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探微
2009-06-20周敬谋
周敬谋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形式异彩纷呈,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亦需完善、补充。科学合理、恰当公正的教学评价是对教师劳动价值的肯定,是发展音乐基础教育的需求。作者在实际调研中有以下几点体会:力求评价方式的多角度,辩证看待教师的“优质课”;评价一堂音乐课的好坏,要看它是否背离了音乐课的本体,那就是音乐课应该像音乐课;评价音乐课的质量应看课堂教学有无真正体现“人”、“物”、“情”之间的自然的相互交流与融合;莫把考试当作测评孩子艺术水平的唯一手段,而应把它当作是孩子乐于展现自我的机会。
[关键词]小学 音乐课堂教学 评价
一、力求评价方式的多角度,辩证看待教师的“优质课”
首先我们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既要评公开课,更要评价教师的平时上课。评公开课时有众多的同行、领导共评,这里不论评价的结果如何,但总能对教师的上课给以结论。评价教师平时上课则显然存在明显的漏洞,好的做法是做问卷调查、随堂听课等等。这里主要谈谈对教师“优质课”的看法。近年来,“优质课”可以说是风靡一时,老师只要有了省、市、区级“优质课”,对于教师晋级加薪好处多多。这期间,为了一堂好课,岂不知这位教师要花费多少个不眠之夜搜集素材,制作课件,反复试上。终于,在领导同事们的啧啧称赞中,这节课算是“优质课”了,但以后的课也能节节“优质”吗?诚然,优质课应该代表了最先进的教育思想,体现了教师的智慧,激励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但岂不知这种“优质课”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的不利,蒙蔽了多少未知的眼睛。首先,优质课的评价已经造成事实与现实的割裂,更多的带有功利性色彩,即或名师也未必每堂课都受学生欢迎,为了优质课的准备,教师反复试讲,吸取同事意见,向学生面授机宜,这干扰了正常的教学,使学生逢迎老师,师生互欺。
其次,优质课的评价太关注教师而忽略了学生。评价优质课及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还要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家长的反馈,要从多渠道,多节课中了解教师教学的背后。
二、评价一堂音乐课的好坏,要看它是否背离了音乐课的本体,那就是音乐课应该像音乐课
随着新课改理念上的更新,不少人认为音乐课只要符合注重兴趣,以人为本,知识相通,关注全体等其中某一理念,这就是好课。至于40分钟一堂课用了多少分钟去画画,多少分钟去讲故事,多少分钟背唐诗,多少分钟做游戏,多少分钟去唱歌,这些全然不去理会,一堂课上下来看起来热热闹闹,花样迭出,但这堂课到底是音乐课、语文课、美术课谁也说不清。岂不知这种四不像或是“大闹音乐课堂”的教学是违背艺术教育的规律的,是割裂并孤立了艺术教育的新理念的,我想这种教学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课,是达不到艺术教育的目的的。片面强调孩子的兴趣而忽略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不可取的。一句话,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课应该是围绕音乐审美这一突出的主题去引领教学的,无论每一节课、一周课、一学期乃至一学年都要有相应的教学目标的。以上做法的出发是或许是好的:做游戏让孩子躬身体验,感受音乐的喜怒哀乐;运用打击乐让学生更好的领悟节奏;律动则是通过简单形象的肢体动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背古诗扩大知识视野;画幅画体现作品意境。诚然这些做法都有好的一面,但同时这些做法都要同时因情而异,应适可而止,恰到好处,不能过而无度,更不能突出其一。我新近在瑯琊路小学听了一位教师教学《八只小鹅》的合唱教学,教师采取多种方法都是为合唱这一主题教学而去展开的。诸如为乐句排序,模仿鹅的行走,强调学生的坐姿等等,学生既学会了歌曲又感到轻松愉快,令人学习。我也曾分别听过三、六年级两节语文课,其中老师都不同程度借用了音乐,一是借《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曲录音,尔后讲解该课文;一是借歌曲《为了谁》,讲解课文《大江保卫战》,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文与音乐的相得益彰真是天衣无缝。可两位教师并未喧宾夺主,而是蜻蜓点水,恰到好处。由此想说的是评价音乐课的优劣其中重要的一条应当看这堂课是不是音乐课。
三、评价音乐课的质量应看课堂教学有无真正体现“人”、“物”、“情”之间的自然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这里所指的人是学生和教师;物则是教学的载体,包括教学的内容,教具的使用,教法的选择;情则是音乐教学内容的真情实感的存在。
关注“人”,即要关注教师和学生:一看教师有无驾驭课堂的水平与能力及课堂准备是否充分;二看学生是否被教师,被艺术引领。关注“物”则要看教师是否吃透了教材,钻研了教法。关注“情”即是关注学生感受,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这是我从阅读著名音乐教育家黎锦晖先生的文章中所得出的最深感悟。他曾在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的卷头语中做了全面、明确的论述,令人品味。实际上又包含了教学要善于创设艺术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力求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并在不知不觉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由此想说的是,评价音乐课的质量应看课堂教学有无真正体现“人”、“物”、“情”之间的自然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四、莫把考试当作测评孩子艺术水平的唯一手段,而应把它当作是孩子乐于展现自我的机会
毫无疑问,通过考试可以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个人的乐感及学习的情况,这是反馈艺术效果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艺术学科具有独特的教学特征,考试的形式却有很多弊端,所以音乐考试则不应形式化、拘泥化;而应人本化、灵活化。平时看起来不爱多话的学生唱起歌来令人惊讶的有之;平时唱歌很好听但节奏把握不住的人也有之;台下很大方,一上台便紧张的人更有之这里我校王宜春老师的音乐考试给了我较深的启迪:他在期末考时是采取教师组织﹑学生上台表演的方式考试的,先由学生自己手拿麦克风像演员一样上台表演,学生自己报幕,学生自己录像,台下学生作评委和观众,最后由教师把演出的实况做成光盘发给每一位同学,送给班主任老师,或由学生自己送给自己喜欢的人。这样,学生的成就感得到展现,老师的肯定,家长表扬,亲戚朋友看到后的称赞与鼓励,让孩子无时不处在一个被人尊重和欣赏的光环里,其爱音乐的种子也就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这不但体现了面向全体,更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它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的参与度。也许童年的歌声若干年后可以大部分忘掉,但对童年艺术学习的情景却可以永远地从一张光盘上回味。所以我想学生音乐成绩的考核不必拘泥于通过简单的唱唱歌、吹吹竖笛等方式而给出的分数,而不妨采取平时分项加星的方法不断给予激励,甚或采取评语,参与表演等多种方式灵活地考核,这或许对学生的艺术发展更加有利。
以上几点浅尝辄止是我在新近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小小感悟。我认为新课改下的课堂评价既要评老师,还要评学生;既要评公开课,更要注重评价平时;既要注重兴趣的培养,但又不能背离音乐的主题,忽视音乐教学的终极目标;既要看教师的教学的结果,又要看教师的过程与方法;评价课堂的原则既要多角度,又要善于用全面与发展的角度审视课堂教学的内涵;既要鼓励大胆实践和创新,但又要必须遵守艺术教学特殊的科学规律;既要体现课改的精神,但又不能割裂或孤立对待教学的新理念等等。只要我们在教学上多用心,多动脑,我相信新课改的路程会更坚实,更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