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天津港口的开放发展战略
2009-06-20高原
高 原
[摘 要]天津港位于海河入海口,是雄踞世界第六、中国北方第一的现代化、国际化深水港。天津港作为天津滨海新区的核心,加快发展港口建设,对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论述天津港口发展的战略目标基础上,以发展战略理论为指导,探讨并提出了若干针对天津港口开放发展的应对策略建议。
[关键词]港口 天津 滨海新区 战略目标 战略对策
作者简介:高原,1982年12月,女,天津社会科学院,籍贯:安徽,学历:双硕士,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现有职务职称:研究实习员,初级,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企业管理发展战略。
自上个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加强,中国的港口业发展面临着来自世界各地港口业的强劲挑战,呈现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态势。同香港、上海、深圳、青岛、大连一样,在这种形势下,天津港集团同样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面对港口吞吐量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吞吐量结构、航运市场的变化,天津港已经暴露出结构性矛盾突出、功能不太适应、管理体制束缚生产力发展等问题。如何制定天津港集团下一步的企业发展战略,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争取在中国乃至世界大港中占据一席之地是集团当前所面对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因此,一套适合其自身发展的企业经营战略将会对天津港集团的良性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天津港发展的战略目标
2003年5月天津市政府召开了首次天津市港口建设工作会议,2004年8月又召开了天津市第二次港口建设工作会议。此次会议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天津港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八个方面24条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港口发展是事关全局的重大举措;二、天津港发展的功能定位、奋斗目标和指导原则;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港口综合能力;四、统筹规划,保证港口及相关产业发展;五、做大做强天津港集团,增强港口核心竞争力;六、优化服务,营造一流口岸环境;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天津港发展创造条件;八、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合力兴港。
2008年年初在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黄兴国市长进一步总结过去五年中天津港建设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同时并就今后五年天津港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详尽的要求。回顾五年,天津港航道提高到25万吨级,成为世界做大的人工深水港,年货物吞吐量超过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710万标准箱。今后五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到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天津港作为国际港口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增强综合功能,服务区域经济振兴。充分发挥海空两港优势,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天津港建成面向东北亚、辐射中西亚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我国北方最大的散货主干港。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和腹地的联系。建成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区,扩大“无水港”建设,完善大通关体系,加强跨区域口岸合作。3月13日,《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正式批复,天津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批准设立,天津港这颗渤海湾里的璀璨明珠、京津冀和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天津港发展的战略对策
(一)积极推进区域物流协作区的建立,拓展经济腹地
天津港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天津港能够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首先,天津港腹地广阔,包括14个省、市、自治区,总面积近5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52% ,腹地经济类型包括能源、原材料工业、钢铁重化工工业和制造业等,工业门类齐全,发展潜力巨大。天津港70%左右的货物吞吐量和50%以上的口岸进出口货值来自天津以外的各省区,对腹地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较强。其次,天津港的城市依托优势明显。以天津、北京两个直辖市为依托,城市健全的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为港口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与此同时,天津港为适应腹地经济发展需求,加大港口调整力度,形成了以集装箱、原油及制品、矿石、煤炭为“四大支柱”、以钢材、粮食等为“一群重点”的货源结构。天津港已成为环渤海地区规模最大、适应性最强的综合性港口。
为推进区域物流协作区的建立,加速港口功能向内陆腹地的拓展和延伸,天津港积极实施内陆“无水港”建设,使内陆地区所有的进出口贸易均可在当地的无水港口实行报送、报验、签发提单等一站服务。目前,天津港已经与北京、石家庄、郑州和包头等地签订了“无水港”项目的合资协议。内陆“无水港”的建设,将进一步扩大腹地口岸直通,实现港口功能、保税功能以及电子口岸功能在内地的延伸,提高服务效率。到2010年,天津港力争同新疆、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等腹地14个省市自治区通力合作,兴建10多个"无水港",实现无障碍通关。
(二) 加强与邻近港口合作,实现协同发展
纵观中国东部沿海,自南向北规划布局着三大航运中心。目前,在中国南部地区,以香港、深圳和广州港为主体的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已基本形成。中东部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自从2006年中国将天津港所在地天津滨海新区定位为“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以来,作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重要载体的天津投入大量资金以及技术到港口设施建设中。
