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2009-06-19夏玉霞
夏玉霞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作为我们新时代的教师,如何去领悟这场改革的实质,认真钻研新形势下数学课程的标准,将对我们的教学实践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听了关于《数学素质教育理念》的专题讲座后,使我对数学教育的前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数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有了更坚定的认识。
一、加深了对数学教育的认识
小学数学有一定的思维逻辑性,学生在一开始接触这门学科时,难免会产生相对的困惑,作为我们教师要清楚新时代对人才需求的形势,要切实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乐趣中有学好数学、应用数学的欲望。这样,学生的多种思维(直觉感性、综合分析、抽象理性思维等)都得到了发展。
1数学教育是培养、发展学生理性思维最好的学科。在众多学科中,数学有着本学科的特殊性——每一个问题、困难大多都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而正是这个标准使学生有了较为明显的学习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思维角度、思维方法进行解答,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数学的学习梯度较为明显,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出不同的、适应性较广的题目,这有利于当前提倡的分层教学,使不同的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数学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人生经验教育。俗语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尽管在知识激增以及学科知识趋向综合化、复合化、层次多样化,这种提法现今来说已有失偏颇,但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有着其他学科在任何时代都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在纵向看数学知识深入的同时,应清楚地认识到: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情感教育、自信教育以及意志、毅力的培养等都同时得到了充分的开展。从本质上说数学教育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发展,它是一种人生经验的教育。据调查,在现实生活中,有超过90%的人不会再经常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但数学教育所教给人的经验,教给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变,使数学知识从更高一层次上得到了延伸。
3数学是培养研究习惯的最佳学科。“研究”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思维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研究”性质的人才是时代之所唤,未来社会也将由这些人去主宰。社会各行各业都不能缺乏具有研究习惯的人才,如(理发员、营业员、农业人员等)这些以往认为较易操作的行业,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也需要有“研究”精神,如果没有研究精神,就没有创新,就不能够适应社会对他们的需求,也最终将被社会淘汰。
二、在尊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精神
数学学习的主渠道是课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精神,是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关键,更是我们从事数学教育事业人员所要认真关注的事情。
1要放下教师威严的姿态。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观念根深蒂固,教师不喜欢,甚至杜绝学生在课堂提任何问题,正是有教师这种“威严”的姿态,学生学习的勇气不再存在,学习动力受到压抑,学生永远都是在教师设计的蓝本中寻找早已布置好的答案,学生的学习形如摄影——教师讲到哪,学生跟到哪。试想:在这样的一种机制下开展的学习,学生会诚服于教师的“教”吗?教师的学识魅力能让学生信服吗?学生的创新精神又怎样才能得到培养。曾记得一位教师写过这样的一篇文章“让教师蹲下来看学生”。文章中就如何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民主的意识深刻地进行了讨论,重提了教师——引路人、朋友的主导作用。
2要赋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想像空间。思考与想像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它的培养实质上已决定了人才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束缚,要敢于与学生共同探讨,要善于调动学生思考、想像的动机,让学生的思考、想像欲望是油然而生,没有压力。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更有效,更持久,才能为创新创造优良的土壤。
3利用并推广“探究——发现”式教学法。数学由于学科特殊性,它比其他学科更富隐藏、思考性,如何把数学知识的这种隐藏性和思考性通过教师的引导,用“探究——发现”式教学法向学生不去进行讲解,这样培养了学生独立解答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发现”法,是对传统教学进行一次大手术的改革,它需要教师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认真领悟新教材的教学大纲精神,那种在教学中抱着“裹足不前”、“王婆卖爪”等思想一定要消除,让实践去证明新教学法的优势。如:我们在教学几何图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利用知识的正迁移,去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公式并解决实际中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每一位学生都成了一次发明家,学生既感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也发展了自己多方面的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古人已有的事物,到今天已更加完善,古人不敢想的事情,到今天已成为了现实,所有这一切都体现了人类的创新思想都是在不断进步的,而发散性思维训练在此起到了重要作用。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在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方面既是特效药又是长效药,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都要有充分的准备,要从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思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变数学教育为激励教育
“激励”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学科都适用。通过激励去达到教学中的情感目标、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同时,又活跃了教学氛围,提高了教学效果,一举多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小组、个人竞赛,能力等级达标,互助小组评比等多种形式、手段来开展激励教育,切实变数学教育为激励教育。