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度浇灌枯萎生命,她留住了那一抹天使微笑

2009-06-20宋保众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09年6期
关键词:骨髓白血病干细胞

宋保众

“你是我生命中的清泉,给我带来一片绿洲,让我枯萎的生命重新绽放;你是我寒冬时的阳光,给我带来无限温暖,让我冰凉的心灵找到归宿;是你无私的付出,让我生命的脚步不再停歇!”

—致姐姐

她与这个小女孩相差10岁,她们素昧平生,相隔千里,却在小女孩走到生命绝境时,两次将自己的骨髓捐献出来。

她们的身体里流着相同的血,她们的命运紧紧相连,她们一起谱写生命美好的篇章—生命很脆弱,但爱会创造奇迹!

生命告急!

远方的骨髓拯救“天使妹妹”

茫茫人海,相识充满了际遇。

2007年4月12日,来自北京骨髓库的一个电话,让厉莉和一个叫施桑颖的女孩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这天上午,正在辽宁大学法学院上课的厉莉突然接到了北京骨髓库的一个电话。工作人员告诉她,她留下的骨髓样本已经跟上海的一个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征询她是否愿意捐献。

厉莉的记忆一下回到5年前,想起自己当初在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留下血样时的初衷—不知是否会在冥冥之中帮助到某一个有缘人。

2002年2月的一天,在北京首都钢铁集团公司上班的厉莉下班路过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那里正在做有关捐献干细胞的宣传。在厉莉心里一直有一个无法忘记的痛:她有一个与她年龄相仿的表姐,爱穿白衬衫蓝裙子,戴着红领巾,扎着马尾辫,特别活泼可爱。可她却在12岁时因为白血病离开了这个世界,一家人为此肝肠寸断。白血病,这个可怕的疾病因此在厉莉年幼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尽管多年过去,但痛苦的经历和亲人的泪水,让她仍然无法忘怀。回家,厉莉通过网络了解到有关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整个过程后,第二天就来到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留了血样。

2005年9月,厉莉考入了辽宁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律硕士。开学后不久,厉莉就把变更之后的联系电话和通信地址告知了中华骨髓库。由于在非血缘关系中,干细胞的配型几率只有几万分之一,所以在这5年里,厉莉没有得到任何关于配型成功的消息。没想到就在她快淡忘了这件事时居然配上了。

不幸的少女叫施桑颖,是上海市汾阳中学初三(2)班的一名中学生。父亲叫施新忠,母亲叫黄菊,夫妻俩分别在公交公司当司机和售票员,月收入总共才3000多元。

施桑颖活泼开朗,和老师同学们都相处得十分融洽。同学们还根据她名字的谐音给她起了个绰号—“苍蝇”,她也乐呵呵地接受了。

2006年12月,施桑颖忽然感觉胸闷恶心,还发高烧,父母赶紧将她送进了医院。开始全家都以为是普通的感冒发烧,没太在意。住院期间,施桑颖还抽空回学校跟同学们一起拍了中考准考证的照片。2007年1月5日,上海中山医院医生确诊施桑颖患有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这个结果把施新忠夫妻俩打蒙了,他们忍不住失声痛哭。等冷静下来,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无论如何不能让施桑颖知道自己的病情。直到施桑颖开始大把地掉头发,他们才知道瞒不住了。

出乎施新忠夫妻意料的是,当他们把实际的病情告诉施桑颖时,她没有大哭大闹。在父母的陪同下,她到学校办理了休学手续,然后正式住进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南院进行化疗。施桑颖之所以这么平静,并不是因为她没有意识到白血病的严重性,而是因为懂事的她知道在那一刻,父母的悲痛丝毫不逊于自己,她不能再给父母增添压力。

当地媒体报道了施桑颖的不幸遭遇后,引起了很多爱心人士的关注。她先后获得社会各界近18万元捐款。但经医院检验,施桑颖父母的骨髓配型均与她不符。幸运的是,经医院从网上搜寻,在中华骨髓库中找到了一名与其配型相符的志愿捐献骨髓者,这个人就是厉莉。

接到电话后的那一晚,厉莉梦到一个面容模糊的少女在奔跑,冲她微笑。看不清她的脸,但能感受到那种花季少女的青春飞扬。

不能再看着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疾病夺走!厉莉决定为施桑颖捐献骨髓。此时,厉莉刚刚和一个叫李慧涌的小伙子结婚,丈夫也很支持她这样做。

施桑颖于9月10日进入了无菌舱。为了成功地将异体细胞移入体内,患者通常要在接受移植的前10天将自身的细胞全部杀死,只能在没有任何细菌的环境下存活很短的时间。26年来,厉莉第一次体会到与另外一个生命生死相系的感受。那些日子,除了必须要参加的律师培训之外,为了避免意外,她坚持穿着长袖衣服待在家里,不敢吹空调,不参与任何朋友的聚会。

经过各项检查之后,9月19日,厉莉正式入住北京307医院,在注射3天动员剂之后,于9月22日正式采集。采集的过程非常像献血,血液从一侧手臂抽出,经过分离机,将所需要的干细胞分离出去,再将剩余的血液通过另外一侧手臂送回身体里,如此循环。在循环了19800毫升血液之后,成功地将280毫升造血干细胞提炼出来,并于23日下午送去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厉莉得到施桑颖最终移植成功的消息时,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这是感动的泪水,为小妹妹的坚强,也为自己的坚持,更为一个花季生命可以继续绽放。

姐妹情深!