按照规划,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是由青岛、天津、大连3个港城组成的集合体。但目前三港的发展目标定位基本一致,即到2010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一千万标箱左右,成为中国北方的国际航运中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三港纷纷加大投资力度,进行大规模的港口扩张。目前,天津、青岛和大连港各有所长,实力大体相当。在近期内,三港之间的竞争还难以分出胜负。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规划和政策的引导作用,整合各方面资源,鼓励三港在合理有序竞争的基础上进行联合和协作,同时携手潜力巨大、正在崛起的曹妃甸港,共同打造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为此,要大力发展国际中转业务,加强相关港口之间的协作。鼓励各港建立战略联盟和港口之间的协调机制,并采用市场化手段,相互参股、相互投资。同时还要搞好京唐港、黄骅港与天津港的合作分工问题。在围绕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目标,全力以赴建设世界一流大港,使之成为面向东南亚、辐射中西亚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我国北方最大的散货主干港。
(三)加快从低增值业务向高增值业务的转变,大力发展港口经济
随着天津港港口经济的快速发展,滨海新区的区位优势、制造业优势、基础设施优势、产业服务优势、区域功能优势和技术优势不断强化。目前天津港已与滨海新区形成了港区相融、繁荣共济的统一体,创造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为带动天津滨海新区乃至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强力的推动作用。滨海新区它包括天津港、天津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海洋高新技术园区、出口加工区及塘沽、汉沽、大港区等,规划面积350平方公里,依靠港口的自然条件和运输条件,港口经济已从单一的装卸运输业等低增值业务向港区装配化、加工化、工厂化等工业化方向发展,并逐步向分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服务中心、金融中心等服务化高增值业务方向转变。在以天津开发区为主的临港工业区内,可口可乐、雀巢、百事、顶新、卡夫、大冢等世界著名食品企业已成为一大支柱产业。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港口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联系越来越紧密,一方面,港口它要依托区域经济的发展来发展,因为港口主要是用来货物的装卸,运输,如果区域经济不发达,那么很显然没有货可运。另一方面,港口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个促进和带动作用,因为港口除了货物的流动,物流之外,它还带动了资金流、人流、信息流的流动,因此这种资源都在向港口聚集。港口已经成为一个资源配置的枢纽,成为各种产业聚集的一个区域。因此积极拉动港口经济的发展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四)加快建设自由贸易港区的步伐
自国务院批复在天津港东北部设立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港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以来。东疆港区作为天津港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是天津市发展港口经济和海洋经济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具有特色的大型综合性港区。正在建设中的东疆港区位于天津港东北部,北临永定新河口,南临天津港主航道,西临规划反“F”航道,东临渤海湾海域,为浅海滩涂人工造陆形成的三面环海半岛式港区。港区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3公里,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
天津港东疆港区分为码头作业区、物流加工区、港口综合配套服务区“三大区域”,具备集装箱码头装卸、集装箱物流加工、商务贸易、生活居住、休闲旅游“五大功能”。码头作业区位于港区西部,纵深1000米,建成后将为天津港新增8公里深水码头岸线,可全天候接卸世界上最先进的集装箱船舶,满足未来10-15年天津港集装箱发展的需要。物流加工区位于港区中部,利用临港优势,进行现代化的进出口货物加工、配送、采购、换装、分拨、调配等作业,可为国内外物流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全程物流服务。综合配套服务区位于港区东部,分为北部居住区、商业商务区、休闲度假区和邮轮码头区四个大的功能区,在邮轮码头区将建设我国北方最大的邮轮母港,同时设置配套的商业、医疗、教育、餐饮、酒店、公寓等设施。东疆保税港区将被建设成为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港区,为广大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提高滨海新区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五)加快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传统港”向“智能港”的转变
纵观世界主要港口的发展趋势,功能定位为“运输中心+服务中心”的第二代港口仍是当今港口发展的主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和信息网络化,一些大型港口已经开始向功能定位为“国际物流中心”的第三代港口转型,正向国际化、规模化、系统化发展,形成高度整合的“大物流”港,因此,进一步打造技术密集型的“智能港”是当前港口发展的潮流以及趋势。
作为世界上第二大集装箱枢纽港的新加坡,不仅拥有着良好的深水港,还兴建了4个集装箱码头,每年可装卸1500万个集装箱。新加坡的目标是把该国发展成为集海、陆、空、仓储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物流枢纽中心。新加坡物流倡导委员会制定发展纲领,成功地将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整合成“一条龙”服务,物流与高科技的结合,实现了整个运作过程的自动化,同时新加坡政府启动“贸易网络”系统,实现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在线信息交换,物流企业都先后斥资建成了电脑技术平台,促进信息的交换。处于发展阶段的天津港更应该与时俱进,向现有国际港口学习,不仅建设现代化的港口铁路、公路、内河、管道和城市交通系统及机场连接的集疏运系统,更要花大力气加强对物流专家的教育和培训,建设信息港,发展“智能港”。
参考文献
[1]安卫兵,刘瑞,文化战略做强天津港[J] 企业管理,2006,(06)
[2]李英.特色企业文化诠释国际一流大港内涵记天津港“发展港口、成就个人”理念的厚重积累[J]中国改革,2006,(06)
[3]创建世界一流大港的宏伟蓝图与战略实践天津港吞吐量跨越三亿吨启示录[J]中国改革,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