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应当强化和普及礼仪教育
2009-06-20范方舟
范方舟
[摘 要]职业教育是一种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鉴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及目前学生的素质现状,强化和普及礼仪教育是当前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职业教育 强化 普及 礼仪教育
一、由我国“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国情所定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自古以来,“礼治天下”、以德治国就是许多历史朝代的治国方略。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礼仪教育同时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需要。“礼”是“五常”之一,是“六艺”之首,古人常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修身”位居首位,可见礼仪的重要性。礼仪不仅是个人修养的必须内容,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显著标志,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提高个体的文明素质,是推进整个民族文明的重要途径。礼仪是“修身”的必修课,是人生的基础课,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应当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明礼诚信,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养。
二、职业教育的特点所定
职业教育主要以实用的技能和素质教育为主,重视实践教学,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得到很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这样,学生毕业后,就可以较快地适应和胜任工作。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职业教育也是一种就业教育。但是,礼仪素质是实现就业的前提。礼仪素质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所要求的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德才兼备”是人才的基本标准,做人第一,做事第二,已在社会上形成共识。事实证明,无论是在求职阶段,还是在工作阶段,礼仪素质都非常重要。礼仪素质体现人品,而人品决定产品。
职业教育更重视素质教育。礼仪教育是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职业素质教育的含义,包括职业道德素质、职业规范、职业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其中,礼仪素质既是职业道德素质的范畴,也属于职业规范的重要内容。职业素质教育应该坚持“德育为首,就业为本”的原则,职业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以德育为首的系列教育使学生具备就业的素质,从而实现就业。
礼仪课程应该是职业教育的标志型课程。前面提到过,职业教育也是一种就业教育,礼仪是实现和促进学生就业必备的素质。无论哪个行业或用人单位的员工在上岗前都必须接收礼仪培训,这说明用人单位重视员工的礼仪素质,需要具备礼仪素质的人才,既然如此,职业院校作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部门就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校内完成礼仪教育,一可以帮助学生就业,二可以减去用人单位的培训负担,进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零对接。
三、由 “先育人,后求知”的教育规律所定
任何类型、任何层次的教育都应该首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然后才是做学问、做事。做人做学生做事、做学问,这应该是我们职业教育的教育思路。
礼仪是“做人”的必修课。培养一个品德高尚、文明礼貌的人不是某一所学校所能完成的工作,因为做人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学校并不能因此而轻视这个教育内容。先做人,后做事,做好人之后,方能成就大事。礼仪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礼仪造就人品。
礼仪是“做学生”的必修课。学校的另一个教育重点就是教学生“做学生”,这是衡量一个学校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培养合格的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底限,培养优秀的能成为国家栋梁的学生是学校的最高目标。如何教学生去“做学生”这应该是学校考虑的重要问题。礼仪是“做事”的必修课。对于学生而言,上学就是为了找到一份较理想的工作。“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四、由学生的素质现状所定
众所周知,职业院校的学生来源杂、素质参差不齐、文明礼仪素质不好,这是公认的事实,对他们进行成功的教育难度较大。校园中的“行为污染”、 课桌文化、厕所文化、吸烟一族、打架斗殴、纪律观念差、不尊重老师等现象都能反映出学生的文明素质较低、文明礼仪教育严重缺乏,这也为我们这些教育者提供教育的方向和重点。
按照常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学生不文明,进行文明教育会有成效,学生不讲礼貌,进行礼仪教育应该有效果。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许多职业院校竟然连礼仪课程都不开!“因材施教”这应该是教育的一个科学原则。从学生的素质及表现看,以文明礼仪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礼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长项,一个特色,现在却成了我们的一块心病。”这实际上也反映了当今人们的礼仪素质现状令人堪忧。
五、是创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需要
礼仪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有文明礼貌的意识和行为,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学生,成为文明礼貌有修养的人。如果通过礼仪教育实现这样的目的,校园的不文明现象和行为就会大大减少,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难度就会减小。“诚于中,形于外”,只要能让学生知礼、重礼、心中有礼,他们就会行礼,才会成为彬彬有礼之人。文明之校园取决于文明之学生。而文明的学生源自于校方以礼仪为核心常抓不懈的文明教育。文明的学生是校园文明的主因和主体,作风决定校风,只有改变学生的不文明行为、不文明的作风,才能塑造良好的文明的校风。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创建文明和谐校园的重要手段,是学生管理的一种“软”方法。
六、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结果显示,那些懂得以适当的方式解决身边问题和处理生活中烦心事的孩子, 其身心更加健康,而且更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更好。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与约翰·麦克斯韦尔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导出同一条公式: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 在交往中获得友谊, 是大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 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为“独立”的人的迫切需要, 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地走向社会的迫切需要。大学生如能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及知识,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平等友爱等原则, 就能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礼仪的本质就是尊重,而尊重是相互的,只有通过良好的礼仪素质教育,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上、在工作中懂得尊重他人,进而赢得他人的尊重,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而德育不好则是危险品。德育必须从小培养,从学生时代培养。教育的成功在于良好习惯的培养,职业教育的成功的标志就是为社会培养具备较高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古代学者颜元说过:“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礼仪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兴旺,还关系到学校、组织的稳定和发展,更是社会和国家的稳定与富强。
参与文献
[1]林丽楠,实施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2]宫麟丰等,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体系的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9)
[3]李琳,浅谈大学生社交文明礼仪教育[J]暨南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