她们身上流淌着相同的血

10月15日,施桑颖的白细胞已经长到3000多,免疫力达到正常,因此离开了无菌舱。当天上午,厉莉第一次收到了她的短信:“姐姐,我现在在8楼,外面的阳光照在身上好舒服呀!”从那时起,施桑颖每天都会发来消息,告诉厉莉她可以喝水了,可以下地活动了,可以吃饭了。但对这个过程中她因排异反应而忍受的痛苦却只字不提。

10月22日,厉莉接到了施桑颖的电话,她说:“姐姐,我很想听听你的声音。”电话那边是略带些上海口音的普通话,声音柔柔的、甜甜的。厉莉突然意识到,如果当初选择拒绝或放弃,世界上或许就少了这甜美的吴侬软语。

这天,恰巧是施桑颖16周岁的生日,她希望可以和厉莉在网上聊天。厉莉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在视频里,两个人第一次“见面”。施桑颖活泼可爱、面容清秀,厉莉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小妹妹”。看见厉莉美丽俊俏,施桑颖直夸她长得漂亮,而厉莉飘逸的长发让施桑颖羡慕不已。施桑颖告诉她:生病前,自己也是个爱美的女孩,也会在书包里藏一面小镜子。可由于化疗,她的头发几乎脱落殆尽,只留下了淡黄色的几缕。然而当厉莉提出为她拍个视频照留作纪念时,她主动摘下了帽子说:“姐姐,没事,它们休息休息就会再长出来的……”说完,又是一串天使般的笑声。

厉莉问施桑颖病好了最想干什么,她说最想回家。

“这些天,爸爸妈妈工作日上班,休息日来照顾我,每天还要送饭到医院,太辛苦了。还有奶奶那么大年纪了,每天晚上都要跟我挤在一张病床上睡觉。等我的病好了,他们就可以回家好好休息休息了。”

这个懂事的孩子,更令厉莉觉得心疼不已。

当天下午,厉莉上街买了一对红玛瑙的手链,一只作为施桑颖的生日礼物,另一只则戴在了自己的手腕上。因为玛瑙象征着健康和平安,红色是血液的颜色,而施桑颖,则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和自己流淌着相同血液的人!

施桑颖高兴地把玛瑙戴在手腕上,同时告诉厉莉:她要把9月23日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这一天作为自己的生日,因为这一天她获得了重生。

3个月后,施桑颖恢复健康出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告诉施新忠夫妇,只要5年内不复发,施桑颖就能逐渐康复。

在为施桑颖捐献骨髓期间,2007年7月,厉莉从辽宁大学法学院硕士毕业,分到了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担任法官助理。工作虽繁忙,但她仍然经常与施桑颖通电话、发短信。

2008年4月,厉莉和丈夫李慧涌来到上海看望施桑颖一家人。当厉莉出现在施桑颖家中时,她一下从椅子上蹦了起来,呆住了。当确定眼前这个长发飘逸的女子正是北京来的“姐姐”时,施桑颖抓住一旁妈妈的手,激动得语无伦次:“是姐姐,姐姐来看我了!”看见施桑颖逐渐红润的脸庞,厉莉欣慰不已。她拍了拍施桑颖的脑袋,笑着说:“今天终于见到一只这么大的‘苍蝇。” 施桑颖“咯咯”地笑了,笑容是那样灿烂!

经不住女儿的一再要求,2008年9月,施新忠夫妇同意让女儿继续在汾阳中学读初三。尽管休学一年多,施桑颖的成绩仍然排在年级前10名。

施桑颖经常给厉莉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而接收厉莉的来信成了施桑颖的精神寄托。

2009年元旦这天,厉莉特意把施桑颖接到北京去天安门看升国旗,这是施桑颖的夙愿。5点13分,鲜艳的国旗冉冉升起,听着雄壮的国歌,施桑颖举起右手敬了一个礼。那一刻,她觉得活着真好,泪水抑制不住地从眼中流了出来!回去的路上,施桑颖说,她爱听歌曲《隐形的翅膀》,觉得自己也有这样一双“隐形的翅膀”,带她飞过病厄,让所有的梦想都能开花。

可是厄运远没有结束。2009年3月20日,厉莉给施桑颖的妈妈黄菊打电话:“桑颖现在学习紧张吗?”黄菊强抑制住自己的情绪,低泣地说:“桑颖的病又犯了!”

