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析历史试卷,培养学生能力
2009-06-19曹建强
曹建强
试卷讲评是一门艺术。从试卷讲评中,我们可以窥视出教师的教学思想、知识功底和授业技能。高明的教师,往往通过试卷的讲评,了解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基本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馈矫正,从而达到巩固内化知识之目的。成功的试卷讲评,不仅能给学生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减轻繁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复习效率,达到举一反三之目的。只考不讲或讲评不当就会导致教学的盲目,使学生走进思维的误区,陷入有量无质的题海战术中去,这对教学没有丝毫的益处。
目前,试卷的讲评处理大致有这几种层次。(1)放任自流,教师借口时间紧,不作讲评,只张贴答案。(2)教师照本宣科,只报答案,不作分析,,学生不知所云。(3)平均用力,不知取舍,面面俱到。(4)就题论题,讲清依据,让学生知其所以然。(5)理清解题思路,指导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6)总结归纳,延伸拓展,让学生总结命题和解题规律,内引外联,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拓宽知识面,并让学生站在新的高度,从不同的视角评价试卷,化单纯被动应考为积极主动参与。最后这一种才是试卷讲评的最高境界。怎样才能达到这个最高境界呢?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批改试卷
首先准备一个批改试卷错误记录本,在记录本上认真记录学生在试卷中得与失。批改试卷时,教师要留心学生的解题情况。
1对于客观题,教师应认真统计学生解答的正确率和错误率,尤其要注意抽出成绩优秀学生的样卷,分析研究这些尖子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构思讲评方案。
2对于出现共性错误的客观题,要重点批注,重点讲解。
3对于主观题,我认为要在记录本上记录清每道主观题的失分情况,如“材料没有读懂”、“没有抓住题眼”、“材料有效信息未能提取”、“表述不完整”、“层次不清楚”。也可以在学生的试卷上批下诸如此类的批语,这样,学生拿到试卷后,可以有针对性的改正,同时反思自己思路上、答题上的缺陷,这样,对于学生听试卷讲评课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准确、全面、及时地获取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确定矫正内容。
4在以往教学中多次接触,多次矫正,但学生仍未掌握的难点、重点。
5关系到后继学习的重点知识、重点技能,并抓住典型问题加以点拨剖析。讲评之前,认真钻研试卷批改记录本,讲评课时才有针对性,避免讲评时面面俱到,浪费大多数同学的时间。讲评时对于试卷中重点知识出现错误之处,要精讲细讲,有必要的话,讲评之前,收集一两道类似的典型例题,辅助讲评。真正做到这次考过,讲过此类试题,下次不再出错的效果。
6平时教学中疏忽的“教学盲区”。
二、试卷讲评应具有时效性,切忌拖拉
试卷讲评应在阅完卷后第一时间内完成,讲评太晚,会极大的扼杀学生寻找正确答案及原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讲评效果。
三、借题引路,授之以渔
达尔文说:“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因此,讲评课上对于解题方法的讲解尤为重要。对于面临中考的初三学生来说更是重中之重,在讲评试卷时,我一般从以下几点讲解:
审题上,一审“题目类型”(述、论、析、比、评);二审“求答项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说明什么);三审“解答对象”(中心语或主干语);四审“限制条件”(时间限制、空间限制、作答方式限制、字数限制等);五审“分值分布”(布分少的设问即使你有话说,也要少说,力求准确精当;布分多的设问,即使你掌握的知识很少,也要深入挖掘,全面搜索,力求充实)。答案组织上,教会学生做到“四化”——段落化(一大问一段落)、层次化(一要点一层次)、要点化(一角度一要点)、序号化(体现段落、要点、角度层次化)。
解答主观题上教会学生读材料时要注意读首尾信息,抓题眼,提取有效信息,找到材料与教材的切入点,会对知识进行迁移、整合等。
四、由点及面,辐射延展
由于课程改革的需要,试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因此,每道试题的考点往往都不是单一的,同一个知识点又可分为几种不同类型的试题考查。教师要把把这些题型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知识系统,在讲解一个重点知识点时,以这个知识点为中心,辐射延展,形成横向或纵向的知识体系,如讲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可以以洋务运动这一史实为中心,横向可以进行中外史的对比,如结合同时期进行结果却不同的日本的明治维新,通过对比加深记忆。也可进行纵向联系,中国近代化以洋务运动为开始,把近代化的四件史实(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联系起来。再进一步延展,由洋务运动的中国近代化的器物层面的探索,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制度层面的探索再到新文化运动的观念层面的探索,从而引出同学们对近代化特点的思考,逐步加深知识的深度、广度。
所以,通过一道典型例题的讲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更好地形成知识体系,更有效地迎接中考的挑战。
五、着眼变化,激疑促思
讲评中不能就题论题,要借题发挥,善于将原题进行变形,对试卷上的“旧”题,可采取变换角度,改换类型,改变条件等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产生新的疑问。如可以对习题的提问方式和题型进行改变(改一改);对习题所含的知识点内容扩大使用范围(扩一扩);从某一原题衍生出许多新题目(变一变),这既有利拓展学生思维,调节其情趣,也便于学生整理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学生获得的知识越完整,越深刻,越有系统,就越容易迁移到其它情景中去,促进其智力和思维力的发展。
六、讲评中,不要回避老师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不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有的时候在教学中都会出现“教学盲区”。而在试卷讲评中,老师不能因为面子而回避因自己在教学上失误造成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失分的现象。所以通过试卷讲评,既要分析学生得失,又要反思老师自己在教学中的得失,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利于形成老师与学生在思想上的共鸣,从而以真诚赢得学生对自己的信任。
七、讲评后学生的思想工作
现代中学生学业负担较重,尤其是面临中考的初三学生,竞争激烈,心理承受压力大。对那些发挥失常或考得不理想的学生,讲评时可适当找一些客观原因,并多从正面对做得好的题目进行褒奖,让他们保持学习的活力和信心。
以上就是我对初三历史试卷讲评的一些体会,通过多年的初三教学,我认识到我们不能忽视试卷讲评课的重要性,而且还要充分发挥讲评课的作用,在讲评课中,让学生从知识、能力、方法三方面最大限度的得到训练和提高,能更好地向中考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