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2009-06-19吴效丽
吴效丽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观察实验、总结规律、应用规律的历史。在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实验的目的在于借助仪器、设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物理现象的再现,科学规律的归纳、总结。成功的探究实验教学,往往可以大大激化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大自然客观规律的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近年来的中考试题对实验的考查力度逐年加大,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尤其是探究实验教学。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的从教经验,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谈几点看法,以便与大家交流。
一、课前准备
物理规律的探究往往要经过很多年的摸索,我们不可能让学生重复这个艰辛的过程。我们是在已经掌握了这些规律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的。教师又不能直接把这些结论告诉学生,那样会使学生失去锻炼的机会,也容易对探究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在课前精心准备,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为学生的探究活动铺好路。
1物理规律探究常用方法的渗透
如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类比法等;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如图像法、理想化模型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各种方法的优劣点,自己动手时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避免盲目性操作,也可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主改进实验方法。
2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常用实验仪器、设备(如电流表、电压表、温度计、酒精灯、天平等)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常识性知识要让学生耳熟能详,除了教师进行演示外,还应让学生自己操作,做到熟练掌握。如此,可减少学生探究过程中的错误、保护仪器、设备,还可节省大量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
3巧设情景,让学生不知不觉走入场景,引发思考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再加以引导。例如“探究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学,教师可以巧妙设疑:给固体不断加热,温度会怎样变化?该怎样给固体加热?怎样测温?引发学生激烈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精炼的讲解,下面的探究活动就水到渠成了。
二、科学指导,提高技能
探究实验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而是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连接的。实验中学生不但要观察、分析、比较,还要进行抽象概括,从中发展思维。而这一切都要落实到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很少,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完成实验已经下课了。在学生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精讲,要多留时间给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的目的。教师要告诉学生怎样操作,为什么要这样做。还要启发学生怎样分析数据、归纳规律。
三、反思回馈,拓展提高
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会做实验、会用仪器,更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教师不要满足于学生按照教材的要求顺利完成实验、得到正确结论,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估:如实验方案设计是否合理、实验操作有无失误,数据处理是否科学,有无改进实验的方法等。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可能会得到教师讲授得不到的效果。探究实验中在不损坏仪器的前提下,不要怕学生出错。因为每次出现错误就是一次锻炼学生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契机进行深入挖掘。教师要发动学生自己分析出错原因,讨论今后应怎样避免类似问题出现。运用多媒体手段直接快速的对实验进行总结归纳,还可以对实验所得结论形象演示,加深印象。如:探究了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电路中电子的行动路径,学生对规律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关注课外实验
物理课外实验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教师可以有意关注学生的课外实验活动。
1做好课本每章后面的小实验
每章后面的实验,器材少,操作也很简单,这就要求学生认真对待,定期交流。
2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比赛
发动学生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成各种各样的作品。
3发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动手做实验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在盛满水的碗内放一冰块,冰块融化后,液面不变。在两只碗中做墨水在热水、冷水的扩散实验。
4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布置专题探究任务,要求学生课外利用现有器材,以小组的形式设计完成,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教师要有正确的自我定位,在探究活动中只能是导演、群众演员,而不是主演。实验教学是否成功,取决于导得是否到位,学生是否手、眼、脑都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