厉莉惊呆了。黄菊告诉她,从3月中旬开始,施桑颖再次连续低烧,并伴有咳嗽等症状。医院检查结果正如他们所担心的,女儿的白血病复发了。医生解释说,这与施桑颖的血液成分和独特体质有关。第一次骨髓移植成功后,她体内大部分白血病细胞被分化或者杀死,但仍有几千乃至上亿个残留的白血病细胞隐藏在她体内某些特殊“角落”。这些被称为“残留微小的白血病细胞”犹如未孵化出来的幼虫,它们一旦成熟,就不断繁殖,当远远地超过红细胞的生长时,就会引起白血病复发。3月17日住院后,施桑颖的病情急转而下,不仅连续高烧不退,还出现了哮喘、发炎、溃疡等症状。

厉莉得知后异常着急,急忙请假来到上海。

推迟怀孕!

再捐骨髓让枯萎的生命重新绽放

有了厉莉的陪伴,施桑颖成天乐呵呵的,病魔的侵袭也不觉得痛了。施桑颖还用笑声给厉莉、也给自己点亮希望。其中最有效果的是,她穿上病服,把手伸进衣服里撑起来,冒充“大长今”,逗得厉莉和医护人员大笑起来。

请假到期后,厉莉只好回到北京。

厉莉走后,施桑颖很失落,她给厉莉发短信:“看你那么累,我心里很难受。”厉莉当即就给施桑颖发来一个带音乐的卡通笑脸,把施桑颖逗乐了。过了一会儿,厉莉又发来短信:“妹妹,坚强,再坚强!最终,病魔会是我们的俘虏!”厉莉的鼓励让施桑颖感动得泪流满面。

4月3日,施桑颖反复发烧、胸闷、呕吐,血小板数量也降到维持正常生命的最低值,随时有出血不止的可能,医院向她的父母下达了病危通知。

此时,医院也尝试了各种医疗手段,但孩子的病情却没有任何好转。最后,杨隽医生把施新忠夫妇叫到办公室,建议让厉莉再次捐献造血干细胞,这样施桑颖还能有获救的希望。但杨医生的建议却让施新忠夫妇犹豫了整整一上午:“我们和人家无亲无故,怎么好意思让她再捐一次。”

眼看着孩子昏迷不醒,施新忠夫妇最终还是拨通了厉莉的电话,无奈地表达了请她再次捐骨髓的想法。

厉莉急忙哭着给出差在外的丈夫李慧涌打电话,说桑颖的病又恶化了,她打算再次捐献骨髓。其实,厉莉的身体条件并不好,之前动过两次大手术。在第一次捐骨髓后,厉莉静养了大半年才逐渐恢复,但仍会时常感觉身体酸痛。

听说儿媳妇要再捐骨髓,盼孙心切的婆婆委婉地劝厉莉:捐骨髓救人是好事,能不能先生下孩子再捐骨髓。按照医生建议,捐献骨髓两年后生育较好,厉莉夫妻原打算今年年底要孩子。

但小妹妹生命危在旦夕,不能等啊!救人要紧,怀孕生子的事以后再说!厉莉最终还是说服了家人,决定第二次给施桑颖捐骨髓,于是在丈夫李慧涌的陪同下飞到了上海。

施桑颖一直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早已感到自己成了父母的累赘,觉得自己就像安徒生童话中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风刺骨的冬日,刚划亮一点点微弱的希望,却在黎明前冻死在街头。而厉莉的再次到来,仿佛又把她从绝望的冬日带向生命的春天……

4月7日下午,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虹口本部,厉莉做完干细胞采集后又急忙来到医院看望施桑颖,此时她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正不断注入施桑颖体内。由于连日输液,施桑颖的手上全是乌青,嘴巴也因溃疡而无法进食。虽然无法说话,她仍用笔在纸上问候厉莉:“姐姐,你疼吗?”这一句关切的话令厉莉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她在内心暗自祈祷:上天啊,请一定要让这个同死亡拼命抗争的坚强女孩活下来,继续她如花的生命!

4月9日,厉莉在丈夫的陪同下,回到了北京。为了减轻施桑颖一家的负担,厉莉这次到上海来回交通费、住宿费,都是自掏腰包。4月10日,厉莉接到了施桑颖的短信:“姐姐,谢谢你!是你无私的付出,让我生命的脚步不再停歇!”

尽管每个月的药物费用高达5000元,但施新忠夫妇仍竭尽全力地坚持着。女儿的乐观和坚强、厉莉的无私和热情,给了他们无穷的力量和希望!

我们相信,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爱的力量一定会唤醒生命的复苏……

(若有读者愿意捐助施桑颖一家,请直接汇款到本刊,由本刊代转。)

(责任编辑/王小艾)Tel:(010)84225535

E-mail:wangxiaoai1981@126.com

网址:http://www.mf-china.com.cn

猜你喜欢

骨髓白血病干细胞
骨髓穿刺会大伤元气吗?
小伙生日选择捐造血干细胞救人
最后一个夜晚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裸露
两次捐献干细胞 义无反顾功德高
捐献造血干细胞影响健康吗
特殊荧光试剂让癌干细胞“现身”
敲骨吸髓,悠着点
阅读理解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