相一致。但同时发现。桔小实蝇种群数量最高为9~10月,而不是平均气温最高的7~8月,这与刘莉等在云南潞江坝地区当地月平均气温最高的7~8月间诱捕到桔小实蝇最多的现象有所不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寄主果实成熟期不同,刘莉等诱集桔小实蝇的寄主为芒果,当地成熟期集中在7~8月;而笔者选择的寄主是柑桔,在慈溪成熟期集中在9~10月,因而此期间是桔小实蝇成虫诱集高峰期。这表明。在桔小实蝇适生温度区间内,寄主果实成熟期对其种群变化影响较气温影响更为显著。

从表1还可知,潘岙试验点桔小实蝇成虫出现时间早,5月下旬已现成虫,而其他试验点在7月才诱捕到成虫;并且潘岙诱捕到的桔小实蝇成虫数量远较其他2地要多,尤以2007年为甚,该年9~10月诱捕到桔小实蝇成虫数量较其他试验点多10倍以上。通过对潘岙试验点调查观察,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柑桔园中套种了10余株桃和梨,并种有少量如南瓜等农作物。桃、梨、南瓜的成熟期集中在6~8月,远较柑桔要早。致使桔小实蝇不仅成虫出现时间提早,并且由于此间已存在一定数量的寄主果实,使桔小实蝇种群数量能得到较好的增殖,导致该试验点6~8月间就已出现较多数量的桔小实蝇成虫;二是果园管理较粗放,未能及时清理落果和烂果,使原有较多的虫口基数得以进一步扩大,并在9~10月果实成熟期达到最高峰。2008年该果园通过加强管理,桔小实蝇种群迅速下降。

3防控技术

3.1检疫控制

加强对果品的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是阻断桔小实蝇传播扩散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果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市场等要加强检疫和疫情监测,防止桔小实蝇扩散蔓延,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

3.2园地清理

做好园地清理是减少虫源基数的重要途径。在果园规划中要减少不同成熟期果树的套种,全年保持果园清洁。适时采收,进入采收期的水果可比正常略提早7d采收,避开为害高峰期。定期摘除虫蛀果、烂果,及时清理落果。所有清理下的非商品果应集中深埋或密封沤肥。冬季要进行土壤深翻处理,以冻死越冬的虫源。

3.3成虫诱杀

用甲基丁香酚制作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是目前防治桔小实蝇中绿色环保、有效的防治方法。根据桔小实蝇成虫适生温区,在慈溪一般防治期为5~11月。虫口高峰期挂诱捕器75只/hm2,其他月份挂诱捕器30~45只/hm2,每只诱捕器诱芯每次用诱剂2mL,每15d加药1次。诱捕器应悬挂于枝冠阴凉处,不要暴露于直射日光下,以免诱剂挥发过快而失效。悬挂高度以距离地面1.5m处为宜。同时利用桔小实蝇成虫喜欢在即将成熟的黄色果实上产卵的习性,也可以采用黄色粘板诱捕成虫。

3.4果实套袋

果实套袋是较好的防治措施,在保护果实品质的同时可预防桔小实蝇的危害。果实可从幼果期开始套袋,袋口务必扎紧。袋底部应刺洞透气,最好用专用袋。由于套袋工作量大、成本高。一般仅适用于果实体形大、经济效益好的果品。而大众小型果不适合使用。

3.5药剂防治

基于食品安全考虑,在果实膨大和成熟期不宜使用农药进行防治,一般此间通过挂诱捕器和及时清理落果等措施可以达到对桔小实蝇的有效控制。药剂防治可在果实采收后进行,在全园范围内用辛硫磷500倍液进行全面喷洒土壤表层处理,杀死在土表及土壤中的虫源,减少桔小实蝇翌年的发生数量;也可撒些生石灰粉,以减少和杀死土壤过冬的幼虫、拟蛹和蛹。

猜你喜欢

防控技术发生规律
茶树炭疽病的研究进展
黑绒金龟子在玉米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双叉犀金龟在豫南的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