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音乐教学 推进素质教育

2009-06-19谷小丽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和谐音乐教学素质教育

谷小丽

摘要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主要阐述音乐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音乐教学;素质教育;和谐

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加强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的有力途径,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学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不可缺少的课程。

一、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五育”中,“德育”居首位。由此可见,“德育”在基础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德育”的途径很多,音乐教学中也贯穿着“德育”。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音乐的形象和情感性能深深地打动人心,起到团结、教育、净化人心灵的作用。如在唱歌曲《爱我中华》的时候,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我国是多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只有各个民族团结起来,紧紧凝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的明天就会更加美好、更强大,从而延伸到同学之间,应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才能克服困难,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歌唱祖国》、《祖国我永远热爱你》等歌曲在雄壮、抒情、优美的旋律里,使学生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对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育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

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振协调并被陶醉时,会使人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升华的情感,使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增强了奋斗的自信和力量。

二、音乐教学可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音乐教学可以培养人的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是声音、时间、情感高度结合的听觉艺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塑造艺术形式,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在艺术形式中,最能抒发人情感的是音乐。电影插曲、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从孤独的失去母爱的孩子口中唱出,曾使千百万个孩子和电影观众流下同情的泪。大型音乐组曲《长征组歌》,以优美壮阔的旋律,再现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不畏艰险的英雄性格和光辉形象,讴歌着伟大军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革命情操。官兵情、军民情、民族情、英雄情催人泪下,使人沉思,使人奋发。所以,学生在自我参与式的艺术熏染中,不但受到审美、情感、思维的培育,还能逐渐培养起健康的艺术兴趣和爱好。

学生通过对大量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格调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对比,会领略各种不同的美:华彩的美、淡雅的美、热烈的美、幽静的美、雄壮的美、隐秀的美以及古典音乐的美、现代音乐的美。通过多听、多练、对比,审美能力就可以提高。审美要有修养,既要有文化修养,又要具有音乐知识,音乐知识越丰富,修养就越高,认识美的视野就更广阔,识别美的能力就更强,就不会被那些庸俗、低劣的东西所迷惑。

三、音乐教学对开发、促进学生的智慧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人的智慧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可见音乐对于开发智力、启迪人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灵敏度。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越灵活,越娴熟,大脑神经系统越能得到锻炼,使大脑灵敏、聪慧。同时,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能听懂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下良好基础。

2音乐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面,培养毅力

世界上的优秀作品浩如烟海,如:具有自己独特的、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的民歌作品;气势磅礴的、激动人心的交响音乐:犹如涓涓小溪的抒情歌曲,描述动人故事的歌剧作品等。这些跳动的音符,把学生带到一个个崭新的、美丽的境界里,既丰富了思想感情,又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在不断学习音乐的实践中,通过耐心专注地训练音乐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艰苦努力的顽强个性。同时,培养出坚强的意志与刻苦学习的毅力。如演奏乐曲或表演节目,要表演出色,必须一丝不苟,热情积极,全身心地投入训练与演出。音乐的集中性、精微性、表现性及形象性,要求学生具备非智力因素的诸要素,从而形成一种坚韧不拔的品质,这种品质会赋予他们对学习的高度自觉性和责任心,对他们以后的事业和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四、音乐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

科学实践证明,音乐能增进健康,医治疾病。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在日本东京市有一座与众不同的音乐厅,人们戴上立体耳机,轻柔的大自然音乐声便被送进耳中,有森林里的百鸟争鸣,有潺潺的流水声,奔腾的海涛声等,听众渐渐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置身于大自然中,三十分钟左右达到大脑完全放松、已消除疲劳的最佳状态。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医院、利用各种音乐医治好了许多病人。生活中制成音乐椅子、音乐楼梯、音乐喷泉等,使环境与音乐融为一体。而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课间听听轻松愉快的音乐,有利于放松大脑神经、使其课堂上精力集中,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总之,音乐教学通过传播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的美感、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能力、创造能力。日本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铃木先生说过:“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育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把每一个孩子都提升到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美的人格的优秀程度,而事实上这也是每一个人所应追求的目标。”

猜你喜欢

和谐音乐教学素质教育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