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

2009-06-19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网页信息技术教师

姚 军

科学技术的信息化为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对中小学教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摆在中小学教师面前的课题之一就是如何最大效益地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化资源优势为胜势。因此,有目的挖掘网络信息资源成为新世纪教学的突破口。那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教师的当前任务,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创设情境,学生主动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信息技术课中,我们只有使学生成为“乐之者”,才能进入最佳学习的境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如何使学生成为“乐之者”?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精心设计的课件,演示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等,并且内容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让学生感兴趣。在讲授PowerPoint时,教师先让学生欣赏许多用PowerPoint制作的精美贺卡,然后教师启发学生:“你们想不想亲手制作这样精美的作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也可以通过益智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勇于探索,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敏感。经常让他们学习一些枯燥的信息技术知识和重复地操作一些计算机技能会减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何让他们提高对电脑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小部分时间介绍些益智游戏,如:“吃苹果”、“扫雷”等既要动脑筋,又要灵活运用鼠标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掌握了很多电脑操作技能,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课外念念不忘对电脑的学习,一有机会就会自己主动地操作电脑,又达到课堂教学延伸的目的!

二、要与时俱进

牢牢抓住基本功(鼠标、键盘、WinXP基本操作等),以“扫雷”游戏练习鼠标;以金山打字通2006绿色版练习键盘。让学生牢牢掌握对文件夹的操作;网络资源的搜索与下载;软件的安装;电子邮件的申请与使用(重点是附件的收发);WORD与EXCEL(办公软件是整个课程的核心环节)选择的技巧,常用快捷键。后来又根据计算机技术发展与生活工作的实际需要增加了博客的注册与使用、网上相册、搜狗拼音输入法的推广等内容。总的来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学生水平不断提高,要想吸引住学生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要做到你会的我都会,你不会的我要会,即使讲学生掌握的内容我也要用比学生更巧的方法。

三、采取多种手段,及时巩固课堂知识

1分段教学

在教学中也可采取分段授课、分段练习的方法。教师先讲授一段知识,然后让学生练习,完成后再讲授下一段知识,再让学生练习。通过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及时吸收教学内容,及时消化。教师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

2少讲多练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10分钟。所以本人认为,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在18分钟左右,余下20分钟到2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

3运用多媒体课件,巩固知识

这种手段主要是针对一些知识性课程。这一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微机的基础理论知识。比如在《初识WIN98》教学中,我把桌面同各种图标名称、作用等做成匹配题,让学生通过移动对象进行配对,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巩固了知识,培养了学习兴趣。

四、注重个体差异,加强辅导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以及信息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掌握信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差异是实际存在、不可避免的。那么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如何到上好这门课程,使学生整体素质都得到提高呢?为了减少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差距,可以把学生分成好、中、差几类,对学生进行辅导时,针对三类学生给出不同的要求。尤其在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只凭信息课教师一人是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的,这个时候要充分发挥那些计算机特长生的优势,辅助教师完成教学内容为同学排除障碍,指导其他学生具体操作等工作。利用他们的优势,让他们带动差生,互相协作、共同进步。通过课堂45分钟让全体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信息知识。课上知识扎实了,课下才有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

五、任务驱动,促进协作学习

任务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是一堂课的核心,是学生完成任务的外在动力;协作是一种团队意识、集体精神,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学生完成任务的内在动力。进入新知学习后,教师不能一味讲述或演示,而应向学生展示操作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操作,遇到问题与困难时,要多问,多讨论,发扬团队协作精神。我在教学中提出学习任务后,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成功和失败的乐趣与辛酸,逐渐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演示操作,增强他们的自信。

六、教师大胆放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把每一个内容讲得详详细细。这种做法不妥。其弊有四点:1、难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2、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扩展,思想容易被框死。3、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容易形成被动学习。

在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解网页修饰这节内容时,可先展示一个已经修饰好的网页,并让学生与上一班级制作的网页相比较,从而提出任务一:给网页添加背景,修改字体、字号、颜色。学生可以通过“帮助”、网页学习网站等获得操作信息。学生因为已经学过word处理软件,任务一很容易就完成了。于是再展示一个网页进行比较,并提出任务二:给网页添加图片、动画、音乐等内容。教师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指导学生使用在word中已经学习的方法去操作以达到知识的迁移,最后教师总结。在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个个都带着十足的好奇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自己的网页装扮得五彩缤纷,个性十足。在总结中同学们纷纷发言,抢着说出自己得出的结论和体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同时,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世界知识更新速度逐步加快,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是学好每一门课程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主体参与,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适当地运用到每一节课中,并不断总结好的模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总之,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网页信息技术教师
最美教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CSS的网页导航栏的设计
基于URL和网页类型的网页信息采集研究
网页制作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0个必知的网页设计术语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